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21天丨試劍京城(二)

十一年前,南開辯協師生赴京參加「京津八校」聯賽,輾轉二十一天,榮獲亞軍。賽後一月有餘,憶起賽時種種,感慨良多,遂撰文以記之。

作者簡介:溫馨,辯協前任主席,主力核心辯手。南開大學保送北京大學研究生,現為金融界精英。

舊文新發,助威「我是辯手」徵文大賽

感懷當年,暢想未來。

我有好酒你有故事嗎?

歡迎點擊下方傳送門了解有獎徵文活動

英雄帖丨「我是辯手」有獎徵文

感 恩

文/溫 馨

序 言

此次南開辯協組隊參加京津地區八大高校辯論邀請賽,歷時 21 天,共三場比賽,對我來說著實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也是我參加辯協活動以來在辯論方面收穫最多,提高最快,感想最多的 21 天。

在史廣順老師的指導下,在八人辯論隊中,我確實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三場比賽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現將21 天的所學所感所悟,作一簡要總結,與志同道合者分享,也是以自己的視角記錄這一辯協的重要事件,為後來者留下一些也許有益的東西。

緣 起

我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辯協主席,深知每學年第一學期的工作對協會來說是極關鍵的,也是極緊張的。納新工作,對新成到來的天津市大學生(高職)辯論賽的組織和技術工作本已十分繁重。現在負責辯協日常工作的大二同學,課業繁重,又兼任其他學生組織職務,尤其是剛剛接手辯協組織工作,各方面壓力很大。在北師大熙言辯論社發出邀請的時候,大家對是否參賽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現任辯協主席劉大勇同學也來徵求我們幾個大三同學的意見。最後大家達成共識,這次比賽對辯協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走出去的機會,很重要,但也有風險和困難。機會自然毋庸贅言,交通杯不辦了,我們失去了一個大賽,而京津八校邀請賽恰巧將這個遺憾補了回來。如果能夠奪冠,對南開辯協、南開辯論都將起到鼓舞和振奮的積極作用。困難在於隊員的訓練工作和即將只能以社團名義參賽,經費上沒有支持,而且比賽是單輪淘汰,十分殘酷。即使以辯協出戰,也是代表南開的,因此出戰則要求必勝。而北京高校我們平時接觸不多,十年慶的時候和北大交過手,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我們的水平在北大之上,一年過去了,對手情況如何也不甚清楚。

另外,據領隊孫瑋說,八校領隊會上,人大的領隊直截了當地問冠軍獎盃怎麼處理的問題,大有未逐鹿先問鼎之霸氣。作為一名辯協的老成員,有幸親歷了大二主席團的決策過程。在新圖旁邊昏暗的路燈下,劉大勇向大家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史廣順老師同意擔任參賽隊伍的教練。於是大家很快做出決定:參賽,同時要保證辯協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正常運行。當天晚上,協會就組織公開報名,開始選拔參賽隊員。這場精彩的戰役拉開帷幕。

選 拔 組 隊

史老師作為教練全權負責參賽隊各項事宜,對選拔隊員和最終參賽的排兵布陣有絕對的決定權。根據史老師的安排,要從 15 個報名的同學當中選拔8 人組成參賽隊。我記得很清楚,選人那天正好是 59 期團校開學典禮,晚上有活動。我之前碰見史老師請了假。等我到智能所會議室的時候正趕上第二項選拔科目。

當時在場的都是辯協的骨幹力量,大二大三都有。15 個人輪流念辯詞,然後根據不同風格給分到的辯題的對方寫立論體系,我分到的題目是「法律是正義的體現」。每人有 5 分鐘寫立論體系的時間,之後是 2 分鐘的陳述。選拔過後,史老師定出了 8 人名單:趙楊、劉大勇、郝寧、彭佳、陳忞瀟、梁瑜冰、李浩波和我。具體到每場的上場隊員則視辯題、配合和個人狀態而定。

忍不住想先評價一下這個團隊。史老師的個人情況就不必細說了,讓他成為一個傳奇吧。趙楊同志和我是一屆的,當時我們一起被選進辯協的辯論隊。很快她就成為我們最打怵的辯手。還記得每次和她練對辯的時候,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占不到半點便宜。

其他同學都是大二的:大勇是現任主席,辯風沉穩大氣,有底蘊,聲音條件也好,演講水平相當不錯。郝寧上場則有一種輕靈飄逸的感覺,聲音有特色,如舞輕袖出短劍。彭佳屬於攻擊型辯手,頭腦清醒,言語犀利,氣勢凌人,緊逼不讓,如一片飛箭,讓人無處閃躲。陳忞瀟看似童真,實則深藏殺機,時而乖巧伶俐,時而正氣凜然。梁瑜冰則是典型的溫情殺手,以繞指柔克百鍊剛,又極富邏輯性。李浩波的辯風更是與眾不同,於輕鬆詼諧中見智慧,在插科打諢中出殺手鐧。當我看著周圍的隊友的時候,我有種感覺,踏實。

