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鍛煉的信息篩選:從「是增還是減?」談起
作者並不是健康或體育行業的從業者,亦無任何利益聯繫;個人工作的領域是科研與教育,所受到的專業訓練集中在計算機、數學和機械工程領域;出於項目需求和興趣,有一定生物力學知識。如果要問我有什麼資格來寫這個話題值得讀者你來讀的話,首先是科研訓練鍛鍊出來的信息檢索和處理能力;其次是我沒有任何商業動機;最後,我這篇文章講得信息是自包含(self contained)的,它有沒有價值看文章本身就可以有判斷。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幫助一部分讀者,但是不能幫你解決「我看不懂英語怎麼辦?我不會翻牆怎麼辦?我弄不到Peer reviewed journal articles的access怎麼辦?」此類的問題。
首先要承認,對於健康與鍛煉方面信息的收集、篩選和處理真的不簡單,甚至比我做研究時候的文獻、資料收集更難一些,原因有二:第一、生物學中的很多結論不像力學、電學裡面那樣的板上釘釘(cut and dried)。在很大程度上「人體如何運行?」這個問題依然是個謎,這部分的研究結論,假說(hypothesis)居多,而事實(fact)很少。而為數不多的事實,大多是統計學意義上的,但是你自己是一個鮮活的個體,而不是一個樣本,這些事實的參考意義也就不那麼明顯了;第二、這個話題的利益糾葛太多,你能找到的絕大部分資料的背後,都有各種盈利機構的影子。在美國,還有一個用藥(合成類固醇)問題----很多人的揚言自己沒有用藥,並推薦自己的訓練計劃和食譜,然而這些只在用藥周期中有效----國內的二道販子又經常販賣此類信息。
首先,我的信息來源:什麼信息信賴度最高?對我來說,一是非常清晰的科學結論,教科書裡面找;二是,經驗結論、對比控制研究,來源:同行評議學術論文;三是自己實驗:看自己的身體對不同食譜和訓練計劃的的反應(注意控制變數,否則容易得出假的因果關係)。其它的信息我大多是半信半疑。我個人有一些信任的博客和youtube頻道,但是在這裡就不給他們打廣告了,相信如果按照前三點自己積累一段時間之後,你就能篩選出你自己信任的公共健康信息渠道了。
健康與鍛煉的中的話題有很多:如何制定鍛煉計劃、如何平衡飲食、不同目標之間的差異是什麼、鍛煉效果用什麼指標衡量、某種補劑有沒有作用,等等等等。
今天的文章以一個問題為例:「我該增重還是減重?」
增重的目標是長肌肉;
減重的目標是減脂肪;
長肌肉和減脂肪的機理太複雜了,那這個問題最清楚、最可靠的事實是什麼?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告訴你一個最明顯的結論:每天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順差surplus),你會增重;每天攝入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逆差deficit),你會減重。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也是每個健身公眾號都會說的車軲轆話。確實,它包含的可以被我們利用的信息很少:第一,攝入熱量不等於吃進去的熱量,每個人的消化吸收率不一樣,只讀盒子上的營養成分表沒有很大參考價值,更不要說這個營養成分表誤差本身就很大,還有街邊的黑暗料理---連成分表都沒有;消耗更是一個謎,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一樣,每個人對於訓練的反應不一樣(不要相信跑步機和運動手環上的讀數),訓練恢復期消耗的熱量也不一樣,腦力勞動消耗的熱量更是無法估計。
殘酷的是,如果你想增重,你每天希望的熱量順差在+400~700 kcal 之間;如果你希望減重,你的目標熱量逆差在-200~500kcal之間。而如果你的誤差在200 kcal 以上,你將就幾乎看不到結果,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包括皮脂變厚、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等惡劣副作用,然而200kcal就是一罐可樂或一小碗白米飯而已,更不消說相同年齡、性別、體格的人,基礎代謝相差400~500kcal都是很正常的。而一點點的誤差就可能意味著3cm的皮下脂肪,從而讓你辛苦鍛鍊出來的6塊腹肌被覆蓋----從外面看,你只是個強壯的胖子而已。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訓練計劃,對於有的人有效,而對於你無效。
熱量攝入和消耗的計算誤差都這麼大,是不是追蹤他們就沒用了呢?你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誤差是指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這個誤差如果是始終如一的偏大或者偏小某個值,而不是隨機的,那麼對於我們來說這個數據就還有利用價值。而考慮到我們需要的數值:吃2兩牛肩肉,每個人能吸收的熱量不一樣,但是對於我個體而言,在這個年齡段中,應該是大體一致的;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一樣,但是對於我個體而言,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差異;每個人腦力勞動消耗的熱量不一,但是我從事的工作一段時間內穩定,對於我來說,每天都應該差不多-----它們都屬於這個情況:他們誤差具體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確定,誤差基本是穩定連續的(consistent)。
所以,結論呼之欲出:不要急著刪除你手機裡面的熱量追蹤app,只是不要再單純的根據表上的順差和逆差來規劃,而加入自己試錯的環節:訓練計劃固定,微調攝入,監控關鍵部位(腰,大腿根部,手臂)的圍度,關鍵部位皮下脂肪的厚度(腹部,腹外斜肌處,大腿根部外側),體重、力量、耐力的變化,拍攝體型跟蹤照片。
所以,那對於每一個單獨的個體,你是應該增重還是減重呢?安全的答案是:視情況而定,然而,這也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鍛煉者,我信任你知道你下一步該做什麼。但是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大多數情況正確答案其實只有一個:攝入逆差(減脂),除非你瘦得危險。
理由:
下面是一個機理不太清晰,但是被無數的研究和個人經驗所證明的事實:如果增重,你很難單純增加肌肉,增加重量的一部分必然是脂肪;如果減重,你幾乎不可能單純的燃燒脂肪,一部分肌肉也會在過程中流失掉。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我們稱之為菜鳥的福利(Newbies gains),一開始,即使你處於熱量攝入逆差(在安全範圍內)的狀態中,只要你進行阻力訓練,力量和肌肉圍度就一定會漲,而且漲得飛起。其中的科學我們並不清楚,但是可能原因是你離你的基因天花板實在太遠,體內熱量存量(脂肪)又太多----這是完美的生長環境。
第二個原因是,當你增重的時候,一般採用低reps,比如一組只做6個;而減重時候,一般採用高reps,比如一組15個。只能做6個一組的重量一定很大,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不利於訓練正確的動作,容易動作變形、借力,不容易建立「意識,肌肉收縮聯繫」,甚至導致受傷。減脂期間一組15個的重量,正式學習訓練正確姿勢和節奏和「意識,肌肉收縮聯繫」的好契機。
第三當然是在短時間內在鏡子裡面能看到的效果非常顯著,增加自信心,從而把這個習慣長久得保持下去。
希望對你有用。
推薦閱讀:
※健身後肌肉酸痛只能坐等恢復嗎?
※跑步的拉伸運動怎麼做比較規範?
※堅持運動第一步:找到要運動的理由
※如何及時確定自己度過減肥平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