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並不能節省我們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

我剛剛完成又一次搬家。在搬離廣州的出租屋之前,我們夫妻倆就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踏入「智能家居」的門檻,例如買洗碗機、掃地機器人,或者完全改裝一個全屋智能方案。

所謂智能家居,我以為主要就是家務勞動的自動化,目標是減少我們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做家務耗時長,往往涉及重複勞動,且不可分心。這跟開車很類似,所以自動駕駛人們也盼了好久。

早於智能家居概念誕生前,為實現上述目標的進程實際上就在進行中了。洗衣機、電飯鍋、電水壺,都可以看作智能家居的「初級階段」。

回到我們這邊,我們此前討論最多的是洗碗機。我們曾設想洗碗機可以把飯後收拾廚房的時長縮短到 5 分鐘。但在新房子真正體驗過洗碗工序以後,我打消了買洗碗機的念頭。

我發現,我們口中的「洗碗」一詞,只是對收拾廚房整體工程的一個簡稱,絕不只是清洗那些(能放進洗碗機的)餐具。經過無數次試錯,我家已經把整個「洗碗」流程固定下來,連過水的順序都有要求。這流程當然不是硬性的,但不遵守的後果就是返工:有些地方要額外洗一次。

所以,我們會在初次倒碗里殘渣的時候順便清洗水槽濾網,在洗鍋時擦拭空出來的灶台和油煙機,用給前一半餐具第二遍過水時接的水,給後一半餐具過第一遍水。

而加入洗碗機之後,除了用水量、用電量將增加,要購買專門的洗碗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得刷鍋,洗刀,洗案板,擦灶台,擦油煙機。還要用手摳出水槽下面濾網積累的廚餘。還要拖去地面積水。這樣算下來,洗碗機並不能有效地節約收拾廚房的時間。

我們也想過買掃地機器人,而且考慮到家中不養寵物,對機器人的「智商」要求也沒那麼高。但同樣,一個機器人不能完全解決房屋清理問題。它夠不到高處,不能擦玻璃這一點就不說了,有一部分傢具不是我們自己挑的,其「底盤」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既對於機器人來說太低,又沒有完全封死,真是積灰的好地方。這還得我們自己用勤勞的雙手解決。

我們原本覺得能試試電燈遙控,發現這也不容易,因為房子小,都沒有給更改控制電路留下足夠的空間,只能把燈具本身全換一遍。而感測器裝在燈具上,那你能挑選的符合家裝風格的選擇就很有限了,宜家那一堆燈也跟你說拜拜了。

最後,在有些地方,例如衛生間,我們需要的,準確講並不是手機遙控燈光,而是人來燈亮,這用「非智能」的感測器即可解決。只是,目前「智能」的打包方案都需要連網,都有把你家所有角落掌控起來的野心,而且互不兼容。

我們發現,除了自己少折騰弄亂房間,沒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節省家務勞動的工作量。這並不符合我們對智能家居的期待。(當然,如果我們所有吃飯都叫外賣,似乎也能根本上解決「洗碗」難題。)

這凸顯出目前的智能家居方案的重大局限。它們只能各自單獨解決一部分家務問題,不能針對全局,更將我們人工勞動時,可以「合併同類項」方式順便解決的小盲點暴露了出來。所以難以為我們節省勞動時間。

我們的房屋本身,以及各種傢具電器,都是僅僅根據人類的使用習慣而設計的,房子可不是設計讓機器來住的。給機器住的房子,正如《紐約客》所講的,是「黑暗工廠」,機器起碼不用點燈。

所以,要麼家裡所有電器傢具都改裝成適合「機洗」的,要麼還是聘請人類保姆,要麼做出一個高度擬人的機器人,「智能家居」才具備實用的條件。

推薦閱讀:

iRobot使用體驗和型號差別?
想買一個掃地機器人,應該關注哪些功能?
機器人做過哪些試圖證明「我跟你不是一個物種」的行為?
為什麼掃地機器人每天都能掃出很多灰塵?
慧眼雙偵的精掃管家——浦桑尼克790T掃地機器人視頻圖文評測

TAG:智能家居 | 洗碗机 | 扫地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