初 戰 北 交 大

拿到了第一場辯題:大學生同居成風是進步還是倒退。我們是反方。

開始的消息是對手是人民大學,大家很興奮,也很有壓力,渴望與真正的高手過招,這恐怕也是所有辯手的心態了。結果中途得到通知,人大退出,由北京交通大學接替參賽。首先的感覺是壓力輕了,其次也覺得很遺憾。這是第一場比賽,由於是單場淘汰,所以大家很重視。尤其是史老師,費了很多心思。

近幾年南開的同學辯論熱情很高,可是辯論風氣不盡人意。辯論尤其是辯論賽一方面夾雜了太多功利的東西,勝敗的因素,另一方面則充滿了浮躁和虛華。長期以來,所謂的辯手們實際上並不理解到底什麼才是辯論。

辯論場上已少見邏輯的碰撞,只剩下言辭的華麗;已少見文化的積澱,只剩下感情的矯揉造作;已少見團隊的配合,只剩下個人的嘩眾取寵。從辯手,到評委到觀眾似乎已經習慣了自由辯論中激烈的言辭,準備好的笑料,卻不再去思考攻防體系,邏輯底線,甚至拋開觀點和立場,跑到九天雲外辯得不亦樂乎,評得不亦樂乎,看得不亦樂乎。

很多辯手對辯論失去了熱情,很多老師對辯論失去了熱情,很多觀眾對辯論也失去了熱情。所以,這次比賽或者說訓練還擔負了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從我們 8 個人做起,從辯協做起,重新去學習辯論,體驗辯論,脫去虛華與浮躁,回歸真正的辯論。這也是史老師一再告誡我們的。每次談到這個問題,我都深有體會。

其實現在很慶幸,在離開辯論賽的時候,這種離開是充滿遺憾和無奈的,卻又被陰差陽錯地拉了回來,讓我走上一條真正的辯論之路,似乎就像是從迷霧中看到了曙光。我只能這樣說,當時的感覺是,即使我們只打一場就被淘汰,我們依然收穫了太多的東西。榮譽不重要,勝負不重要,正確的理念才是寶貴的,而且可以傳承。

正因為這樣,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重新梳理對辯論的認識,對辯論賽的認識。實踐表明,這種梳理恰恰是最重要的。比賽的準備,從認識辯題開始。以往我們自己準備比賽的習慣是拿到辯題就開始解題,先查字典,把幾個題目中涉及到的概念找出來。再找材料,將對己方有利的論據整理出來。這次史老師給我們的訓練則讓我們真正知道了到底應該怎樣準備一場高質量高水平的辯論賽。所謂的認識辯題的環節,就是大家一起談對辯題所涉及的同居現象以及任何與之相關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千奇百怪。好幾次大家都扯得沒邊兒,看似效率很低。但是大家也逐漸認識到這個環節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以前的辯論賽經常出現辯手在場上突然打出一個己方辯手並無準備甚至不認同的觀點的事情?問題就在於每個人對辯題所涉及的社會現象、文化內涵、背景知識的認識是有很大差異的。雖然在討論中可以定出大家都認可的幾條基本觀點,但這種直接針對辯題的討論很難統一大家的深層次想法,甚至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同樣是己方的一條觀點,每個人對它的具體解釋都不一樣,在場上自然就打得五花八門。

而我們在解題之前先進行一個極其廣泛的討論,讓大家把自己所有的個人觀點和想法都談出來,是誤會也好,是偏激也罷,然後再一個個的解決,盡量消除辯手對問題認識的誤區和認識水平的差異,就能盡量統一大家對辯題的深層次認識。大家討論的過程當中是拋開辯題和觀點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談的東西是不帶任何過濾和傾向性的。史老師在討論過程中不斷引導大家,深入分析同居現象的社會背景,糾正大家的一些錯誤和偏激的認識。

解題的經驗也值得我們總結。認識各個重要概念,對幾個相近概念進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斷提出疑問,然後不斷解決疑問,加深認識。接下來立論,集思廣益,儘可能給正反雙方提出論點。這個環節要強調一下。不能做反方的就只考慮反方的問題,做正方的就只考慮正方的觀點。做反方,就要盡量給正方立一個十分強大的甚至看起來很難攻破的立論體系。只有在對方強大的立論基礎上給己方立論,才能立出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體系來。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觀點的選擇。闡述一方立場,可以找出很多論點來,但要對這些論點進行選擇。論點與論點是不一樣的。有的說服力強,有的弱;有的立意高,有的淺;有的新穎,有的陳舊;有的論證起來簡單,有的繁瑣。辯論賽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對所有有利論點都進行系統深入的論證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精心挑選最有利的論點作為立論的基本框架。其他的論點如果論證起來簡單則可以在自由辯論中使用以作為補充。

