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運營和市場營銷到底有什麼區別?
幾年前,我問一朋友:「你每天工作做什麼?」
「做互聯網」。
「具體幹些啥?」
「emmm...就是寫東西...有點像文案吧...」
互聯網行業的興起,誕生很多從來沒有聽過的職業。
產品經理、產品運營、數據分析師、產品交互設計師...
這也讓新進者無法借鑒前人經驗,對崗位職責進行定義。
身兼數職和技能交織,讓很多人分不清市場營銷、互聯網運營、文案、品牌的關係。
這些崗位聽起來有些不同,卻又有些藕斷絲連,似乎師出同門,又似乎有著本質的區別。
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能明確工作邊界,打造多維度競爭力,還能讓我們看得更遠,走的更快。
今天先捋一下市場營銷和互聯網運營的區別。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下的定義是: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
而互聯網運營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官方的定義。
百度詞條里眾創的定義是:
對用戶群體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和管理,增加用戶粘性、用戶貢獻和用戶忠誠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用戶活動,增加用戶積極性和參與度,並配合市場運營需要進行活動方案策劃。能對產品和市場數據進行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推進產品改進,並且始終保持敏銳的用戶感覺。
從市場營銷的概念中,可以提取幾個關鍵詞:創造、溝通、傳播、交換,顧客、客戶、合作夥伴、社會、價值。
互聯網運營的關鍵詞則是:用戶,粘性,貢獻,忠誠度,活動,參與度,數據,產品改進,用戶感覺。
對比二者,相信你已經有了第一個發現:市場營銷的界定範圍明顯大於互聯網運營。
在互聯網領域,除了運營的內容生產,以及自媒體人,內容即產品,更多情況下,「創造」的大任屬於產品經理來扛。
所以,一個市場營銷工作,其實是由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和運營以及其他人員共同完成。
這裡拿互聯網在線教育的網課運營舉例。
當老闆發現了一個用戶新需求後,會安排教研和老師錄製課程,這裡的教研和老師其實就是產品經理和研發。當課程錄完後,就交付給運營團隊進行上架、發布、傳播和售賣,以及口碑維護。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市場營銷。
教研和老師創造課程,銷售和電商負責溝通,運營則負責傳播,客戶進行了付費,本質上產品的交換。
此外,客戶通過課程解決了知識盲點,並考試通過,獲得了價值;而老闆從利潤中扣出部分上繳國庫,則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回過頭來看運營的工作,很明顯只是市場營銷中的一部分。
當錄製課程的需求發布後,還未等課程(產品)正式產出,運營人員就得開始在各個渠道預熱。
新媒體運營團隊:可能需要發布文章,開始撩動用戶情緒和痛點:為什麼要上這門課?上了這門課的好處在哪?現在用的比較多的套路就是:為什麼別人上了這門課就比你優秀之類的。
APP運營團隊:可能需要梳理啟動頁、首屏、banner、Push的排期和優先順序,其中還涉及到文案製作,以及和工程師的溝通。
渠道運營團隊:可能需要聯繫外部互推資源,可能是Live的植入,公眾號推文的次條等等,讓新產品上線達到最佳效果。
用戶運營團隊:可能需要開始準備發朋友圈九宮格的圖片和話術,配合新媒體團隊在各大社群里,投放新產品的軟體鏈接,並且用虛擬觀眾席帶節奏,讓用戶傳播。
電商運營團隊:可能需要整理文案、圖片等等,把新產品上架,並製作客服回復話術,等課程正式錄完成然後發布。
我做了一張圖,能清晰地表明市場營銷與運營的關係。
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營銷,又離不開產品思維和數據思維來驅動。
所以,今後如果有人問你,你在互聯網公司做什麼?
你終於可以底氣十足地回答:我在運營團隊,做新媒體、做用戶、做渠道、做電商...
上面羅列的運營比較細化。最近也有人提出了「大運營」的概念,即以用戶為核心,驅動整個企業的戰略資源調配的科學戰略模型。
包括設計一整套以「大運營」驅動的組織架構,人員招聘標準,KPI考核、激勵等等。以用戶為中心,以運營驅動一切企業資源,包括產品、服務、品牌傳播等等。
按大運營的思路看,未來運營人的地位將僅次於CEO,或者說CEO本人需要很強的運營能力。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在其名著《在輪下》里寫道:「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碾做塵土,且不償命。」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的特點,加上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發展,日新月異地快速變化,也倒逼我們要活在未來,終身學習、終身提問、終身思考。
推薦閱讀:
※步履不停2016年全新文案,再次迷住了1000w+的文藝女青年
※長文案和短文案哪一個更好?
※這些微商文案分分鐘讓你想掏刀,哦不,是銀行卡!
※小紅書的文案是怎麼寫的?有啥套路么,或者能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