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業啤酒與啤酒工業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

開頭故弄玄虛一下,也是借用狄老爺子給自己提升下檔次。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對一些人來說他們能喝到世界上幾乎所有知名啤酒,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正在且還將繼續忍受一些粗製濫造的低劣啤酒,這是智慧的時代,因為大部分人都可以進行獨立地思考,這也是愚蠢的時代,因為甚至一個傳言就能讓大部分人失去理性的判斷;這是信仰的時期,因為「精釀」是自由不羈、追求品質的代名詞,這也是懷疑的時期,因為還有「偽精釀」的存在;這是光明的季節,因為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精釀帶來的快樂,這也是黑暗的季節,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它仍然是陌生的甚至是難以接受的;這是希望之春,因為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所蘊藏的巨大潛力,這也是失望之冬,因為大部分創業者都還在生存線上掙扎。

其實以上與今天要寫的只有五毛錢關係,更多的只是感嘆一下而已。回到正題,工業啤酒與啤酒工業。

自從「精釀啤酒」這個概念大行其道之後,「工業啤酒」就像是「優質」的對立面「低劣」一樣,被人們所厭惡、唾棄甚至是辱罵,說真的,我想為「工業啤酒」鳴冤,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因為事實並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而與此對應的體現出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僅僅換了個位置,「啤酒工業」似乎就被人們忽視或者並沒有像它的表兄「工業啤酒」那樣身陷囹圄。

所以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工業啤酒」鳴冤,第二就是簡單介紹「啤酒工業」以及它曾經和正在給這個古老行業帶來的改變。

何為工業以及工業化

雖然與本文沒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但是我覺得有必要先要解釋一下工業以及工業化的概念。

從維基百科上的解釋來看,工業即為第二產業,是以製造生產產品為主的產業。工業或者說是第二產業,多半會以第一產業及其他製造商的產品為原料,所製造的商品被作為交易之用,也可能作為其他製造商的原料。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到工業狀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過程。狹義的工業化的有代表性的解釋來自《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本人並非學經濟學的,對工業理論知識也了解的不多,但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縱觀人類歷史,工業體系的建立完全是遵循了人類自身的追求,追求舒適、追求權力、追求財富,而人類一旦進入到工業化的社會,將永遠無法返回到此前的境地,這是一條只能往前走的路。

工業給我們的社會都帶來了什麼

再說最後一個與此文本意無關的話題,然後就回到正題。這個與此文無關的話題就是,工業到底給我們的社會都帶來了什麼。

現在都流行返璞歸真,大意就是拋開城市喧鬧的環境,走進大山、走進自然,回歸人類最本源的生活狀態。我個人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的,畢竟老吃一樣兒東西也會覺得膩,換換口味挺好的。但是如果藉此誇大這種生活方式,進而宣揚去工業化的理念,我就覺得不太能接受了,現今這個時代,完全與工業化脫離干係,完全不直接間接地使用工業產品,是沒有可能的,而且人類也不可能再回到沒有工業的時代,因為這個文明的進程是不可逆的。

用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真的有這麼一種家)阿爾文·托夫勒的話來講:工業文明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第二次浪潮文明。

與農業文明相比,工業文明的基本特點是貫穿著勞動方式最優化、勞動分工精細化、勞動節奏同步化、勞動組織集中化、生產規模化和經濟集權化這六大原則。

工業都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什麼?首先機器大生產及其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在將人類從繁重、低效率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通過大規模產出和低成本的標準化系列產品,將人類由物質短缺的農業時代帶入了物質財務豐富的工業化時代。

其次,在工業大生產的過程中,社會分工得到了發展和進步,人類社會也從原有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時代步入進了以交換為主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社會分工已經細緻到一個產品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由不同的人來製造的。

第三點,規模化的工業生產也導致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體系的繁榮運行。

總之,工業帶給我們這個社會數不清的好處,簡單粗暴地來說,我認為就是規模化的生產、標準化的質量、低廉化的成本以及精細化的分工。

啤酒與工業

上面寫的內容對於我的文章來說其實都是廢話,不關心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看這一段,從這段開始,真的要回歸主題了。