對已經選擇的論點大家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各種疑問、反駁都提了出來。反覆攻訐之後,大家達成統一,要打贏比賽雙方只能持這樣的的觀點。比賽形勢頓時明朗起來。但是接下來的訓練並沒有變得輕鬆。在自由對辯當中,模仿正方攻擊的幾位同學不斷提出極具攻擊力的問題,持反方觀點的同學逐漸亂了陣腳。這裡所謂的亂了陣腳,並不是指我們在對方攻擊下手足無措,而是我們的防守和反擊脫離了己方立論,開始採用自以為有利的方式。史老師叫停了對辯。大家重新討論。

其實這是我們比賽中常見的問題。有了論點卻不按論點打。原因有很多。其一,並沒有從根本上認同觀點,尤其沒有讓觀點深入自己的內心。其二,對觀點理解不深刻,不知道如何利用觀點,甚至產生了誤用。其三,本能的反擊,就對方的問題提問題,陷入到一個個具體問題的糾纏當中去。史老師就演練當中出現的問題給大家做了講解。尤其是給大家分析每一種攻擊和防守方式。大家最後認識到,由於我們的論點是經過挑選和反覆論證的,所以對方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我們論點出發去攻擊和反駁,也只有從我們的論點出發去攻擊或者防守才是最有利的。也許我們能馬上發現對方的問題當中存在的小破綻,但絕對不能陷入到對小問題的糾纏當中卻忽略了更大的戰場。

也許我們覺得在對付這個問題上有更好的反擊方法,但我們所謂的更好實際上是一種短視。如果對方的問題是設計好的,那麼我們所謂有利的脫離觀點的反擊只能是給對方提供活靶子。而且即使我們的反擊奏效,對論證己方觀點也並無用處,反而打亂了整個團隊的配合,因為個人臨時想出來的攻擊方式是沒有經過討論的,隊友很難跟進,如果配合不好還可能出現互相矛盾的情況。

因此,一切圍繞觀點展開,是自由辯論中的鐵律。我們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就集中訓練大家從觀點出發展開攻防,一句話都不能脫離觀點。我們逐漸強化了對觀點的認識,開始對己方立場深信不疑。然後,又開始一對多的對練,大家輪流單獨面對其他所有人的攻擊,考察大家對觀點的理解,再統一認識。辯詞也是在史老師的指導下大家集體完成的,可以說是反覆修改,甚至字斟句酌,力求簡練明確,富有感染力。

上場名單確定了:一辯郝寧,二辯陳忞瀟,三辯趙楊,四辯是我。其他同學做陪練,模擬正方。接下來的訓練也不輕鬆,正方几位同學幾乎想出了所有可能的攻擊角度,設計了各種刁鑽的問題,在自由辯論訓練中,我們幾次都落到他們的陷阱當中去。史老師叫停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對己方觀點堅持得很好,但是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我們總想用我們的觀點去解釋對方的每一個問題,結果就是總被對方同學牽著鼻子走,陷入被動防守,喪失了攻擊力。總結之後,我們進行了調整,又反覆對辯,然後模擬整個比賽流程。

後來,幾個陪練的同學不得不說,正方實在是沒詞了。這時候的我們,可以說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這已經不是自信的問題了,而是建立在嚴謹紮實的立論體系、充足的事實和數據材料、充分的訓練基礎之上的實事求是了。終於,我們踏上了比賽的征程,去北京。看起來更像是一次秋日裡的集體出行,大家都顯得很輕鬆,也許把興奮和緊張都掩在了心裡。

由於行程安排的問題,在火車上大家沒有過多的說笑,倒是一大幫同志倒下了——睡著了。北京惡劣的天氣讓人十分難受,在風中,我們被迎進了北師大的校園。沒有太多的感受,只是對啟功先生題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印象頗深,可惜老人家不在了。北師大辯論社的組織效率和水平實在讓人不能恭維。中午匆匆吃完飯(史老師請客,一共三次去北京的餐飲費用都是史老師負擔的,唉,後來大家可能陶醉於他點菜時的神態和掏錢時的動作,於是就都改口稱他「老闆」),到了比賽場地,一間普通的大教室。場地條件不是很好,可是觀眾非常多,里里外外都站滿了,一方面可以看出北師大同學對辯論的熱情,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大家對這場比賽的期待。

讓人意外的是,在現場看到了幾位辯協的老人,今年剛畢業在北京工作的王彥夫師兄和盧迪師兄,在北大讀研的王宇師姐。真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他們都是辯協的老成員了,知道這次協會去北京比賽,專程去現場助威的。見到他們,我覺得當年他們指導我辯論,給我們解題的場景就在眼前。

