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02 | 全家當天皇,讓外戚無縫可鑽 | 日本飛鳥時代

這是明眸日本文化壯遊的第 22 篇文章

介紹日本飛鳥時代

在飛鳥時代,日本的國號還叫做「倭國」。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權且用「日本」來直接稱呼歷史上的這個國家吧。

有三個日本男人,他們的名字都是用「子」這個常見的日本女性名來結尾,他們是說到飛鳥時代就不得不提的三個人——蘇我馬子,小野妹子和聖德太子(小編:喂!聖德太子是名字嗎!)。

聖德太子的故事十分有名,以至於被畫進了《搞笑漫畫日和》。不過,要講清楚他們的故事,我要先說說飛鳥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

我們從日本的皇室開始說起,這涉及了飛鳥時代這個名字的由來。

日本只有一個朝代,現在的天皇是由兩千六百多年前的首任天皇神武天皇一脈相承傳下來的。日本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倒沒有那麼多朝代更迭之亂。

由於天皇與其家族在古代被認為是神明般的存在,而姓氏是屬於普通人的,因此直到今日,天皇與皇族連姓都沒有,只有名。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皇室男子的名字以「仁」(ひと,hito)結尾,女子的名字以「子」(こ,ko)結尾。當然,歷史上有少量例外。

既然沒有那麼多朝代,歷史學者就選擇用其他的辦法來區分日本歷史上不同的時期。

飛鳥時代之前,從早到晚的三個時代分別是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這三個時代還是氏族社會,所以他們是用特定時期的考古特徵:繩文、彌生、古墳來命名的。

這三個史前時代是怎樣的呢?日本真的是秦始皇派去的徐福的後代嗎?

距今約1萬四千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離,變成列島,日本開始了以採集為主要生存手段的原始社會。這一時期的遺迹非常多,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繩子的紋樣,故稱為繩文時代。繩文時代晚期,開始有朝鮮半島北部的居民向日本列島遷徙。

繩文時代伴隨著水稻種植的普及而結束。接下來的時代由於彌生式土器的使用而被稱作彌生時代。

水稻種植技術的引入使日本出現了耕種文化,充足的糧食供給帶來人口的大幅增長,很快日本就分化出了社會等級。這反應在這一時期的考古特徵上——出現了很多大型的墳墓,墳墓里常常伴有很多陪葬品,因為個人是沒有能力聚集足夠的物力財力來為自己的墳墓大興土木的,所以這代表日本出現了社會等級。人們用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徵:「古墳」來命名這個時代——古墳時代。

公元552年,漢傳佛教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而後在日本得到了長足發展。佛教為日本社會結構帶來改變,日本開始用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從這一時代消失。這一時代根據皇宮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而命名為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這個定義首先出現於日本美術和建築史,是日本建築史家關野貞和美術家岡倉天心在1900年左右提出的。関野貞將飛鳥時代定義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結束,而岡倉天心則認為其應該以710年遷都平城京為終止。雖然歷史學家大多以岡倉天心的命名為準則,很多藝術史和建築史學家則更傾向於関野貞的觀點,並將大化改新之後的時期稱為"白鳳時代"。

從飛鳥時代開始,日本進入古代封建社會,從這時到江戶時代的各個時代,是用都城所在地來命名的。從明治時代到現在的平成時代,暫時用在位天皇的年號命名。

關於日本各個時代的具體劃分和解讀,可以在明眸公眾號的「日本簡史」推送中詳細閱讀。

那我們來說說飛鳥時代吧。

飛鳥時代,可能是名字最好聽的一個日本時代了。

飛鳥時代的開端,公元592年,此時的中國正處於隋文帝楊堅所開創的「開皇之治」,國立強盛。飛鳥時代的結束,公元710年,這時的中國,武則天剛剛去世5年,也正是在這一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並立溫王李重茂為帝。

作為日本古代的開端,飛鳥時代做到了很多個第一次:

出現了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

日本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日本第一次鼓起勇氣認為自己不是中國的屬國;

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小野妹子被派到隋朝學習;

出現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大化」——著名的大化改新的那個大化;

日本第一次實現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

這個國家第一次開始叫做「日本」——公元8世紀以前的名字一直是「倭」國……

這個時代還有很多迷人之處,試著讀下去吧。

生病和信教的關係

彌生時代,移民開始從亞洲大陸一波接一波地來到日本,在日本形成了兩大集團:本土的繩文人,從亞洲其他地方遷徙而來的「渡來人」。渡來人主要來自朝鮮、中國、越南,他們和本土繩文人長得也不太一樣,渡來人更加高大、皮膚白皙、臉龐較窄。

公元552年,佛教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圍繞佛教,位於飛鳥的日本朝野上下大鬧了一場。

這是怎麼回事呢?

