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孤獨相處 並不是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害怕孤獨。
與朋友討論如何與孤獨相處的話題時,我主張不要賦予「孤獨」太多意義,孤獨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但最終,我都被朋友們定性為還沒真正孤獨過,所以我並不懂什麼是孤獨,等到失戀了、親人逝去了、衰老了,我不會再像現在輕鬆的說孤獨是美好的。
也許吧,未來的事情,我也無法確定。
直到有一天朋友問我「你平常周末一個人在家,都在幹什麼呢?」。當時我竟不知如何回答,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受她問題的啟發,我發現我慢慢找到了「為什麼能與孤獨相處」的答案。
因為我是個人主義者。
從表面上看,我似乎是個開朗健談善於交際的人,但只有我自己才明白與人交際是多麼讓人深感疲憊。這種與人交際的疲憊感不僅僅包括對陌生人、同事、隔壁鄰居,還包括無話不談的朋友、親密無間的兄弟、骨肉相連的親人、如膠似漆的愛人。
一個人待著是非常純粹的一個人,不需要做任何事,一個人的時候感覺自己被一個能量團籠罩著,放鬆、輕盈、舒展、自由。
當然,我並不是社交障礙者,相對於社交障礙者或者自閉症,我還是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的,只是與人交往需要消耗我太多能量。身邊有一些人是天生熱愛社交的,他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樂於與他人分享,遊刃有餘的穿梭在人群中,對於他們而言,與人交往是在儲備能量。
然而,社會對我這種人並不友好,社會鼓勵交往,鼓勵外向,鼓勵那些善於展現自己侃侃而談的人,所以從小父母就有意要扭轉我過於個人主義的個性。
這也造成了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開關,當在一些必要場合不能任性的一個人待在一邊時,我也能做一個氣氛的組織者,甚至不介意扮演小丑來讓大家感覺更好一點。我心底里非常羨慕那些善於交際自在馳騁在人群中的朋友們,相比於他們,我是格外自卑的。
那麼,再回到朋友問的那個問題「一個人待著要幹什麼?」,我想這就是個人主義者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了。
因為一個人待著時是很美好的時刻,不是因為可以刷劇,也不是要靜心看書,既不看色情電影,也不裸體狂歡。只是一個人呆著,就能感覺到靈與肉的美輪美奐。
「孤獨」或「寂寞」這個詞是別人給的形容,身在其中的我感受到的是無限自由,所以我不需要思考我該幹什麼,或者要如何與孤獨相處。
前段時間,看許知遠十三邀採訪賈樟柯,問賈覺得現在的自己和幾年前的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賈說最大的變化是對「共識」不再感興趣。
我想,很多人都在有意無意中企圖改善其他夥伴,或是希望獲得理解,讓生活有意義,讓人生有價值,希望人類更美好更道德。在尋求共識之中,我已經掉隊很久了。
個人主義者的底色是悲觀的,對社會發展的悲觀,對人類的悲觀,對自然規則的悲觀。《三體》中描述關於外星文明要侵略地球時,有一派人類是希望外星文明來毀滅人類文明的,我想我的個人主義是趨於這種態度的。
雖然個人主義者大多比較疏離,對家庭或孩子缺乏興趣,對他人比較冷淡,但並不是說他們是自私或者不負責任的人。
個人主義者不會拋棄懷孕的情人,他們會做好避孕措施,因為這樣不會麻煩。個人主義者不想進入婚姻,會直接告訴對方,而不是拖延哄騙,因為這樣比較簡單。個人主義者不會輕易答應別人邀約,因為不想接受對方的請求。
對個人主義者來說,做一件事所帶來的結果會不會麻煩是他們主要考慮的問題。
那麼,這樣就比較好解釋為什麼個人主義者很少需要被人理解或者找人傾訴了,因為怕麻煩的本性,讓他們在做事之前更多的考慮到後果,他們是願意對自己造成的後果負責的。也就是說,正因為個人主義者一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所以不會埋怨他人,也不把責任推給世界。
我一直主張的態度是,把自己管理好,就是減少他人的麻煩,也是減少世界的麻煩。
我們對自己負責,就是對世界負責。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這個社會應該會變得更好一些吧。
推薦閱讀:
※晚上餓了,為什麼吃飽了第二天早上比不吃更餓?
※匠師忍法帖之2017血風傳
※「苦中作樂」的故事,你可曾聽過一些精彩的?
※尚比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