到了現場,見到了真正的對方辯手,大家的心態彷彿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在休息室里,幾個人都說緊張,我也覺得長途跋涉狀態很不好。但是我們的準備已經相當充分了,確實沒有什麼緊張的理由。史老師讓大家把緊張情緒都釋放出來。他和北交大的帶隊老師聊天,我一直在仔細聽,也算了解一下兄弟院校的辯論發展情況在一群又一群忙碌穿梭的身影中,我們進入了場地。

我在比賽之前有一個習慣性動作,在對方辯手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會把擺在面前的礦泉水瓶打開,開始喝水。一方面,確實需要潤潤嗓子,另一方面我覺得每次喝著水看對面一幫人表演已經準備好的東西是一種很奇妙的享受,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當大家都手裡緊握卡片正襟危坐的時候,我這種小動作很能顯出自己的從容,給對方造成壓力,更可以穩定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壓力。不過總是反思自己的這種行為和心態,感覺總像是拍電影時候的「搶戲」,弄得觀眾和評委不看對方辯手卻過來看我好幾眼,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挺不好的。

關於辯手的自我介紹,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三場比賽中我們的對手都事先準備了精彩的自我介紹,我們都沒準備。賽前郝寧問怎麼介紹,我說就把學校、院系、姓名說了就可以了,不用太花哨。對於自我介紹,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採用很精彩的語言,尤其是整個隊伍風格統一,語言詼諧,會達到很好的現場效果,就像京劇演員剛上台就要了一個「碰頭彩」一樣,大有先聲奪人之勢,能給評委和觀眾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所以,精彩的自我介紹是一種很有效的策略。

但是,我認為,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語言或者相貌、動作,而是特色。正方的優勢就是第一個發言,所以主動權是在正方的。反方如果和正方採用同樣的自我介紹方式,除非真的技高一籌,否則很難超越正方的先發優勢所帶來的深刻印象,充其量評委和觀眾也只會認為,兩個隊伍都很強,這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而如果反方採用簡潔又不乏自信的介紹方式,就會和對方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反差。這種低調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好奇,大家會關心在一支強隊面前一支看起來不那麼強勢的隊伍到底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水平來。

但是,我們實際的水平是很高的。在預測觀點和開篇立論環節我們的表現都是顯然高於對方的,甚至可以說不在一個重量級上。這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反差才是真正能造成巨大衝擊力的。觀眾馬上就會對這支低調出場深藏不露的隊伍刮目相看。而對方之前的高調錶現這時候已經被大家拋在腦後了。

還有一個問題,對方的精彩表現給自己增添了很大的信心,我們的低調更增添了他們的信心。而我們的第一輪打擊卻給對方當頭棒喝,對對方自信心的打擊是極大的,而且這種落差式衝擊之後的陰影是很長時間都不會消除的。孫子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卑而驕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試 劍 京 城10對北交大的比賽贏得很輕鬆。可能是由於準備時間太短,對方立論很淺顯,反不如我們準備比賽時給正方的立論。

在辯論中,正方几位同學好幾次都表示自己對同居問題的否定,在這種前提下想要論證正方觀點「大學生同居成風是進步」顯然是不可能的。正方把論證進步的基礎建立在這樣的一個邏輯之上:同居是不對的,可是要看同居背後折射出來的東西,社會在進步,才出現了大學生同居成風,所以大學生同居成風是進步。這樣的邏輯顯然站不住腳。在先前的準備中,我們沒有料到對方提出這樣的觀點。在場上,除了就已經確定的攻擊體系展開進攻外,對正方這種出人意料的立論我們也做了調整。史老師賽前安排我當場上隊長。

我聽完對方立論和反駁之後就發現,我們把對方的立論估計過高,我們如果再按原來的高度去攻擊他的話也許就會放過對方的主要邏輯錯誤。我在反反駁和觀眾提問中集中批駁了對方的邏輯錯誤。在自由辯論中,我們堅持了原來的戰略戰術,並沒有因為對方的漏洞就脫離了我們的論點去攻擊,而是將自由辯論環節作為進一步論證我們觀點的絕佳時機。但我們的經驗畢竟不足,在一起磨合得也不夠,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實在不知道在場上應該怎樣有效地將我的意圖傳達給隊友,大家在攻擊和防守上互相協調得也不夠,尤其是缺乏跟進的意識,所以並沒有能集中火力猛攻一點擴大戰果,這也是很遺憾的。

應該說,這場比賽各個環節都是一邊倒的。我們的表現征服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打出了南開辯論的威風。我們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賽後北師大校園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的記者從場地追出來採訪我們,看得出來我們的比賽確實得到了北師大同學的高度認可。我們後來的兩場比賽都是在北師大的場地進行的,每次比賽師大的同學都給予熱切的關注,我們開玩笑說北師大已經變成南開的主場了。賽後,史老師、領隊、參賽隊員和幾位現場觀陣的辯協前輩在附近的上島小聚,談比賽,聊辯論,說南開,撫今追昔,甚有意境。