把兩個女兒加入皇室並且均生下皇子的外戚蘇我氏慢慢的開始在宮中有了話語權,與渡來人淵源深厚的蘇我氏更加願意接受外來的佛教,想將佛教作為他們控制皇室和鞏固統治的手段。

但是日本這時的宮廷以神道教皇室祭祀、氏族祭祀來維持統治核心。自命為日本神道神祗子孫的本土氏族物部氏擔心佛教如果為皇室所接受,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畢竟物部氏一家是主要負責神道祭祀的朝廷重臣。

支持佛教的大臣蘇我稻目和神道教勢力物部尾輿圍繞佛教產生了對立。雙方的對立延續到下一代:蘇我稻目的兒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的兒子物部守屋。

而當時,蘇我氏是採取這種架勢滲透進的王室的——

註:圖中括弧里是天皇代數;帶小愛心的紅色雙橫線代表夫妻關係,箭頭指向兒/女;黃色框代表皇室成員;紅底為女性,藍底為男性。請拿好這張圖,接下來需要不時翻回來看。

可以看到,從29代欽明天皇開始的幾代天皇,都有著蘇我氏血緣。

30代敏達天皇在位時,有一次,天皇的舅舅蘇我馬子生病,就以此為由上奏敏達天皇,要求建立佛寺和佛像。得到了天皇的許可。

但不久日本卻發生了疫病,大量人口死亡。物部守屋就抓住機會上奏,說正是由於崇信「蕃神」,也就是佛教,才導致的這場疫病,要求廢止佛法。天皇隨即准奏。

得到天皇許可的物部守屋親自前往蘇我氏所建的佛寺,破壞佛塔,燒毀佛殿,將佛像投入海中,當面唾罵蘇我馬子,將和尚、尼姑拖到鬧市鞭打。從此物部守屋與蘇我馬子二人結下大怨。

然而這麼一鬧之後,疫情更為嚴重,連敏達天皇也病了,但蘇我馬子卻神奇的病癒。這麼看來瘟疫跟佛教沒什麼關係,於是天皇再次批准馬子建立佛教寺廟。

這位敏達天皇可以說是真·良天皇擇宗教而棲了。

沒過多久,敏達天皇病越來越嚴重,駕崩了。在殯宮舉行天皇葬禮時,物部守屋和蘇我馬子互相譏諷和嘲笑。(真是無法想像這個刺激的宮斗場面……)

隨後,蘇我馬子幫助他的外甥即位,這就是31代用明天皇——天皇換了一個,但是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

物部守屋則開始與上一代敏達天皇的異母弟——當時存活的為數不多的跟蘇我氏沒什麼血緣關係的穴穗部皇子密謀篡位。

新即位的用明天皇上位才2年就得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得病的天皇召集大臣們,表示自己希望皈依佛門。這下可好,蘇我馬子和物部守屋之間的矛盾立即又被激化起來。

不久,得了天花的用明天皇氣絕身亡。物部守屋想著趕緊趁機扶持一個跟蘇我氏沒有血緣關係的天皇,奈何蘇我氏的兵力強,把物部守屋一家和他想扶持的小皇子都殺了。這一年是公元587年。

物部氏被蘇我馬子滅族之後,朝堂之上再也沒有蘇我氏的對手。蘇我馬子權傾朝野一家獨大,開始了一直持續到大化改新前,長達58年的外戚專權時期。

這也意味著,漢傳佛教得到了朝廷的支持,開始肆無忌憚地生長。

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

物部氏滅亡的這一年,聖德太子15歲,也在蘇我馬子的陣中。聖德太子是蘇我馬子的外甥和外甥女的兒子(對,古代日本就是這麼亂),可以說是親上加親了。當然,這位年輕的皇子此時還不是太子,叫做廄戶皇子,意思就是出生在馬房前的皇子。

只在位兩年的用明天皇去世後,32代崇峻天皇即位。這位崇峻天皇是30代天皇的親弟弟,他和之前的兩位天皇一樣,都是蘇我馬子的外甥——雖然天皇換了倆,但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

