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課筆記-1 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每天想主題總是耗費時間,正好最近在重看幸福課,索性做個系列筆記,加入些主觀看法並結合生活中的現狀,也為想看幸福課卻被30多個小時的視頻嚇到的朋友節省點時間。當然小山非心理學專業,省去了一些純理論知識,也增加了許多自己的看法,若有紕漏歡迎指正。)

其實「哈佛幸福課」並不是這個課程的本名,其本名是「積極心理學」,大概為了普及度及推廣度才在引進時改了名字。

行為主義或精神分析心理學大多數時候研究對象都是心理疾病及人性的陰暗面,以治癒心理出現問題的人。而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研究心理學中積極因素的學科,更關注人性中好的一面

可以拿我們的身體做類比,身體生病的需要去醫院治療,醫院研究的內容都是各種病症。但當我們處於亞健康的時候,病症還沒有發作,我們需要研究某一類人為什麼能夠比其他人健康,從而學習其中的積極因素進行養生,增強自己的體質。

積極心理學就如同「養生」,研究那些美德、善良、快樂與樂觀,並從中提取精華,給精神與心靈處於「亞健康」的人帶來長久的幸福感與自我和諧。

除了研究的對象不同,積極心理學還有另外一個和其他較為學術的心理學不同的宗旨,就是要在象牙塔及大眾之間構架橋樑,將學術科學引導得更加通俗易懂,成為一門有用的科學。

個人覺得這是為什麼積極心理學能成為哈佛選修人數最多的課程的原因,一是因為它的普遍性與常識性,二是因為它和那些誇大其詞、效果甚微的成功學相比,更有實際的效果。

先說第一點,普遍性與常識性。

Tal一再強調,這門課程的功能不僅僅是傳遞知識與信息,重點是讓接受信息的人「轉變」。

這話看起來有些令人費解,我想從我們現階段生活現狀來「過度解讀」一下。

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對信息的累積是有一種焦慮感。總覺得一定要知道更多、獲得更多的信息才能立足於社會之中,否則也不會掀起這一輪知識變現的狂潮。比如幾分鐘聽完一本書、幾天學完一門課程等等,即使這些東西最後都是經人咀嚼後的殘渣,我們也總是對新鮮的知識與信息孜孜不倦。但實際上對生活能改變多少呢?也許大多時候只是多了個可炫耀的談資罷了。

那麼積極心理學對信息的模式是什麼?並不會提供特別的,令人驚艷的信息與方法,而是儘可能地讓接受信息的人進行改變。提高人的幸福感、自尊及動機水平,從而真正將信息轉化成有用的東西。

因為同樣客觀的信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一場失敗,對一些人可能是致命的打擊,但對於另外一些人可能是孕育成功的溫床。

所以我們總會有同樣的道理,在不同年歲就會有不同理解的體驗,並不是那些信息有什麼不同,而是接受信息的我們發生了轉變。

沒有經過個人的轉變,那些快速見效的方法和拾人牙慧的理論都不過是皇帝的新衣。

就如主講TAL說的,常識沒有那麼普通,特別是將其應用在實際中的時候。

關於第二條的實踐問題,其實是貫穿在整個課程之中的,而且也需要個人的行動與配合。這個便待所有筆記更新完成後,各位自行去體會了。

說到底,積極心理學並不會教授特別多的新東西,而是提醒人重新認知一些原本熟知的東西。

它的目標就是幫助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29天--171006)

關於空想家的100天:

克服三十不立的焦慮感,從堅持一件小事做起

推薦閱讀:

怎樣理性看待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怎麼才算熱愛生活?
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希望心理學專業知友科普一下心理學分類和推薦一些專業入門書籍?
如何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敏感?

TAG: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