尤其是品評剛結束的比賽,大家紛紛對阿瀟沒有機會使出他那殺手鐧而倍感遺憾。賽前,史老師教我們一招很有現場效果的攻擊:對方辯友,難道你認為同居就是脫了衣服純欣賞,蓋上棉被純聊天嗎?大家普遍認為,這句話配合上阿瀟的表情和動作應該更有效果,所以一致通過讓他來執行這個攻擊。結果不知道是他場上緊張還是覺得時機不到,一直沒見他使出來,很是鬱悶。誰知他原來一直記在心裡。

整個八校邀請賽結束後,我們應邀到濱海學院打了一場表演賽。他還做反方,我做正方四辯。自由辯論中我第一個站起來發言。我剛說完坐下,他也不管合不合適應不應景就站起來說「……對方辯友,難道你認為同居就是脫了衣服純欣賞,蓋上棉被純聊天嗎?」結果全場轟動,笑聲掌聲混成一片,弄得我們這邊兩秒多鍾都沒站起來。其處心積慮可見一斑。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二 戰 北 大

第一場比賽拿下以後,大家普遍覺得不怎麼過癮,可能是因為勝利來得過於輕鬆。辯手嘛,總是期望真正的對手和真正的比賽。沒多久,第二輪抽籤的結果就出來了。對北大,題目也相當出人意料:朝鮮核試驗是災難的開端還是和平的途徑。我們仍舊執反方觀點。知道對手和辯題之後,我想大家的心態都是很微妙的。對北大,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一年前,辯協成立十周年慶典上我們和北大辯協打了一場表演賽。當時討論「大學合併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問題,當時的比賽很精彩,現場也很火爆。在伯苓樓一樓的報告廳里,大約有近七百人觀看了比賽。我們的表現也很出色,雖然表演賽不判輸贏,但大家也能看得出水平高下。

一年之後,再度和老對手交手,大家的態度就是:再贏他一次。只是對辯題和立場大家有些為難,認為做反方很難贏。朝鮮核試驗剛發生幾天,全世界一片譴責之聲,聯合國迅速通過了制裁決議,連中國政府也發表了措辭極其嚴厲的反對聲明,甚至使用了「悍然」一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公然站出來說「朝鮮核試驗是和平的途徑」,於情於理都很難讓人接受。再者,這個辯題和我們以前接觸過的完全不一樣,我們討論文化也好,網路也好,甚至談「大學同居」這種敏感的話題,都至少可以從現有的自我的認識出發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像「朝鮮核試驗」這樣的問題是國際關注的熱點政治問題,如果平時不關注國際政治和時事要聞,對國際關係的發展和國家政治外交的格局有一些基本認識的話是很難駕馭這樣的辯題的。

所以,剛拿到辯題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沒底。史老師給我們解題的時候倒顯得很輕鬆。他也跟我們討論了這道辯題的特殊性。我們也愈發覺得這次我們玩的已經不再主要是邏輯之辯而是事實之辯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大量現實材料做支撐,從國際政治發展的規律出發去論證和平的途徑。大家在整理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每天都關注最新的跟蹤報道,把朝鮮核問題的資料查了個底兒掉,找了聯合國憲章,找了美國霸權主義的相關材料等等。辯協現在負責理論指導中心的 04 級周恩來政府學院的劉錦陽同學還主動請纓,給大家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朝鮮核問題的報告。

錦陽同志正在輔修國際政治專業,加上平時就有很深的知識積累,對國際問題也非常關心,所以她的報告讓大家獲益很多。一直對她濃重四川口音和超級豐富知識的結合表示欽佩,也一直感慨辯協總有這樣那樣的人才,實乃藏龍卧虎之地。大家經過細緻的討論,提煉出了最有利的論點。這時候的心態已經和剛拿到辯題的時候不一樣了,不再是心裡沒底,而是心裡很有底。

在這樣一個團隊里,自信是永遠不缺少的。輕鬆的笑聲總會貫穿訓練的始終。所以我總覺得,在這樣一個團隊里一起準備比賽,一起討論問題,不是負擔,也沒有辛勞,有的只是快樂的享受。就算寫稿子也是很愉快的事情。上一場打北交大,我突發奇想,用「如果愛」的主題貫穿全稿。大家一邊說不像我的風格一邊又說感覺很好,現在的人就是很難滿足。這次史老師給規定了一個結構,讓我寫「我有一個夢想」,我就把朝鮮問題最終解決和世界和平等等內容都寫了進去,還特意設計了幾個押韻的排比句。寫四辯稿真的好像成了帶著鐐銬跳舞,簡直有了一種創作的樂趣。

