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自控力》你本是意志力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By小熊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一書,內容比本人的讀書筆記更加的豐富有趣。書中運用的案例非常貼近現實,建議詳細而實用,個人覺得很有參考性。
小熊非常推薦大家閱讀原著來了解更多關於自控的知識,並在結合圈外《如何改變自己》的一些知識點和應用題進行刻意練習。在幸福愉快的生活中,把控自己的人生。
另外,與你分享我的幕布筆記:https://mubu.com/doc/3E50SmsTHg
「我就是想買東西,我控制不了自己!」「本人是拖延症晚期,不到截止日期之前什麼都做不出來。」「我嘗試減肥好多次了,每次都沒頂住誘惑就放棄了。」「我下定決心學習的時候信心滿滿,現在卻堅持不下來了。」上面這些話,大家是不是聽起來非常熟悉,甚至感覺這說的正是自己?
在這花團錦簇誘惑滿天飛的現在社會,不少人正在和自己的意志力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而讓人們覺得最沮喪的是,十有八九,即時行樂的誘惑都會最後贏得這漫長無比的戰鬥。在我們剛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玩了三四個小時的《王者榮耀》,肚子里也填上了掙扎許久還是吃個乾淨的奶油蛋糕。一陣懊悔之後,你開始質疑自己:「為什麼自己就不能有點自控力呢?」——《自控力》這本書,就能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面臨誘惑的時候,我們總是如此掙扎?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說,每次當她路過蛋糕鋪子的時候都要佇立許久,聽著腦子中兩個小人在吵架。一個小人說著:「奶油蛋糕又香又好吃,去買一個吧。」而另一個小人則反駁到:「現在我體脂率已經超標了,吃奶油蛋糕不健康,別買。」這種糾結其實並不是一個特例。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自控力》一書中指出,其實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兩個自我共存。每當我們在猶豫的時候,大腦中兩個自我也正在進行著激烈的對抗。
我們大腦中的第一個自我,是我們的本能。這些本能,保證了我們在古代環境惡劣、食物緊缺的日子裡存活了下來。比如,多餘的身體脂肪可以在食不果腹時提供能量,愛吃甜食的本能讓我們度過了饑荒的日子。並且,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學習的新技能並沒有抹去人類的原始本能,愛吃甜食的特徵也就存留到了現在。
我們大腦中的第二個自我,會以犧牲部分現在享樂而選擇未雨綢繆。在人類進化中,大腦中前額皮質逐漸擴大,與大腦中的其他部分也聯繫的愈發緊密,從而產生了自控力。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伯特·薩博斯基認為,現代人大腦中的前額皮質主要作用就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情」。如果吃一塊蛋糕比較容易,它會督促你吃健康食品。
人們會想,如果自控系統一直能處於上風,徹底擺脫阻礙人類發展的本能,這不是很誘人嗎?如果現代人不再為原始衝動所累,我們就不會有暴飲暴食帶來的健康問題,也不會被購物衝動掏空了銀行賬戶,這該多好啊?
事實上,兩個自我在現代人的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雖然原始衝動並不是一直對我們有利,但是想要徹底擺脫它也是不對的。醫學上曾經有個案例,有一位患者由於外傷損傷了大腦,失去了厭惡的本能,他在生活中就從此失去了做選擇的能力。當這個患者去買領帶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哪一款,從而陷入了無休止的糾結之中。原始本能在今天,依舊在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向誘惑屈服?
