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博物館打嘴仗,這兩條魚竟然成了他們的武器

上上周,英國科學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掀起了一場撕逼大戰,起因是一個推特用戶的腦洞:

要是科學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之間撕逼,誰的展品能讓它更有勝算?

說完艾特了兩個當事博物館。

倆當事博物館一看,這個熱點可以有,於是竟然真的雙雙下場,結結實實戰了個痛(當然也沒忘記打廣告),牽扯出無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奇怪展品,比如機器人、毒藥、恐龍、雨靴、模型……

鉤叔作為一個釣魚號,一眼就被其中兩條魚吸引了目光:

吸血鬼魚和Jenny Haniver。

我們有機器人恐龍、翼龍和地球上最毒的生物,還有火山和地震……和吸血鬼魚▲

Jenny Haniver笑而不語▲

這倆東西看起來神神叨叨的,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一種鯉科魚類和一種工藝品而已。

吸血鬼魚是2007年發現的一種鯉科小魚,生活在緬甸。之所以得了這麼個鬼一樣的名字,只是因為它的那兩顆牙實在是跟吸血鬼如出一轍▼

於是人類就毫不客氣地叫了它「吸血鬼魚」▲

這也是它和其他鯉科魚類最大的不同點——普通鯉科魚類頜骨都沒有牙齒,唯獨吸血鬼魚有,不僅有,還特別顯眼。

好在它個子小,只有17mm左右,不然的話,關於它的恐怖傳說怕是已經和大白鯊一樣傳遍了人類的耳朵。

Jenny Haniver則是一種起源於水手間的魚類工藝品。水手們將一些魚類(貌似鰩魚居多)刻成惡魔、外星人的樣子,再晒成小魚乾,就是Jenny Haniver了。

但這種工藝品原先並不叫Jenny Haniver。傳說是因為做它做得最好的水手叫Jenny Haniver,人們才漸漸用這個名字來指代這一類工藝品。

這東西是個傳謠利器,不知內情的人們往往會以為這是外星生物遺骸,甚至相信這就是惡魔。16世紀的瑞士博物學家格斯納特意在他的《動物志》中告誡世人說,這不過是被扭曲變形的鰩魚,而不是什麼怪物或者惡龍。

其實,講道理,鉤叔盯著看久了之後,覺得……

它更像表情包吧?

蛤?

歡迎大家關注知乎專欄。?知乎專欄——上鉤

搜索bitethebait,關註上鉤微信公眾號。

加鉤叔微信18600271408,進入上鉤海釣群,了解更多一手海釣訊息。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專欄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請私信本人或微信公眾號否則視為侵權,合作請聯繫fishingnews@vip.sina.com


推薦閱讀:

有鼻子有嘴卻沒有臉,這樣的魚你見過嗎?
如果大海全部被凍住,海底的冰會發生什麼現象?
海洋生物吃什麼?
恐海症是怎樣一種體驗?
鱟的天敵是什麼?海洋里那種生物可以把鱟當做食物?

TAG:新闻 | 生物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