了解啤酒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啤酒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甚至有種說法是沒有了啤酒造就了人類文明,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並非是誇大其詞,對此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一部叫做「How Beer Saved the World」啤酒如何拯救世界的Discovery紀錄片,該片一個主要的論點就是,啤酒時推動人類社會從蠻荒一步步進入到文明。

現在很多科學家公認啤酒這種酒精飲料最早起源於6000甚至7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啤酒」這個稱號,那時候普遍認為這是神的恩賜。

在早期農耕時代,「啤酒」並非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了的,而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人類儲存的糧食越來越多,在滿足了肚子的需求後,剩餘的糧食被用來釀造啤酒。

不過啤酒釀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只是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基礎之上,在啤酒釀造歷史最為悠久的歐洲地區,啤酒釀造權一度歸修道院所有,就如世界上最古老的位於德國慕尼黑北部弗賴辛的Weihenstephan酒廠,是現在公認的世界上最早拿到生產執照的啤酒釀造廠,在那之前它一直是被教會所擁有。

(16世紀左右的Weihenstephan酒廠)

(摘自網路:現在的Weihenstephan酒廠)

即便如此,啤酒仍然只是區域性的、小規模生產的一種產品,要達到全民享用,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事情了。不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了啤酒的區域特色,例如現在的德國版圖中,寒冷的北徳地區與相對溫暖的南德地區,其啤酒風味與釀造工藝就不一樣。

個人認為,啤酒真正與工業發生碰撞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力驅動的機器代替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同時機械製造水平、材料科學、生物科學等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人類的生產能力得到了一次飛躍。

在這其中,我認為有一樣全新產品的發明直接帶動了啤酒釀造的工業化生產,那就是制冷機。其實無論是現在我們常用的空調、冰箱等製冷設備,其理論基礎都來自於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於1873年為德國Spaten Brewery製作的製冷系統,這是一種使用甲醚作為製冷劑的製冷系統。

(1925年的卡爾·馮·林德)

(現藏於慕尼黑博物館的第一代林德製冷劑原型)

在Spaten Brewery取得成功後,林德又將自己的產品賣到了荷蘭的Heineken、丹麥的Carsberg。

製冷設備的運用,對啤酒工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啤酒釀造過程了解的人都知道,冷卻/保持恆定溫度是啤酒製作/發酵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沒有製冷設備的時候,工廠只能用天然水作為冷卻劑,要麼就等冬天的時候靠自然的力量,要麼就用大量的水來進行冷卻,有統計表明那時候做1噸酒要消耗5噸水。高消耗以及對季節的苛刻致使很多酒廠都不能夠長期穩定供應市場啤酒。製冷系統的發明改變了這一狀況,首先冷卻效率提高,消耗降下去了,其次一年四季都可以釀造啤酒了,而不是非要選擇特定的地點與季節。

這樣一來造成的結果就是,啤酒的成本降下去了,更多的人可以喝到啤酒,啤酒也真正成為大眾飲品。

當然啤酒與工業的接觸絕不僅僅只有這一點,冶煉方面的新技術為啤酒的工業化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材料,應用於工業生產的流水線也為啤酒生產帶來了更多活力,更多電氣化設備讓古老的啤酒釀造行業煥發了青春。

經由此一步步的發展,得益於工業文明帶給世界的改變,啤酒釀造這一古老行業,逐漸從作坊式生產邁入工業化生產,啤酒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飲品,也成為僅次於水、茶之後的世界上消耗量第三的飲品。

啤酒的工業化生產

我並非專業從事啤酒工業生產的專業人員,但是興趣所致,之前也看了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在這裡我想要介紹的一本書我國老一輩啤酒行業大師管敦儀的《啤酒工業手冊》。

在網上沒有搜索到管老爺子單獨的照片,只有一張年代久遠的合影,以表敬意。

(左起第四位即是管敦儀)

在管敦儀所編著的《啤酒工業手冊》中,開篇一張圖便告訴大家啤酒的工業釀造流程。

圖中每個序號都是一道流程:1.原料貯倉;2.麥芽篩選機;3.提升機;4.麥芽粉碎機;5.糖化鍋;6.大米篩選機;7.大米粉碎機;8.糊化鍋;9.過濾槽;10.麥糟輸送;11.麥糟貯罐;12.煮沸鍋/迴旋槽;13.外加熱器;14.酒花添加罐;15.麥汁冷卻器;16.空氣過濾器;17.酵母培養及添加罐;18.發酵罐;19.啤酒穩定劑添加罐;20.緩衝罐;21.硅藻土添加罐;22.硅藻土過濾機;23.啤酒精濾機;24.清酒罐;25.洗瓶機;26.灌裝機;27.殺菌機;28.貼標機;29裝箱機。

