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滅亡之前,清政府還有百萬雄兵,實力不弱,為何突然就亡了?

清政府的兵制軍事,在道光一代,基本上沿襲前朝舊制,但此時期的軍事實力卻已經大大下滑,軍備廢弛,武器落後,邊防鬆弛,到了道光中後期竟致出現「陸不知擊刺,不能乘騎水則不習駕駛,不熟炮械」的局面,鴉片戰爭中的慘敗更是將清軍的不堪一擊表現的一覽無餘。

首先來看營務。在此時期吏治敗壞的風氣同樣侵襲到軍內,加之兵制中的固有缺陷,導致清軍上下營務普遍廢弛。

來到中國的朝鮮使節們也都對道光朝的軍事表示了擔憂和失望。《沈搓日記》中記載皇帝的隨駕軍隊紀律散漫的情形:

「隨駕軍制雖未得其詳,而大約關內十五萬騎,關外十五萬騎,分界衛護,每日衛護者不過為八千餘名,而京師親軍之息行者只為千餘騎……行軍之制不成隊伍,或二三或四五,疏密不齊,而又間以車馬駝騾軸重相雜,全無紀律,問於彼人則是雁翅陣形,動駕之時,每每如是雲。但旗鼓者師之耳目也,無旗鼓何以行軍乎況軍卒之持器械者無多,負羽佩刃者十不一二,碎有緩急之變,將何以得力乎?可惜可惜。」

鴉片的流毒也在軍隊中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是軍隊作戰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軍中棄勇吸食鴉片者之多到了令人駭然的地步。金景善記載正月初一太和殿朝賀,見到儀仗隊伍很有威儀,但卻「各橫短煙竹,是可駭也。」就連朝貢之時的儀仗隊伍都隨時攜帶「短煙竹」,全國其他營伍也可想而知了,可見鴉片對軍隊毒害之深。

其後,金景善在閱讀塘報時特別留意關於鴉片的情況,並將御史馬光勛所奏請嚴禁兵棄吸食鴉片一折記錄在文:

「鴉片煙屢經降旨嚴禁,此風從未靜息,因由積習相沿,實緣各省大吏未能實力查察。進來粵閩等省兵丁吸食者尤多,將棄中吸食者亦復不少,相率效尤,恬不為怪,筋力疲軟,管務廢弛。識此之由,即如連州進兵屏弱誤事尤為可恨。國家設兵衛民,營伍皆成勁旅,無事則人懷敵汽,有事則士盡干城,操戎器以戒不虞,方為有備無患。以此邊防巡哨有名無實,必至一省並無三兵之用,尚復成何事體閩粵既有此習,各省恐亦不免……」

金景善對鴉片的了解是「出自西洋之物」,「能令人收攝精神記起幼時事,而但筋骨弛廢,氣血耗減,不久即死」,「故屢煩禁傷而終不止」。在此,金景善對鴉片的認識是基本正確的,尤其是看到了鴉片對人體的危害,但是把這種危害作為「屢煩禁傷而終不止」的原因是不盡全面的,並且,鴉片的真正可怕之處不僅僅在於對吸食者身心健康的嚴重摧殘,更重要的是他對整個國計民生的禍害,鴉片戰爭中清朝的慘敗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其次,再來看軍隊的武器裝備。金景善在剛入中國就發現了軍事上存在的問題,他在衙譯麻貝護行記中記載「見隨者常不過四五人,過瀋陽以後則無之,蓋我使公路之供渠輩分食,故衙譯麻貝減其人而並之雲。所謂甲軍只帶一劍,而芒太鈍,衣敝馬瘦,中國軍容皆如是,則亦不足畏矣。」

按照清例,朝鮮使臣入境後,自鳳凰城到北京都有清朝派人專門輪流護送,而使行護送隊伍卻「不過四五人」而已,且武器裝備甚是落後,「只帶一劍,而芒太鈍」,軍容也是「衣敝馬瘦」,由此作者慨嘆「不足畏」也。

此外,清朝的邊防也讓某些朝鮮使臣感到擔憂。我們再以《翰桿續錄》中記載皇帝沈幸時視察噶布大營之事為例。道光帝「親射五箭連中四箭」,「瀋陽將軍奕穎不得中一箭」,而道光帝卻因奕穎是其五寸侄不予追究,從中不但可以看出清朝官吏的昏庸,也從側面反映出清朝沒有對邊防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使認識到邊防的重要性,實際中卻一貫疏於防範。

試想瀋陽可是東北軍事重地,卻交給一個不習武技之人管轄,國家的邊防又怎能寧謐無事金景善在其書中的城郭市肆一節中記錄了自燕京以東至瀋陽諸城堡墩台俱廢的情形,他認為雖然此眾城堡皆是明時所築,但任其自毀不免讓人「見之以為中國政衰財竭,不逞慮及城池」。

更重要的是,「天下之事變每生於意慮之外,安知不如遼之於金,金之於元者奮起塞外席捲而南然則信臣精卒皆化為敵國,而又不堅城深池,以為之捍禦,然則今視以藩籬之內不加修築,得不為自壞長城耶」。

由此金景善表達了自己為清朝的國防擔憂之情,「吾於此不能不為之危」。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承明制,但是清朝沒有東林黨呢?
海上牧雲記碩風和葉的原型是不是努爾哈赤?
為什麼偽滿洲國要用五色旗當國旗?
清朝滅亡後格格們去了哪裡 又嫁給了什麼人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