第二場的上場名單做了調整。根據賽題和大家的情況,史老師安排梁瑜冰上場,把阿瀟換了下來。我想他是想讓大家都輪換上場的,可能他考慮了這場比賽的特殊性,所以沒做太大規模的換人。而沒有安排上場的同學依舊飽含熱情地做著陪練。這才是一隻真正的隊伍。又是一次跋涉,又來到了北師大的校園,又看到啟功先生的題字,又碰上了北大。大家這次的緊張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北大有個辯手遲遲沒有出現,結果整個比賽都推遲了,我們也等了好長時間。

在等待的時候,看到幾位戰友來回踱步,郝寧不停地念著她的一辯稿。畢竟是對北大,誰也不輕鬆,我想對手也是這樣。北大那位同學終於出現了,結果大家都笑了,他正好是去年來南開的四辯,新加坡人。比賽終於進行,對方派出了三個國際關係學院的同學,畢竟是專業研究國際問題的,給我們的壓力很大。但我們也是經過很充分學習和準備的,所以在對朝鮮問題的認識上也不會輸給他們。

北大的立論不高,還不如我們給正方的假想立論。所以他們談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是我們反覆拆析過的。無論從理論還是從事例角度,我們都有攻擊和反駁手段。但是北大畢竟是北大,比賽當中還是給我們製造了很多麻煩。在自由辯論中,我們並沒有實現始終攻擊的意圖,反而是北大同學的幾次進攻打亂了我們原計劃的體系,所以在一些問題上攻擊並不透徹,覺得非常遺憾。但是我們在事例的準備和把握上是遠高於對手的,具體進攻和反駁都有事例支撐。而北大則偏重於從觀點和推理上攻擊。自由辯論結束後,大家表情凝重,可能是都覺得沒有把戰前設計的打法發揮好。但對比賽勝利的信心還是有的。

最後,我們贏了。評委認可了我們,觀眾認可了我們。既拿下了比賽又獲得了最佳辯手,可以說是一次完勝,更可以稱為有驚無險。賽後北大的同學來跟我們握手祝賀。我和對方四辯不約而同地說了一句「第二次了」,然後大家都笑了。兩次比賽,兩個協會的交流,兩個學校的友誼,而勝負,在雙方眼裡都不重要了。

對北大的辯論要多說兩句。現在喜歡辯論關注辯論的人最津津樂道的經典賽事恐怕都是 93 年復旦大學獅城奪冠。其實在中國高校中,北大是真正的大學生辯論的先驅。在八十年代的亞洲大專辯論賽(現在的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前身)北大就已經稱雄了,在國內更是當然的執牛耳者,九十年代初依然馳騁國內辯壇。

只能說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的北大很少參加正式比賽了,大概也是為聲名所累。這點與南開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我們好在還能請出很多名師指導我們,而北大的教授卻不怎麼熱衷於學生的辯論活動。相比之下,我們幸福多了。

決 戰 中 國 政 法

過了兩關,似乎很輕鬆,大家也逐漸將比賽和準備比賽看成了一件輕鬆的事情。彷彿大家都覺得任務已經完成了。是啊,在第一場之前得知對手是人大,那麼只要過了第一輪就算勝利了。第二場對北大,再贏一次就算完成任務了。對於冠軍,卻不怎麼渴望,因為我們在這次比賽中收穫的東西已經足夠了。

周圍同學倒是很關心我們的比賽。辯協對前兩場比賽都作了宣傳,很多同學都知道我們在比賽,給了我們很多鼓勵和祝福,也真的很感謝他們。試 劍 京 城我們彷彿又看了那一群熱愛真正辯論的人,這已經很讓我們興奮了。

很快,我們知道了決賽題目:建設民主法制應該從國民素養入手/社會體制入手。又是反方,大家戲稱我們是一反到底。對中國政法大學的辯論水平我們不太了解,之前沒有接觸過。不過他們是淘汰了天津大學進入決賽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尤其是這次的辯題民主法制,正好是政法大學的專業強項。而我們辯論隊的八個人只有我算是半拉學法學的,所以對我們來說,辯這個題目又是一次學習,一個挑戰。

不過大家依然充滿信心。經過細緻的討論,我們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立論體系。這次很早就確定了上場陣容。一辯劉大勇、二辯彭佳、三辯李浩波,四辯是我。這次史老師大規模換人,就是為了讓大家都上場鍛煉一下,既是大膽之舉,又是自信的表現。他們三個在前兩場都沒上場,不過實力絕對是相當強的,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作陪練,所以每次我們上場的時候才充滿自信。可以說,每次比賽在場上的是四個人,可卻凝結了八個人的智慧,這也就是團隊的力量。