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圖示,其中每一個步驟都包括了非常複雜的工序與工藝。

第一次看這本書,對於並非學這個專業的我來說確實感覺很枯燥,但是後來見的多了,知道的也多了,再翻起這部書,雖然內容還是很枯燥,不過在其中我閱讀出了一份敬畏之心,這些看似「枯燥」的內容其實是經過了不知多少代人的努力而凝聚成的精華,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書。

(個人認為這是一張很有意思的啤酒釀製流程圖)

那啤酒的工業化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我在前面的廢話中介紹了工業帶給社會的好處:規模化的生產、標準化的質量、低廉化的成本以及精細化的分工。如果不是工業化,我們做不到隨時隨地在一家便利店賣瓶啤酒解渴,如果不是工業化,我們昨天喝的跟今天喝的同一款啤酒也許味道大相徑庭,如果不是工業化,也許一杯啤酒要花掉你不少銀子。

我相信是工業讓啤酒獲得了重生,啤酒的工業化帶給我們一個有啤可喝的時代,造就出了那麼多的大師與品牌,你能想像在看球時沒有啤酒可喝嗎,你能想像在夜店裡沒有啤酒可喝嗎,真的難以想像。

請正確認識啤酒工業製造的工業啤酒

我們所了解的啤酒工業,是冰冷的、龐大的、古板的甚至是殘酷的,就拿百威這個世界啤酒巨鱷來說吧,被其收購的精釀啤酒廠不在少數,如果單從資本的角度來說,這毫無問題,甚至是很正確的,但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我們是來討論這個冰冷的、龐大的、古板的、殘酷的啤酒工業它所生產出的工業啤酒。

精釀啤酒的概念橫空出世後,我關注的很多有關媒體公眾號,不知道在處於什麼目的之下,將工業啤酒當做是低劣啤酒的代名詞,我真的特別想說,別再誤導大眾了,或者別為了點擊率就說沒有根據的話。

上面這張圖,摘自某精釀啤酒相關公眾號,它完美地詮釋了當今啤酒圈裡的鄙視鏈,其實我對這張圖所要表達的概念是完全不贊同的,先不說精釀啤酒的概念是什麼,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又是另一個大的話題,其次關於德國啤酒,估計讓高傲的德國人看到了估計他們會哭暈在廁所,不過今天這篇文章並非為了德國啤酒平反,主要是為了給處於鄙視鏈最底端的所謂工業啤酒平反。

首先,創造這條鄙視鏈的人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狹義地定義了「工業啤酒」,在他的定義里,工業啤酒只是一各類型啤酒的代表。

其次,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也是毫無根據的,精釀啤酒是一種概念,德國啤酒是對啤酒的區域性分類,工業啤酒又是以生產方式分類的(與之對應的是手工啤酒),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毫無說服力。

第三,下這個定義的人,他不懂工業,更不懂啤酒。

在我看來,如果從分類的角度來講,這條鄙視鏈底端的「工業啤酒」應該指的是「寡淡無味的違背了傳統啤酒釀製方法而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啤酒」。(筆者註:所謂寡淡,筆者認為淡並非是劣質啤酒的特徵,而寡才是,淡一樣做出好喝的啤酒,如捷克皮爾森,而至於何為寡何為淡,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誰讓中國文字如此博大精深,筆者現在也解釋不清,一切盡在感覺之中。)

而真的特別不走運,在中國,我們喝到的那些「寡淡無味的違背了傳統啤酒釀製方法而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啤酒」正是啤酒工業中那些巨頭們生產出來的,於是乎「工業啤酒」就自然而然躺了槍。

可能會有人問筆者:那你倒是給我舉幾個例子,倒是有哪些工業啤酒不寡淡而且很好喝。這種例子多了去,比如我們常見的Brew Dog的Punk IPA,你說它是不是工業啤酒?很抱歉,它是的,因為它生產規模化,它質量標準化,它成本低廉化,否則你告訴我你為什麼能在幾乎全球都能喝到它?再比如說美國的Goose Island,同樣的道理,甚至是被奉為神明的Dogfish Head。

