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部落」之謎
《唐光啟元年沙洲伊州地誌》記載:「龍部落本焉耆人,今甘、肅、伊州各有首領。」翻譯過來就是說,「龍部落」屬於焉耆人,現在的張掖、酒泉還有新疆哈密一帶都還有部落分布。一句話讓人云里霧裡,牽出一個千古之謎。
不是說龍這種動物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嗎,那麼龍部落又從何說起?想要解開謎團,顯然得從少數民族下手,因為大漢民族從來只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族、炎黃子孫,從來不會以「部落」部民自居。因為部落是一個很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不要說是唐代,早在夏朝,漢族的部落基本已經消失了。
究竟哪些少數民族跟「龍」這種神秘的圖騰符號沾得上關係呢?我們注意到了焉耆這個名字。焉耆在唐代以前還屬於西域境內,而漢唐時期西北境域跟中原版圖接壤的主要有匈奴和大月氏兩個少數民族部落。
很快我們就從史料裡面發現,在古代吐火羅語地區,那裡的王族往往以龍為姓氏,于闐文和藏文的古代文獻中也把居住在西域一帶的小月氏為「龍家」,看來我們已經接近了真相,可是又面臨另一個困境——龍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月氏是由大月氏分裂而來,還在漢代的時候,大月氏曾經是盛極一時的少數民族政權,那時候北方有匈奴,西北河西走廊張掖到酒泉,也就是古代的甘州到肅州一帶就是大月氏的勢力範圍。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爭之後,大月氏逐漸被強悍的北方政權匈奴擊潰,不得不向西遷徙,到了今天的新疆天山一帶,因為實力一落千丈,人口經濟大不如前,因此被稱為「小月氏」。
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尋找西遷的月氏殘部,聯合對付勁敵匈奴,結果無功而返,已經日薄西山的小月氏呈現騎牆之勢,它既不敢冒犯大漢王朝,也不敢公開和匈奴撕破臉,只好唯唯諾諾首鼠兩端。
這樣一個民族為什麼會以龍族自居呢?查閱史料才發現,原來月氏人自古崇拜龍神,以龍為圖騰,同時也以龍為忌諱。《淮南子·要略》:「操舍開塞,各有龍忌。」漢代著名學者高誘解釋說,漢族以鬼神為忌,西胡、南越皆以龍為忌,謂之「請龍」,相當於漢族的請神。《史記索隱》中也說:「西方胡皆事龍神,故名大會處為龍城。」那時候的月氏就把自己的都城稱為龍城。
但是那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龍並非世間真有,一個少數民族的人為什麼要自稱「龍部落」而且這種說法也被漢族所承認?難道說就像漢族的龍圖騰一樣,它只是一個文化符號,並沒有現實事物與它相對應?
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在《周禮》中找到了另一個線索——《周禮·夏官·瘦人》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睞,六尺以上為馬。」而且古代漢藏語中「午」的發音也和「龍」非常接近,所以龍就成了馬的一個代稱之一。
只是這是漢族的事情,跟月氏又有什麼關係?沿著語音的這條線索繼續前進,我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原來「月」在古漢語中的音和吐火羅語種的「龍」或者「神」幾乎一樣。這麼說來應該是月氏跟漢民族接觸之後發現了這個語言現象,所以在與漢族的交往中音譯過來就是龍姓,龍族了,所以才「龍族部落」自稱。
再加上月氏本來就是寶馬的故鄉,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汗血寶馬就來自於月氏。月氏人的馬有名,而龍又是馬的代稱,盛產名馬的民族被稱為「龍部落」理所當然。由此一來這個謎底終於揭開,傳說中充滿神秘色彩的「龍部落」原來就是月氏部落。
推薦閱讀:
※冰與火百科(一):魔龍的興盛、消亡與重生
※龍的真容 - 4:龍的驚人美麗和巨大
※匹夫
※龍的真容 - 15:「卿雲爛兮」 - 五彩祥雲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