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奇書

但凡認得中國字的人,大概都知道四大名著吧。

鼎鼎大名的四套書《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和《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品,已經浸入到了中國人的靈魂裡面。從父輩們的口口相傳,到愛不釋手的連環畫,再到磚頭厚的原著,一直延伸到各種改編,解讀,乃至後來風靡一時的遊戲,動畫,影視作品,可以說這四套書已經構成了我們的文學基石,乃至或多或少的影響了我們的三觀。

所以當有一天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遇到了《蕩寇志》這本奇書,瞬間覺得世界是黑暗的。

此書完成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主要情節是以告休管營提轄陳希真為首的一干封建官員受到奸佞高俅父子迫害,卻不「落草為寇」殺上梁山,而是忍辱負重,以屠戮農民起義軍的行為為獻禮,來洗刷自己「犯上」之罪,用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烏紗帽。作者同時塑造了法術高強的陳希真和陳麗卿父女,智勇雙全的雲龍彪,足智多謀的劉慧娘等全忠全孝的形象,讓他們輔佐能臣張叔夜圍剿梁山,把天罡地煞盡數擒拿殺光,永世不得翻身,體現了「尊王滅寇」的宗旨。

本書的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號忽來道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清代晚期,正好處在鴉片戰爭爆發以前,滿清統治由盛轉衰,逐漸腐朽崩塌的變革期。眾所周知,嘉慶朝之後,曾經弓馬嫻熟的八旗漸漸變成了只知道遛鳥唱戲的紈絝子弟,一度銳意進取的大清也迅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垮了下來,最明顯的就是各地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雖然並沒有任何一處義軍可以像後來的太平天國一樣佔據半壁江山,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量的農民起義,會黨結社,乃至民族衝突,宗教叛亂,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刺刀,扎在了滿清龐大而虛弱的軀體上,遍地狼煙,處處烽火,嚴重的打擊了王朝的統治。

而俞萬春,作為一個一生從未涉足官場,但是對於大清忠心耿耿的一分子,不僅隨同其父在廣東身先士卒的參與了圍剿農民起義的軍事行動,而且憂心帝國危機重重,民心不古,其中流傳甚廣的《水滸傳》作為他眼中的異端邪說,實在是為禍匪淺。為了「杜邪說於既作」,憤而「棄戎從筆」,寫了這本《蕩寇志》,準確的說是從《水滸傳》的七十回之後開始重新改寫,一共也寫了七十回。

閱讀此書的體驗是非常奇特的。

一方面作者文學功力了得,行文流暢,遣詞造句頗具匠心獨具之處。如果單單考量文字功夫,公允的說,《蕩寇志》其實並不亞於《水滸傳》,甚至在文中還會看到「奔雷車」「沉螺舟」此類近似後代百年後才出現的裝甲車,潛水艇般的神奇物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代機械科技的發展軌跡。

但是作者又讓深得人們喜愛的梁山英雄一個個身死非命,無一倖免,其居心之狠毒也令人側目。俞萬春續寫的《水滸傳》是金聖嘆評點的七十回版本,其中心思想與二百年前的金聖嘆一脈相承。所以曾有人如此評論「金聖嘆是腰斬《水滸》,而俞萬春則是徹底掃蕩了《水滸》。」

對於此書,後期的中國文壇評價也顯得非常複雜,一方面作者寫的確實一手好文章,正因為寫得好,才會讓人讀後更加覺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經這樣評價,「書中造事行文,有時幾欲摩前傳之壘,採錄景象亦頗有施、羅所未試者,在糾纏舊作之同類小說中,蓋差為佼佼者矣。」而上個世紀著名小說家張恨水更直接批評俞萬春「為金聖嘆所欺,變本加厲」,所作《蕩寇志》「不但文意毫無可取,且令人讀之,每增不快」,認為《水滸傳》作者應該對俞萬春「數摑其頰以責其不肖」。細細品之,頗多值得玩味之處。

自己第一次讀到的時候,幾乎是氣炸了肺,一本書讀的磕磕絆絆,彆扭至極。

後來年歲漸長,慢慢對於世界的看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回過頭來看以前曾經讀過的書,總是會讀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包括這本《蕩寇志》。

並且由此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四大名著應該怎麼讀?

你說呢?

延伸閱讀

深深話,淺淺說:白先勇的《紐約客》

從《寂靜的春天》到《硬綠》並不僅僅是從左到右

有些事,過幾年想想,也許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知不足方可奮進:《鴻觀》

二零一六年度閱讀報告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陸犯焉識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推薦閱讀:

太平軍戰敗後大部分殘部遠渡重洋,卻在南美橫掃千軍,戰鬥力爆表
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的浮雕是否應當從紀念碑中去掉?
太平天國的「土營」是怎麼一回事?土營有多厲害?
如何評價《戰天京》這本書?
除了宗教、武器、將領,太平軍還有一大法寶!

TAG:水浒传书籍 | 四大名著 | 太平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