(Dogfish Head酒廠,遠處的發酵罐,筆者推測最起碼20噸左右的量級,甚至更高。)

(同樣是Dogfish Head酒廠)

上面幾張圖片都是Dogfish Head酒廠的照片,試問其中哪一張不是充滿了濃烈的工業文明氣息,反正我是感覺到了。

那你覺得這裡出產的酒是不是工業啤酒呢?答案一定是的。

所以說,在工業化體系下生產出來的啤酒並不一定就是我們心裡想的那個「工業啤酒」,工業體系下生產出來的啤酒照樣可以非常好喝,所以對於那些妖魔化「工業」這兩個字的人們,我想說,你們需要多了解一下「工業」的內涵。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為了「寡淡無味的違背了傳統啤酒釀製方法而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啤酒」」洗地,對於這些讓工業啤酒無情躺槍的罪魁,我是有著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心境的。

要知道所有事物的產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我們往往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而忽視了其存在合理的一部分。比如說「寡淡啤酒」的存在,在我國,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不得不承認,在某個時代,讓更多人喝上啤酒要比讓更多人喝上好啤酒更加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當然這在我們現今所處的情境下是難以理解的。

對於此我來講講我的感受(僅僅是我的看法甚至是猜測),也是根據我曾經聽到的故事所體會到的。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多耕地少的國家,讓國民填飽肚子一直以來是政府的首要責任。作為生產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麥,它並非是糧食作物,所以在我國大麥並非是種植面積很大的農作物,有限的大麥種植也只是為了牲畜飼料所用。而作為國民消費領域中非常重要的酒精飲料行業內,啤酒擔負起了非常重要的責任,如何用更少的糧食作物生產更多的產品就成了那時釀酒師的任務,於是乎大米、玉米甚至是澱粉就成了啤酒生產原料,當然這在當時是完全合理的,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

但令人怒其不爭不幸的是,當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國的啤酒工業依然沒有改變這樣的生產方式與運行模式,它們認為中國人依舊喜歡它們曾經釀製的那些啤酒,而絲毫沒有意識到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更多優質的、與眾不同的啤酒進入到中國人的視野中,在它們意識到這是一種追求個性、追求不同、追求品質的時代時,其實已經晚了,因為中國的啤酒工業給新興消費者們的印象就是低劣、古板、不求改變的形象。

這是中國啤酒的不幸所在,並非是我們所經歷的那些特殊歷史環境,而是我們在那之後,整個世界都在試圖改變時而我們卻選擇了沉默、不作為,現在我們為此得到的結果就是國民的不信任,而打破這種不信任,將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說,真的請不要妖魔化「工業化」這三個字,錯不在工業化,錯在我們自己。

我們離不開工業啤酒更離不開啤酒工業

這是筆者最後要說的,從目前人類對啤酒的需求來看,我們離不開工業啤酒,因為它無所不在,即便你可能不喜歡它(的某一種類型),我們更離不開啤酒工業,因為它在改變著這個古老行業的同時又催生出更多的創新,讓這個古老的行業永遠與昨天不一樣。

最後解釋下題圖。

題圖是德國西門子Braumat系統的操作室,還記得上面提到的林德為Spaten Brewery設計生產的第一台冷卻設備的事情嗎,現在在德國,工業4.0的改革正在推進中,Spaten Brewery又採用了西門子設計的Braumat系統,延續著「將工業進行到底」的進程。老林德如果在天有靈,他一定為這種延續而感到欣慰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895691236344750080

這是從西門子網站下載下來的關於Braumat系統的視頻簡介

聲明:本文所提到的任何品牌均與本人無商業合作,純屬為了文章服務,如果有朋友非要這麼覺得話,那隻能說我太NB了,很高興Dogfish Head和西門子能看上我這個無名小卒。


推薦閱讀:

哪些西方武器最能代表西方人的暴力美學?
看見 | 全息工業時代的AR新界面
換高管,賣資產,工業製造業巨頭GE斷臂求生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牛X的中國工廠》展現的內容,對中國的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來說,有多少代表性?

TAG:精酿啤酒 | 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