又一次來到北師大。這彷彿已經成了我們的主場,熟悉的校園甚至熟悉的面孔,不像是戰場,卻有南開園一般的親切。主辦方為了這次決賽也是煞費苦心。在正式決賽之前特地安排了「明星賽」,一方是北師大熙言社的辯手一方是在京學習或者工作的參加過全國大專辯論賽的辯手。我們也領略了「明星」的實力和魅力。

看得出來,經歷過大賽的學長確實有不一樣的成熟氣質,很是令人折服。我們在看他們比賽的同時也在對自己進行深深的檢討。也許辯論真的能讓人形成一種氣質和涵養,因為那種成熟和知識是著實讓人著迷的。,當我們上場的時候,輕鬆夾雜著緊張,已說不出是什麼感覺。對比賽,我們是有信心的。

對手的表現很好,雖然他們的立論並沒有出離我們的預測,但政法的同學在堅持立場和觀點方面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在自由辯論中,政法大學的同學妙語連珠,極盡幽默之能事,取得了很好的現場效果。而我們對語言的雕琢並沒有如此限制。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理念和辯風的問題吧。一個有經驗的辯手都看得出來,這樣巧妙的幽默之語顯然是事先設計好的,雖然能引來掌聲和笑聲,但並不一定切合場上局勢,或者說不一定能起到真正有效的攻擊效果。

我們一直崇尚邏輯與文化之辯,就是想離開純華麗辭藻和幽默包袱這樣的極端回歸一種真正的辯論。當然,我們並不是不要幽默,辯論畢竟是有觀眾的,需要可觀賞性。然而我們推崇的幽默是基於知識底蘊的,更是發於現場碰撞中的機智的。所以不怎麼主張刻意追求,在準備的時候也沒將這方面作為重點。

但我們必須承認,對方對語言的雕琢確實很有效,甚至一度讓我們在自由辯論中陷入被動。政法的幾位同學個人素質也很優秀,從表達上氣質上都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辯手。在比賽結束的時候,我還是充滿信心的,我想我的同伴們也是。但看得出來,大家這時真的是緊張,因為這真可以說的上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我之所以自信,是因為我們的邏輯體系和理論都是很完整的,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將其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但對手的理論框架並沒有能夠超越我們。

結果出來了。我們拿了最佳辯手。政法的同學贏得了比賽。評委點評的時候說得很簡單。但我們能夠聽得出來,評委對辯題的認識和我們不同,他的觀點恰巧是我們在賽前論證過不能成立的觀點。但比賽就是比賽,結果就是結果,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家很遺憾,或者說感到萬分惋惜。

賽後北師大廣播電台的同學採訪我,那個小姑娘看過了我們的每場比賽,每次結束後都會追著我們採訪,我們見了她都覺得很親切。她照例問了我幾個關於比賽的問題。我說我認為我們會贏但我們尊重評委的意見。小姑娘在採訪結束後把錄音設備一關,很真誠地看著我說:「我也覺得你們應該贏,你們是最棒的!」也許這是一句我們愛聽的評價,也許這也是一句中肯的評價。但我覺得這不是在評價我們,而是對南開辯論水平的肯定,是對南開的肯定。就好像我們始終對自己說:南開是最棒的!回天津的路上,大家依然歡聲笑語,也許是將遺憾藏在了心裡,也許是想我們真的已經收穫了很多,足夠了。

尾 聲

一次比賽,21 天。一段友情,9 個人。辯協將我們聯繫在了一起,辯論將我們聯繫在了一起。比賽結束後,周圍的朋友們依然對我們表示了祝賀。我們幾個人也因為這段經歷在「離別」了好幾次後才重新回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想要表達的,只是感謝,謝謝教練,謝謝隊友。能做的,只是付出,把我們的體會、經驗教訓告訴每一個熱愛辯論的朋友。

史老師跟我說,你拿了最佳辯手將會成為「眾矢之的」的,以後大家如果有辯論的事情找你你就很難拒絕了。我說,這不正好就是你的心態嗎?因為代表南開參加了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邀請賽結果就綁在了南開辯論上用你自己的方式在「報恩」嗎?在場的人都會心地笑了。這段經歷是辯協給的,所以屬於全體辯協人;這段成長是南開給的,所以屬於全體南開人。如果真的有人需要這段經歷的故事,需要這段成長的果實,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拿出來,還給真正的主人,不是拒絕不拒絕的問題,而是義不容辭。這,就是我們對南開辯論的責任和回報。

附:感恩的結辯詞

21 天,見證了一個團隊的成長;21 天,見證了這個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成熟;21 天,見證了一種理念和精神的傳播;21 天,見證了一方辯論土壤的形成。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他停下了手中的許多工作,卻承擔起了對一群學生的責任。他用自己的學識培養著一個團隊,他用自己的理念教導著一群後來人,他用自己的激情凝聚了一團青春的火焰,他用自己的巨大直接經濟損失和機會成本踐行著他對報答的獨有闡釋,他自封為後勤總管卻成了我們心裡最塌實的保障,他以才華、風度、精神和掏錢的動作成為我們永遠的老闆。他的名字叫史廣順。

