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心理防禦——運行原理

內容提要:心理防禦到底「防」什麼?如何防?

當發生心理衝突,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那些矛盾意向,衝突就可能在意識通道中泛化(建立廣泛的徑路關聯),造成主體指向(自我統一性)的割裂。心理防禦機制所「防」的,正是無法調和的衝突導致的主體割裂。

當衝突事件危及到意識系統的統一主體性,而意識整合機制又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時,意識通道的自我保護機制將提高衝突結構的貫通閾限,使衝突結構與其它意識徑路的關聯大幅減弱,不同程度地隔離了衝突事件與主體指向之間的關聯,以獲得一種保護性緩衝。

心理「衝突」的實質正是特定心理事件與主體指向的衝突,一組對立意向必須通過與主體指向的關聯,才有可能在意識平台呈現為心理衝突,防禦機制正是通過阻斷這種「關聯」(隔離),來降低意識平台所呈現的衝突強度。

但由於主體指向活動與意識活動的一體性,這種阻斷也就事實上把部分「衝突結構」隔離到了深層意識。衝突結構與主體指向之間那些未被阻斷的的關聯,即隔離的殘留

而被隔離到意識深層的那些衝突結構,因為本來就是已經充分貫通的意識徑路,較易重建與主體指向的關聯,所以往往只是暫時性的隔離。

由於衝突形式和衝突內容本身並非直接關聯,而是通過各自與主體指向的關聯來結成完整的事件結構的(見017 精神系統的結構——心理事件的基本結構是什麼?),因此,當衝突結構的一部分被隔離到深層意識,即衝突結構整體性地與主體指向的關聯大幅減弱,使殘留的衝突形式與衝突內容之間失去相互關聯的強力紐帶,於是那些失去原來的對應關聯的衝突形式(或衝突內容),各自建立新的衝突內容(或衝突形式)關聯,重新構建了完整的事件結構,這個過程就是重構

在一個完整的衝突結構中,衝突形式與衝突內容是對應的。面對強烈心理衝突的意識系統兩維失衡越嚴重,對「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的隔離程度差異就越大,對原衝突結構中形式和內容的現實性匹配造成的損害越大,最後導致重構後的事件結構呈現更多的「荒謬」。

儘管如此,防禦機制卻正是通過這個隔離、重構的過程,剔除了導致主體割裂的因素。

由於「隔離」削弱了衝突徑路與主體指向的關聯,導致重構過程缺乏主體指向的嚴格規範,因而不同程度地偏離了原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現實匹配性,呈現某種扭曲。其中在意識層面進行的重構形成心理防禦活動(一定限度內的扭曲重構可以是適應性的,不同的隔離重構模式表現為不同的防禦機制),在深層意識進行的重構形成癥結(見後)。

耐受力低下、習慣使用隔離手段、缺乏自知之明、易感各種精神障礙等等,都是高度相關的。

應激因素,即那些導致意識結構失衡的處境因素。隨著對那些創傷結構的「隔離」,同時也把一部分意識結構從主體結構中剝離,通常這種剝離並不平衡,於是加劇了意識結構的兩維失衡,這就是生活應激事件導致意識活動的適應性障礙的原理。

心理衝突之所以更易啟動那些潛在的精神障礙,也正是根源於這一「隔離」效果。(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精神障礙的表症,一個方面是「隔離」的直接後果,另一方面是隔離後扭曲性「重構」的體現。)

那些被隔離的衝突結構,則暫時地半隱於深層意識,為殘留在意識層面的衝突結構提供持續的深層動力。正是以此為中介,如果應激源持續存在,就算衝突的核心結構已被隔離,防禦機制的障礙性表現仍有可能不斷惡化。

對幼兒來說,來自大人的懲罰是難以克服的衝突,極容易導致障礙性防禦機制的啟動,乃至深潛累積而成癥結。因此,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要給他們製造無法克服的心理衝突。與之相應的是,敏銳發現其心理衝突,並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這對幼兒的心智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治療防禦障礙的標準程序是首先恢復那些被「隔離」削弱阻斷的關聯,然後提升意識整合效能,超越性地協調衝突,使隔離成為不必要。事實上,恢復關聯與提升整合效能是相輔相成、螺旋上升的。

062 心理防禦——如何分類?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推薦閱讀:

我的男友患有ADD/ADHD,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看待榮格在心理學的貢獻?為什麼我感覺他是個神棍?特別是看完他自傳後。?
這8段話,分享了我兩年來的讀書經驗
《100個瘋子99個天才》八、存在即永生
為什麼我看不慣別人裝逼?

TAG:心理防御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