不過這位崇峻天皇在內外政策上都被舅舅蘇我馬子制約,很不高興,想要除掉這個一手遮天的舅舅。此時,這個不斷鞏固權力的舅舅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崇峻天皇,真是不斷親上加親的一家呢。

一次,有人給崇峻天皇獻了一頭豬,崇峻天皇看著豬說:「真想像殺這頭豬一樣把那個討厭的傢伙給宰了。」 「那個傢伙」指的就是他的舅舅兼岳父——蘇我馬子。

蘇我馬子聽後非常生氣,立即去把天皇給宰了。

崇峻天皇被殺之後,蘇我馬子的外甥女33代推古天皇即位——天皇換了仨,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這位推古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此時距離我們的武則天出生還有32年。

這位推古天皇,是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30代敏達天皇的老婆。詳情請再看看圖:

註:圖中括弧里是天皇代數;帶小愛心的紅色雙橫線代表夫妻關係,箭頭指向兒/女;黃色框代表皇室成員;紅底為女性,藍底為男性。請拿好這張圖,接下來需要不時翻回來看。

推古天皇十分開明,沒有立自己的親兒子,而是讓自己的侄子兼外甥——聖德太子攝政。這時聖德太子才20歲,他的路線和蘇我馬子可謂一脈相承,兩人開始了一段忘年交。

攝政王聖德太子的爸爸媽媽各有一半的蘇我氏血統(可以回頭看看上一節的圖),加起來的話,聖德太子也有一半的蘇我氏血統。有著一半渡來人血統的聖德太子十分熱心吸收中國的文化。他派出了日本最早的留學生——小野妹子(男)去中國隋朝學習佛教、儒教和制度。小野妹子這個名字,也是這一時期日本學習中華文化的歷史符號。

聖德太子最熱心的當屬佛教,大力推廣佛教,建造佛寺。

皇室接受佛教意味著,佛教的傳播會有助於皇室權威被人民接受。漢傳佛教代表的先進文化,給了這個剛崛起的國家以中國式的威嚴和文明。

過了10年,聖德太子搬家了,搬到了斑鳩宮(真是一個愛鳥的飛鳥時代),並在斑鳩之地建了法隆寺。搬家,這顯然是和蘇我馬子出現了隔閡。看來攝政王聖德太子也想脫離蘇我馬子的干涉和控制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聖德太子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內政方面,最重要的當屬「官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前一項,就是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他們去隋朝學回來的。後一項,說是憲法,其實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憲法,它是約束官僚和貴族的道德規範,包括了一些佛教思想。聖德太子的憲法十七條意義很大, 它是日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同時,它定義了「君」、「臣」、「民」的關係,確立了皇室的中央集權——為了抵抗外戚蘇我馬子一脈。

啊,一段以佛教和學習中國為開端的志同道合的忘年交破碎了。

為了維護皇室尊嚴,聖德太子還下令命蘇我氏編纂日本國史——雖說暗流涌動,但是蘇我氏在聖德太子的改革中貢獻確實不小。因為除了外戚的立場問題外,在改革和學習中國上,蘇我氏和聖德太子的利益是一致的。學習中國和外來制度,於蘇我氏而言,有利於撬動以神道教傳統為基礎的皇族,於聖德太子而言,是強國富民的必經之路,把握得好的話,也能鞏固天皇政權。

此外聖德太子還推行了中國農曆,發展了行政區域劃分系統(即五畿七道體系)。

聖德太子作為飛鳥時代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也是從1958年到1983年間流通的日本銀行券10,000日圓的幣面人物。不過這位攝政王並沒有比在位天皇活的久,推古天皇二十九年,49歲的聖德太子去世了。

推古天皇,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八位天皇的第一位,很有可能僅僅是蘇我馬子和攝政王聖德太子的傀儡。

大化改新

聖德太子去世後,隔了沒幾年,蘇我馬子和推古天皇先後去世。此後的二十多年間,蘇我馬子的兒孫們把持朝政,天皇苦不堪言。到了公元645年,天皇一家受不了了,在藤原氏 (當然這個名字這時還沒有,是後來被賜的姓氏) 的幫助下發動政變,誅殺了蘇我氏一族,重新奪回大權。

