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菊廠群狼戰,紫光集團即將立刻上馬「雲」
隨著全球第六朵雲的戰略出台,菊廠在公有雲領域的群狼戰已經拉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片來自成都朋友圈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記住,一切來自網路、存儲、伺服器等企業級IT出身的廠商玩公有雲,一定首要推進的是其私有雲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的大肆暢銷。甚至可以這麼說:公有雲只是戰略決勝,私有雲才是真正的雲中戰術PK。
對於這樣的觀點,未免顯得有些偏激,公有雲與私有雲確實對於綜合性的企業級IT廠商來說有著戰略戰術的考慮,但相互之間的真正走向在於,公有雲依然需要強大的私有雲技術、產品、方案和服務的支撐。這是其基因所決定的,畢竟不是從互聯網走出來的原生雲。
在國內,能夠阻擊菊廠在公有雲領域的群狼戰除了來自公有雲領域的BAT雲和來自國外進入中國的AWS、Azure之外,恐怕少不了紫光集團+新華三的強大組合。
之所以,將紫光集團擺在了與菊廠公有雲PK的桌面上,原因有三。
一是,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紫光集團已經開會決策了,投資去做公有雲了。具體怎麼做還沒最後完全定,但在雲計算領域小有成就的新華三集團也成為這個阻擊戰的重要力量。聚焦「三大一雲」的戰略方向,更強調私有雲特點,當然也包括新華三的專業雲策略和遍布中國的行業夥伴生態。其中最重要一環,至少雲計算底層技術和生態對接是紫光集團必須要做的。
二是,紫光集團現在不做公有雲,以後必然就沒法再與菊廠競爭了。公有雲戰略與私有雲戰術結合,採取公有雲從上往下打,可以用公有雲帶動私有雲,尤其是在行業性的大項目中,這樣的戰略戰術的價值已經非常明顯。
三是,操盤公有雲業務的團隊正在逐漸形成。之前,聯通雲數據總經理焦剛離職正式加盟紫光集團,或將執掌紫光集團構建紫光的公有雲業務。
據《財經》報道,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於英濤表示,紫光集團意欲打造公有雲里的國家隊,目前數百億元人民幣前期啟動資金已經到位。紫光集團尚未決定由哪一家子公司承擔公有雲業務,且不排除為公有雲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當然菊廠已經將公有雲業務作為了一個獨立的戰略部門,與企業IT平起平坐,從各方消息表明其未來在公有雲領域的資源與人力投入還會繼續加強。
題外話,聯通高層加盟紫光,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HR趨勢。其他媒體報道稱:焦剛的加盟並不是聯通高管首次加入紫光。在此之前,曾任中國聯通信息化部總經理的王竑弢加盟紫光集團,擔任高級副總裁,同時出任紫光雲數的CEO。而在更早,浙江聯通原總經理於英濤離職,出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從這三個方面因素分析來看,紫光集團的公有雲戰略勢在必行,也勢在急行,如果再慢下去,必然會失去在公有雲領域發展的最後大好機會。
業內專家有分析很有意思:老大老二掐架打死老三。一旦紫光集團公有雲業務逐漸形成,加上新華三集團的私有雲強勢資源,紫光與華為之間必有一場大決戰,決戰之後或許兩者都依然存在,而最大的可能會傷及這個領域的其他廠商。
還有分析指出公有雲的競爭加劇,也呈現出了更加明顯的馬太效應。
公有雲高度依賴大資本和大團隊,以及雲平台的軟硬體一體化的集成趨勢對參與主體規模要求越來越高。開源框架讓軟體創新無法獨立變現,因此雲計算產業化還處於侏羅紀時期。你要麼屬於恐龍們的生態鏈,要麼就得在黑暗裡偷偷摸摸地做小型哺乳動物。你也可以作為人類來逆襲,但這需要時間,與其同哺乳動物在進化中的長期廝殺與演進,不如更激進一點。要麼稱霸,要麼稱臣,要麼等待時間。當然,第一位要務就是生存:想活下來,不能靠浪漫和幻想,特別是妄想。
那麼,這其中是否暗示著:雲平台的軟硬體一體化的集成趨勢,雲平台的軟硬體一體化真的會成為趨勢么?那麼雲平台的軟硬體一體化產品,是不是就落到HCI身上了呢?這些問題值得業內繼續探討研究。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消息可以得到進一步證實的話,紫光集團+新華三的雲戰略,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混合雲運作模式,甚至紫光集團未來大力推進公有雲戰略進程中將高度依賴新華三集團在私有雲、專業雲領域的技術、產品、方案、服務與經驗。
混合雲是因為新的IT系統打通了對內管理信息化的傳統IT與對外服務信息化的新IT,因此在新舊IT更替的當下,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經久不衰。
對於菊廠在公有雲領域的群狼戰為什麼不可能是運營商的公有雲呢,而是來自紫光集團呢?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運營商本身的基因也決定了這樣一個雲上競爭的趨勢。
運營商更強調在Level1層的組裝和銷售能力,他們可以熟練成功地運營標準化和成熟的網路,但不能成功地運營還沒有標準化的雲計算和高度技術成熟的IT。
對於菊廠、紫光集團以及阿里雲來說,他們都擁有level2層的核心技術積累,由此可以打造自己的標準化平台,逐漸實現自身平台的壟斷和走向成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要走向Level3層,即制定雲計算行業標準。
因此,從與菊廠對抗,到整個公有雲廠商對於企業級領域的理想,都說明了未來的挑戰,將從強調「做好自己」的產品型公司轉型到強調「構建生態」的平台公司。
阻擊菊廠群狼戰,紫光集團即將立刻上馬「雲」,這不只是兩個集團之間的PK,將會成為整個行業的未來洗牌代表者。這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巨人之戰(War of Titans)。
未來之爭的話語權,必將屬於平台強勢的公司。(Aming)
——阿明/分析評論——
本文來源:阿明獨立自媒體,版權所有,侵權必究,轉載請授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紫光收購兩家台灣半導體公司的股權?
※紫光同創能否挑起國產FPGA重擔?
※英特爾為什麼 15 億美元入股紫光旗下的展訊通信和銳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