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太聰明?可不是好事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平時教孩子做事情時,是如何做的?
很多父母常常認為,在教孩子做事情時,從一開始便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成功的示範,孩子才能更好地模仿。但心理學家認為,父母這樣做反而是壞事。
故事:
最近在街上看到婆孫倆。孩子大概是幼兒園的年齡,在玩一隻剛買的機械狗玩具。奶奶給孩子示範了如何玩,先把玩具的頭部掰過來才能按啟動鍵,被啟動的機械狗會一邊爬一邊吼叫。孩子接到手上,模仿奶奶的做法,但是玩具狗不能動也不能吼叫,急得孩子氣狠狠地把玩具摔地上,被奶奶批評。
?一項來自美國麻省理工的心理研究
這項研究近期才公布的,發佈於「科學」雜誌。美國麻省理工的學者們找來一群15個月大的寶寶,然後把寶寶們分成A,B兩組。實驗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
實驗人員讓兩組寶寶的父母從一個容器中拿出一隻玩具青蛙,接著從一個鉤子上拆下鑰匙鏈,但兩組父母的做法略有不同:
A組,父母在寶寶面前每次示範都是快速成功的;
B組,父母經歷30秒的掙扎後才成功。
第二階段時,
實驗人員在寶寶面前放一個音樂玩具,玩具的上方有一個「假按鈕」(按壓之後沒反應),真正的按鈕在玩具的底部。但實驗開始前,實驗人員讓所有寶寶都知道這個玩具是可以播音樂的。然後,給這些寶寶一段自主玩耍探索時間。
結果,A組的寶寶們成功啟動音樂玩具的概率僅僅是B組的一半,B組寶寶里,即時是未能自主成功啟動音樂玩具的,他們向父母尋求幫助前自主嘗試的次數也是A組的2倍。
負責這項研究的認知科學家勞拉·舒爾茨認為,看到父母努力直至成功的過程,孩子會更勇敢面對「不可能」的事情。看到父母輕易成功,遭遇困難的孩子更容易自我質疑而放棄嘗試。所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完美示範可不是好事。
相比之下,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示範了從探索、不斷試錯、堅持直至最後成功的過程,孩子最終也會學到了做事情的方式——遇到新事物不害怕嘗試,嘗試時遇到困難不可怕,一直堅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努力」,而不是「聰明」!
越年幼的孩子,他們由於體能、手指動作的協調能力、心智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像大人那樣輕易完成一件事情。父母完美的示範後,倘若孩子做不出來,便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繼而自我懷疑:「我肯定很笨/我不能……」,不助於孩子養成堅持和多次嘗試的性格。
?父母們在努力做一些困難的事情時,讓孩子看到可不是一件壞事
記得前年,我和孩子的爸爸帶兒子去攀岩。
我是頭一次攀岩,好幾次抓不住,直接從高高的半空摔下來,幸虧有安全帶拴著。「下面兒子在看著呢,可不能給了孩子壞榜樣……」因為這樣的念頭,我爬了一次又一次,後來最終爬到盡頭。
可能是受到我的影響,輪到他在兒童區攀岩時,雖然也摔了幾次,但孩子沒說一句放棄和氣餒的話,路人很驚奇一個3歲的小不點竟然一點也沒害怕。不過當他下來時,我發現他的身體有微微發抖,但心情很興奮。
他大概從媽媽身上看到,攀岩不容易,但不是不能戰勝。當他終於戰勝了,體會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2006年,美國德克薩斯一名2歲小男孩凱文?布朗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2006年9月的某天,小凱文跟4歲的哥哥在鄉下的屋前玩耍,後來哥哥回家找爸媽,小凱文獨自在屋前玩。沒多久,父母發現小凱文不見了,震驚的父母四處尋找,因為他們家周圍經常有食肉的山貓和狼出沒,隨後警-方和志願者們也加入。
在小凱文丟失了3天後,正當大部分人皆心懷悲觀時,小凱文在一個森林裡的池塘邊上被發現,他當時趴著睡得正香。小凱文肚子里喝了大量的水,從他趴著的姿勢來看,他是特意到池塘邊喝水的。他不僅幸運地躲開了山貓和狼,還努力讓自己生存下來。
感動之餘,我從小凱文的父母努力尋找不放棄的行為中,懂得了他們的幸運並不是偶然的,因為父母平時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努力的習慣,孩子們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所以,養育孩子的你,別讓孩子們總是看到完美的你,而是常常讓他們看到一個總是努力的你吧!孩子未來會感謝你的。
本文關鍵字:困難與努力、幼兒心理、早期教育、養育孩子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專愛淘國外心理學家們有價值的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國內外有哪些前沿的關於兒童教育的網站?
※應該了解的母乳知識:如何順利開奶?
※少陪伴、與父母分離的孩子,會有什麼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