藤原氏,如果讀過日本歷史的話你會很熟悉這個名字。正是這時埋下的隱患,導致以外戚身份干政的藤原氏到了平安時代架空了天皇——日本歷史上,天皇真正掌權的時間沒有多久。這麼看來,古代日本皇室流行近親結婚也是防止外戚滲透的無奈之舉……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蘇我氏一族被滅時,在位的天皇時35代皇極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二位女天皇。這位女天皇的故事也很有趣,她本來是34代舒明天皇的皇后,舒明天皇去世後,三個皇子圍繞皇位的歸屬爭得不可開交,既然他們爭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乾脆由皇后來即位好了,所以皇后就當上了天皇。

蘇我氏被剷除後,皇極天皇找到政變的功臣——自己和前一代天皇的兒子,想要讓位給兒子中大兄皇子,不過中大兄皇子並不接受,因為這時他的哥哥還健在,他覺得這樣即位會授人以柄,說出去不好聽。中大兄就推薦說應該讓媽媽的親弟弟來即位。媽媽的親弟弟也不想即位,轉過來推薦自己的另一個侄子當天皇。這個侄子嚇得趕緊出家了,入飛鳥寺為僧。媽媽的親弟弟沒辦法,只得即位了,這就是36代孝德天皇。

有兩個有趣的後續:36代孝德天皇駕崩之後,於情於理的繼任第一順位就是讓位給他的35代天皇,所以,35代皇極天皇又當上了第37代天皇。後來,皇極天皇去世後,她那個在政變後拒不接受皇位的兒子中大兄皇子還是當上了天皇——38代天智天皇。這出了四位天皇的一家三口人,簡直是讓圖謀外戚弄權的大臣無縫可鑽。

好像有些跑題了……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這個把蘇我氏剷除之後的被擁立上位的孝德天皇做了些什麼吧。孝德天皇即位後,將首都從飛鳥遷往難波京(今大阪市),並改元「大化」。此年號意為「偉大的變化」,也是日本歷史上首個年號。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推行政治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個改革讓天皇手裡的權力更多了一些,日本首次確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

大化改新的基本做法,大量效仿了隋唐的制度——可以看出以小野妹子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貢獻很大。具體包括,土地上效仿隋唐的均田制、租用調製——土地收歸國有,掌握了土地就掌握了國家命脈;中央設立二官、八省、一台——整頓了官僚制,中央集權;地方上設立軍團,國民需要服兵役——建立起正規兵制。

雖然其並沒有制定一部官方的法典,大化改新執行了一系列關於社會的、財政的和行政的改革,構成了7世紀到10世紀日本使用的律令系統——「律」代表刑事的條例,而「令」則是行政的法令,也是古代天皇政權的基石,後來藤原氏攝政,要削弱天皇的權威,就是從破壞這一律令制度開始的。

大化改新中的這些改革做法現在聽起來並不複雜,不過對於日本來說,這是史上三大重要變革之一,下一次,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後的明治維新了。

如果你讀過我們之前的神道教推送,你還會知道,日本的第一本正史——《日本書紀》和為皇室正名的歷史《古事記》都完成於大化改新之後的十數年間。這些年,還經歷了首都從難波京遷回飛鳥,又遷往近江國大津宮,再遷回飛鳥,又前往藤原京。

改新十幾年之後,再次即位的37代齊明天皇(也即35代皇極天皇)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雖然她在去打仗的路上就去世了。這時朝鮮三國鼎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並且三國之前的關係非常微妙。大唐、新羅形成聯軍,和日本、百濟聯軍在公元663年發生了一次海戰——白江口之戰,戰役以大唐、新羅聯軍的勝利和百濟滅亡與日本撤軍告終。日本在百濟滅亡後,接納了許多來自百濟的難民。在此同時,唐跟新羅之間的對立增加了。

實際上,從34代舒明天皇開始,日本就在外交上開始疏遠唐朝——實際上,聖德太子時期,日本就不想再做隋唐的屬國了。緊接著,在701年時,日本覺得外人對自己的稱呼「倭」不雅,就將國號從倭國改為「日本」。

雖說關係不好了,但這時的日本還是很喜歡學中國。43代元明天皇模仿唐都長安,建了平城京(今奈良市),並於710年,遷都平城京,開啟了奈良時代。飛鳥時代至此落幕。◎


推薦閱讀:

媽媽親手種的純天然蘋果,被同事說有農藥殘留,怎麼辦?
如何評價紀錄片《衝天》?
拜占庭帝國在歐洲文明的發展史中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
古代沒有數字,祖沖之到底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
3D列印如何跳開行業內自己玩的現狀,增加大眾參與度?

TAG:日本历史 | 文化 | 日本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