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他默默地承擔著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勇敢地面對組織核心的重任;他犧牲自己無數休息的時間,在準備重大比賽的同時,保證整個組織的正常運行;他以自己的知識和豪情抒寫中國民主法制的進程,成為「貫徹領導意圖」的典範;他以自己的風度和雅量第一個擎起直指決賽強敵的劍鋒。他的名字叫劉大勇。

有這樣一個人, 21 天里, 她以端莊秀雅征服眾人,永遠體現無窮的睿智;她以淑女的笑容為掩護施放至人於死地的冷器;她以跳躍的思維和準確的表達成為自由辯論中的統帥;她因冷冷的眼神和沉穩的話語被公推為「鎮妖石」的不二人選。她的名字叫趙楊。

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他每逢改善生活就問那個菜是什麼,然後說不好吃卻吃得最多,他總從革命老區的思維出發去回憶著千百年前的家族的郡國生活,他總是以不同的方式挑釁眾人妄圖以年齡優勢換來的同情心建立自己流氓霸主的地位。他的名字叫陳忞瀟。

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她時不時地擺出象幼兒園小朋友一樣的幼稚動作卻始終掛著甜美的笑容;她為自己選擇的毛衣和裙子陶醉不已,因為穿在身上像穿著人民幣一樣高貴美麗;她以兩次完美的一辯陳詞征服北師大觀眾,展現了南開美女的絕佳氣質。她的名字叫郝寧。

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她始終別有用心地重複著「道貌岸然」這一辭彙顯然是因為當了幾個小時「陪穿」,她感慨民主法制都建設了為什麼社會學卻得不到重視,她在承擔比賽壓力的同時承擔了另一份責任重大的學生工作,她在比賽場上稍顯緊張依然發揮出色使得北大二辯愈發相形見絀。她的名字叫梁瑜冰。

有這樣一個人,21 天里,她始終在面前擺著一大摞辯題資料,成為最富有卻最慷慨的知本家,她始終以清晰的邏輯演示著各種對方可能的攻擊理論和體系,她以帶著辣椒味口音的犀利言語成為決賽場上當然的鏗鏘玫瑰,她以可愛的面容成為最可愛的終結者化身。她的名字叫彭佳。

有這樣一個人, 21 天里, 他的駁論攻擊雖略顯焦急卻充滿著智慧和鬥志,他自詡為衣服架炫耀著自己的樣板身材,他面臨著期中考試的巨大壓力卻依然努力準備決賽對壘,他的執著和認真成了整個團隊最寶貴的氣質。他的名字叫李浩波。

如果愛,我選擇愛這個團隊。她已經成為我心靈的又一歸屬。我會永遠珍惜她,決不會讓她承擔被遺忘的痛苦。

如果愛,我選擇愛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他們已經成為我新的家人。試 劍 京 城18也許我來到這個世上的價值就是給廣大人民帶去歡樂,可他們留給我的卻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最甜蜜的會意的微笑。

如果愛,我選擇愛辯協。這是溫馨的家。

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辯協會呈現一派唇槍舌劍、思維碰撞,為知識、文化與真理而辯卻又暖意融融的繁榮景象;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禁錮和束縛的冬天離我們遠去,我們眼前是一片生機勃勃璨然輝煌;我有一個夢想,終有一天,世界不再有固執、偏見、隔閡,藍天上只有標示著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的雄鷹展翅飛翔。

思辯能力是關乎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素質,許多人應對工作管理、生活規劃、交流表達、團隊協作、社會競爭的過程中,總會有想不明白、說不清楚、怯於溝通的能力局限。

如何提升個人思辯能力?

《辯論修養》從「認知-判斷-選擇-堅守」的能力鏈條出發,系統完整的介紹個人思辯能力的養成,並細緻分析思辯能力背後的個人修養。

騰訊課堂課程首頁網址:辯論修養(思辯能力訓練)_騰訊課堂 【如果有「不能跨號支付」等問題,請點擊手機右上角用Safari或其他瀏覽器打開】

網易雲課堂:辯論修養 - 網易雲課堂

課程諮詢qq群:612531653

辯心雕龍微信公眾號:bianxindiaolong

新浪微博:南開老沙 或搜索用戶「史廣順」Sina Visitor System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誰左右了你的判斷?丨辯論修養漫談之六
怎麼看待,山東女孩被詐騙1萬元鬱結猝死,有些網友認為女孩也有錯,心理素質太差?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丨辯論修養

TAG:思辨 | 辩论 | 辩论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