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窘迫連,耐心守分且安然——評姜子牙(五)
姜子牙下山時,曾就自己的前程詢問師父元始天尊,答案是很令人無語的。
原書第十五回寫到:
子牙收拾琴劍衣囊,起身拜別師尊,跪而泣曰:「弟子領師法旨下山,將來歸著如何?」天尊曰:「子今下山,我有八句鈐偈,後日有驗。偈曰:
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
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
諸侯會合逢戊申,九八封神又四年。
這八句偈語基本概括了姜子牙接下來數十年的人生軌跡,關鍵則是第一句——「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且安然」。
這個世間有志於正法的生命並非姜子牙一個人,而是遍布天下。尤其是中土這個富有大乘氣象的國度,從古到今,有此志向的人所在多有,比如劉關張桃園結義,誓詞就是:「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對正法的追求。
但上天是公平的,也是異常有效率的。當你立下這個志,發下這個願,可能你自己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不覺得外境有什麼變化,但實際上你的生命已經開始做出重大調整。
志向,相當於一份申請書,一份成為高質量生命的申請書,一旦遞上去,正常情況下,考驗將接踵而至——直至你符合高質量生命的標準。既然是考驗,自然是有成功,也有失敗。
上天對姜子牙的考驗異常嚴厲——二十年來窘迫聯。要知道,此時的姜並非剛出校門狂躁不安的毛頭小子,而是已有四十年修道體驗且頗有神通的半仙。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姜本人確實有許多問題需要糾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肩負的使命太過重大,實在容不得他有半點差錯。
面對連續不斷的困境——賣笊籬一個也賣不掉,賣面面被風颳走,開飯館沒一個人來吃飯,被老婆休棄,被天子通緝……姜子牙的內心恐怕並不平靜,但他最終將這些難關一一度過,隱居磻溪,修身養性,待時而動。
(困境算不了什麼,怕的是沒玩沒了,讓人看不到希望)
說實話,這一關並不好過。
連續不斷的困境,讓人看不到一點未來的希望,許多人一下子就懵了,「算了,算了,我還是做個普通人得了。」
有的人面對一時的困境毫不畏懼,但面對世間最可怕的敵人——流逝的時間,失了方寸,「我的天哪,要二十年?!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可以耗?還是算了吧。」
有的人面對困境,面對時間,全無畏懼,但只是在死撐,撐不下去了,自殺得了——江緒林博士是也。
有的人面對困境,面對時間,苦苦支撐,堅信必然會看到光明,但在等待的過程中無法「安然」,積累了大量的「隱患」,將來一朝得勢,這些隱患將會在某天突然爆發——主父偃是也。
這些「隱患」是什麼呢?是大量的生命負面情緒。
我們重點來說說主父偃,這類人在中國頗多。
主父偃有大志,最初學縱橫術,受到當時的主流學術界(儒生們)的排斥;家庭貧窮,借貸無門;想出門尋找出路,沒想到的是,「北游燕、趙、中山,皆大困」。這樣一來,自然而然獲得了蘇秦式的待遇:父母親不把他當兒子看待,兄弟們也不把他當手足看待,曾經的朋友也遠遠地躲開他,見到他唯恐避之不及,估計是怕他借錢……所有的熟人在他的四周都豎起了森嚴的情感壁壘。
這種生活持續了多長時間?前後長達四十年!
面對連續不斷的困境,面對令人窒息的「四十年」,主父偃苦苦支撐,堅信必然會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如願以償,上書言事被漢武帝所賞識,創造了一年之中四次升遷的官場奇蹟。
但他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場悲劇,原因也很簡單——得志後要宣洩自己的才華,更要宣洩自己的不滿和積累了四十年的怨氣。
這股怨氣有多大?
只能說很大,大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讀到《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里的記載,很多人仍然能感受得到那股刻骨的怨毒。
太史公寫到:
尊立衛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人或說偃曰:「太橫矣。」主父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窮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一個人追求正法或者追求解脫,遭受困厄,受到普通人的嘲笑,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因為普通人就是為了利和欲而活。作為一個有志於正法的人,竟然對那些人的嘲笑和感情壁壘產生仇恨心理,還是不成熟呀。
(不但追求正法,還要追求解脫,利慾也不放過……你怎麼不上天呢?)
主父偃的仇恨和不成熟達到什麼地步呢?
元朔二年,主父言齊王內淫佚行僻,上拜主父為齊相。至齊,遍召昆弟賓客,散五百金予之,數之曰:「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乃使人以王與姊奸事動王,王以為終不得脫罪,恐效燕王論死,乃自殺。有司以聞。
得志後快意恩仇,所謂「過去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就是主父偃的心態,是他對四十年困境的一種反抗和內心仇恨的大宣洩。
在世間,面對現實,面對不可逆轉的光陰,每個人基本都要做出妥協,一個人始終遵循自己的內心活著,在普通人眼裡,要麼是個瘋子,要麼是個傳奇。這是一種社會常態——理解就好,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
但主父偃並不這樣想,四十年困境帶給他的,除了天下無雙的才情,還有那顆始終無法安分的心。
類似的生命場景,元始天尊告誡姜子牙——要「耐心守分且安然」。
「安然」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是大智慧照破人間一切事事物物,安住生命的本來面目。即便不能如此,退而求其次,也要養成謙卑、感恩、果斷、寬容等優良品德。而主父偃,在長達四十年的困厄中始終無法參透這一點,生命中積累了大量的負面因素,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心安,實在是不容易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反抗惡勢力的哪吒,要參與圍剿同為反抗者的孫悟空呢?
※《封神演义》里共有多少名神仙?试以法力高低为准做个排名?
※紂王連自己的叔父比干都敢殺為什麼不敢殺聞太師?
※為什麼姜子牙封神,並沒有封自己?
※蘇妲己是否真的愛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