曾經,當我發現向誘惑屈服的時候,不少人會相信自己不過天生缺乏意志力,彷彿意志力的多寡,就和自己的膚色一般是天生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在《自控力》這本書中,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卻認為,是我們一些認知,阻礙了意志力的發揮,誤導了我們的最終的行動。
選擇了對的路,並不是放縱的借口
《自控力》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在尋找停下來的理由:當你取得進步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而這個進程正是推動你追求長遠目標的關鍵。然後,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你就會轉而關注那些還沒有得到滿足的目標。」
人類的大腦並不是精確的會計師,無法計算自己的善良和罪惡。在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之後,大腦會對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甚至把需要做的事當成了自己已經付出的努力,從而帶給我們錯誤的滿足感。
我們在立下決心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眼前就彷彿看到了已經完成目標的自己。這個幻想中的成功不僅讓我們嚮往,也讓我們覺得選對了成功道路的自己是多麼的智慧而果敢,值得嘉獎。於是,還沒有在前進的路上前行多久,我們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大腦中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你就會轉而關注那些想要獎勵自己的目標。
渴望帶來的多巴胺,並不是幸福
心中有想要得到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升起一股渴望。在渴望時,人體分泌大量多巴胺,從而減緩身體的抖動、心裡的抑鬱以及間歇性緊張。這種感覺讓我們飄飄然,甚至欲罷不能。
現代科技里,不少商家就利用了人類「因為渴望而分泌多巴胺」讓人上癮:當我們路過麵包房的時候,常會聞到店家用化學藥物模擬的麵包的香味。店家通過讓人食慾大開的香味來讓消費者產生並不存在的慾望,觸發心中的獎勵承諾,做出與未來目標不相符的行為。
殊不知,渴望的本身不是幸福。從大腦核磁共振的結果來看時,當大腦預期會有快樂到來時,一部分腦區會分泌多巴胺,而這個腦區和真正獲得快樂的時候活躍的腦區並不一樣。享受期望所帶來的多巴胺,只會帶給我們上癮的感受,卻並不能帶給我們值得回味的幸福。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期待看到新消息產生的多巴胺的晚上,我們不停的刷新著朋友圈,心裡卻還是空落落的。
有什麼秘訣,能有效地提升我們的自控力?
本文中介紹的認識自我、了解有誤導性的思維方式,都是我們喚醒自控力的必經之路。《自控力》一書更珍貴的地方在於,作者還介紹了一些常見的鍛煉自控力,增加效率和幸福感的方法。
從思想上做好自控的準備
感受自己的渴望: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這個想法可能越會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們要避免通過嘗試極端的手段(例如酗酒、自殘等)轉移注意力,而應該客觀感受自己出現的想法和情緒,承認自己的感覺,在自我接受的基礎上,考慮如何行動。
牢記最終目標:失去對目標的專註,就如同航船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最終只能隨波逐流。當某些想法佔據自己的大腦時,我們用自己的目標作為行動的標杆,只讓無害於目標的想法訴諸行動。
打破及時享樂的短視:堅定地說服自己為長遠打算,可以想像你已經得到了長期的獎勵,想像未來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讓未來的景象更真實可信,就可以讓未來的美好在行動的權衡中佔據更大的比重。
鍛煉拒絕的能力:經過有意的拒絕鍛煉,日積月累,人們可以擁有更強的意志力。例如喜歡吃糖的人在桌上放一盒糖有意識的鍛煉自己,每天路過的時候提醒自己:現在是在鍛煉「我不要」的力量。
快速調整到正確的身心狀態
保證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證葡萄糖高效轉換,供給身體和大腦,提供足夠的能量。擁有充足睡眠的人,大腦各區域之間的聯繫比睡眠不足時更加緊密,增加工作效率。
選擇血糖(GI)波動低的食物:人體在血糖較低時,大腦供能不足,就會把大多數能量用在身體機能運作而降低自控力。選擇低血糖(GI)波動飲食可以更好的穩定血糖值,保證持續供應自控需要的能量。
適度身體鍛煉:體育鍛煉可以激活大腦的部分區域,並且讓自己活躍起來。如果你覺得鍛煉太累了,或是沒有時間鍛煉,那麼不妨將鍛煉當做恢復體能和意志力的方法。
降低心律訓練:冥想和放慢呼吸能夠訓練大腦,降低心律,從而增強意志力。在工作間隙離開椅子回到自然,即使只有5分鐘,也能減緩壓力、改善心情、提高注意力。
建造良好的自控環境
加入正在做你渴望做到的事的群體:人在群體中有社會認同感,當群體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這件事是應該做的。選擇自己的朋友,從親近的人身上學習優勢,效率會更高。
減少壓力和罪惡感:壓力和罪惡感並不能推動長期進步,卻會因為心情低落消耗有限的意志力。我們應該減少壓力和罪惡感,接受現狀,並以現狀為基礎積極主動的設定合理的目標。
做好意志力失效的準備:預測自己意志力失效可能是怎麼發生的,防止意志力失效時手足無措;然後,再想像自己成功後的美好畫面,相信自己為了完成目標會不惜一切,把想像中的意志力失效變成現實中的意志力成功。
讀書會公眾號:QuanReading
推薦閱讀:
※一份書單(經濟、管理、資本)
※隻言片語11 part1— S.的手提包1
※《胡適:人生有何意義》——好噱頭的拼湊書
※食材講述的迷你地方志——評《歐陸傳奇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