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倫敦郊外有條街,英國一半英雄傳說都住這

編者按:作家們的那些靈感,究竟是從哪裡找到的?

J·K·羅琳在咖啡館裡寫下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伊恩·弗萊明在從肯特到倫敦的火車上想出了詹姆斯·邦德的代號007。在倫敦郊外,有這麼一條傳奇的街道,沒有人知道它修建於什麼時候,但英語世界中的許多流行文化符號,都曾出現在這條路的各個角落。

這是一條真正屬於「不存在之物」的街道。

英國倫敦郊外有條街道,彷彿時空中的定點。

講英語的地方,再沒有哪兒比這裡更能誕生故事了。

這條街名叫Watling Street,看上去與其他道路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許多影響現代文化的符號,都曾經在這條街上出現過,比如——

14世紀的朝聖者成群結隊,從這裡穿過倫敦前往坎特伯雷。

▲ 來源:Alamy

年輕的大法師梅林召喚來巨龍。

007開著Q博士改裝的酷炫跑車「違章駕駛」。

「呼呼」聲中一個藍色的警亭停靠在不起眼的街角。

▲ 老版《神秘博士》第一集,從倫敦聖保羅教堂看Watling街。現在由於城市改造,已經不是60年代的樣子了。

全球著名的電影工作室艾爾斯特里(Elstree Studios)選擇在這裡搭建影棚,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製作了《閃靈》《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國王的演講》《奪寶奇兵》等電影,從攝影棚中走出的人物包括德古拉伯爵、蝙蝠俠、福爾摩斯、小熊帕丁頓……

簡直就是個通往不同時空的入口。

▲ 不,MU大陸的入口不在這裡……

Watling街一直都是英國南部的重要通道,從威爾士西北部直通英格蘭東南部的多佛。但奇怪的是,沒有人能說清楚,這條路到底是怎麼來的。

▲ Watling在威爾士境內的部分(來源:Alamy)

傳說,異教中的太陽神後裔修建了這條路;很多年後,Watling街變成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其中一條;又過了很多年,中世紀貴族們把它翻修成了專用通道;現在,這條收費公路也面臨著現代交通最頭疼的問題:堵車。

▲ 橫穿倫敦市中心,上面的直線是古羅馬時代的Watling街,下面歪歪扭扭的是後來改道修建的。

此時此地的Watling街,看上去和現代城市的普通公路並沒有什麼區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在漫長歷史中聚集了無數的故事,啟發了作家們的靈感,一點點變成了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時空縫隙?

今年七月,英國作家約翰·希格斯(John Higgs)出版了《Watling Street: Travels Through Britain』s Ever-Present Past》,用一整本書介紹了這條街道在英國歷史和流行文化中的作用,其中提到了「思想空間」(noosphere)的概念。

這個詞在20年代由法國哲學家、神學家皮埃爾·泰亞爾·德·夏爾丹(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提出,這就是個屬於一切誕生於人類腦海、沒有實體的東西的地方:故事、傳說、哲學、法律,都是思想空間里的住戶。

與此對應的是「生物圈」(biosphere)和屬於客觀存在之物的「物理空間」(geosphere)。根據德·夏爾丹的理論,人類創造的所有神話、傳奇和故事,都誕生於現實世界中的某一個具體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思想空間和物理空間的連接點。

簡單來說,你腦海中的每一個想法,都是這個空間里的一塊磚,和另一個人互動,就是堆磚的過程。互動越久,素材越豐富,形成的故事也越多,這個空間就一點一點擴展開了。

幾十年後,居住在Watling街附近的漫畫家艾倫·摩爾提出了思想空間的修訂版:ideaspace。如果要打個比方,就像這樣——

▲ 福爾摩斯先生的「記憶宮殿」

每個人都在這裡有一處私人小宅子,做過的夢、想過的事,甚至是你自己都不記得的事,都被好好地保留在這個空間里。

所以,出現在生命中的人和事永遠不會徹底消失,我們只是一下子找不到開門的鑰匙罷了。

那些大家都聽過的故事——比如小紅帽和大灰狼——要怎麼解釋呢?摩爾大叔捋了捋鬍子,ideaspace還有一些公共空間,就像城市的圖書館,裡面住著所有人都熟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裡的英雄們。

走在Watling街上,其實是走在這條路所沉澱的歷史中,曾經有過或是即將成形的故事浮動在身邊,你將透過所有曾經走過這條路的人的眼睛,看見無數個世界。

於是,我們會給原本平凡的地方賦予新的意義和故事——

比如約克那條曾擁有26家肉鋪的肉鋪街(the Shambles),變成了《哈利·波特》電影中什麼店都有的對角巷。

▲ 今年7月,這家店在約克正式開張。(來源:yorkmix.com

全副武裝的白兵半夜把倫敦金絲雀碼頭地鐵站變成《俠盜一號》中的斯卡里夫基地,又趕在清早第一班地鐵之前,卸下裝備默默地混進上班的人群。

▲ 錯峰出行,依然累成狗。(來源:《俠盜一號》工作照)

也會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地點——

紐西蘭北島瑪塔瑪塔(Matamata)附近的一片農場,因為《指環王》而變成「霍比屯」。

迪士尼樂園和吉卜力主題公園,正在將我們腦海中創造出的更加豐富的世界,一點點搬進現實。

▲ 位於愛知縣、即將開張的吉卜力主題樂園。

故事沒有實體,不存在於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世界。但故事的積累就像是在冬天往玻璃上哈氣,你可以在上面畫出所有時空的樣子。

今天回家路上,經過那條走過許多次的街道時,請體會一下平日匆忙之間錯過的細節。說不定正有個故事在轉角等著你呢。

Ref:

bbc.com/culture/story/2

en.wikipedia.org/wiki/N

關鍵詞:#流行文化#

責編:西威

作者:Raeka,轉碼員,《不存在日報》記者,冷僻故事愛好者。期待有一天能在街角遇見藍盒子,去看看galaxies far far away。


推薦閱讀:

高達和變形金剛,哪個影響更大?
星際爭霸和守望先鋒,哪個遊戲的人類科技水平更高?
為什麼科幻小說中關於化學的故事特別少?
求推薦2000年以後出品,美國的,科幻電影?比如《盜夢空間》、《源代碼》類型,劇情和想像力都很牛的~
有哪些科學和魔法混搭的世界觀設定?(包括但不限於影視、動漫、遊戲、小說)?

TAG: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