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日評】20171020[如何解讀中國經濟指標之第一篇]:解讀的方法論
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人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聽到GDP、CPI等經濟指標。做為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更是要時刻與這些經濟指標打交道。剛入行時,對這些經濟指標似懂非懂,隨著工作的積累對指標有了一定了解,但仍不曾進行全面梳理,理解不夠深入。計劃自今年11月份起,以10月份真實數據為例,嘗試對相對重要的經濟指標進行解讀。
一、解讀經濟指標的若干假設
對於投資研究的效力問題,個人始終持以悲觀的看法並進行樂觀的嘗試。經濟指標本身是人們為更好地把握經濟脈絡而進行的簡化,數據本身沒有太大意義,重要的是其背後表徵的經濟含義。人們之所以對某些經濟指標抱有很高的關注度,是基於一條重要的假設:即指標具備較強的相關性,簡單說就是數據可以很好地表徵經濟含義。遺憾的是,這種相關性短期內很難被證實或證偽,只能在中長期內進行驗證,而且這種相關性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
二、解讀經濟指標的基礎工作
在著手解讀經濟指標之前,需要對經濟指標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前提假設、經濟含義、統計方法、發布機構、發布時間、發布頻率和優缺點等。粗略來看,了解相關指標有以下四種方式,
一是經濟指標發布機構的官方解釋,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對外報告等渠道查詢;
二是已經結冊的書籍,《經濟指標解讀:洞悉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可供參考;
三是賣方機構的專題報告,高盛亞洲2007年的《解讀中國經濟數據》和中金公司2017年的《解讀中國統計指標》可供參考;
四是賣方機構或者新聞媒體的數據點評,通過對其分析進行逆向推演了解背後假設和邏輯。
三、解讀經濟指標的理想流程
在後續解讀中,將主要遵循以下的理想流程(對於個別指標可能會有一定調整):
第一步是對經濟指標進行簡單介紹,重點在於其經濟含義和優缺點;這一步本質上是「解讀經濟指標的基礎工作」的內容,介紹的目的是要強調研究必須清楚地了解研究標的,否則非常容易南轅北撤;
第二步是了解市場對經濟指標的預期,確認預期差對投資的短期影響;預期通常會在投資中Price in,對投資產生影響的只有預期差,而對數據的解讀需要時間,預期差對投資短期影響較為顯著;其中,對於預期值有Wind的「中國宏觀預測」可供參考;
第三步是了解經濟指標背後的經濟含義,確認對投資的中長期影響,並分析預期差的原因,驗證其相關性是否有效;不同的人對詳細的數據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從而同樣的數據有可能衍生出不同的經濟含義;當出現預期差時,要分析原因,對預期形成機制進行完善。
投研的樂趣在於求真的過程,追求卓越的路上成功自然而來。當認識到自己的無能和偉大,就更容易接受自己,也更容易接受別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