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民族主義與民主化發展的悖論
插曲:作家的民主思考
有關非洲的民主,庫切在《凶年紀事》(Diary of a Bad Year)一書中曾有專門一章「論民主」。在這一章的開篇,他指出,在國家的延續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權力的順利交接與繼承:怎樣保證權力在沒有武裝鬥爭的情況下從一撥人手裡傳到另一撥人手裡。在他看來,從務實的角度看,只要不使國家陷入內戰,權力繼承的方式是如何運作並無太大關係。民主選舉與權力繼承本身並無優劣之分,只是因為多數人的共識選擇這種模式並願意承擔結果。所以民主時代意味著只有民主成為主流並且受到尊崇。但是權力交接規則並不是驗證最佳統治者的既定公式,只是授予此人或那人執政的合法性,從而規避內部衝突的一種方案。在庫切看來,「民主不允許政治脫離民主的體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是專制的。」
在文章中,庫切提到了勒內·傑拉爾關於衝突中孿生關係的寓言:兩個黨派之間的實質性分歧越小,他們彼此之間的敵意就越大。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實質分歧大的兩黨服務的對象是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黨派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利益;而分歧小的黨派執政策略面向的是相同或者重合的群體,從受眾層面就會產生差異。而幾黨之間實質分歧小的現象在非洲國家比比皆是。這也是引發非洲各國民主化進程中黨派爭端的一個隱患。
有關非洲的民主化浪潮前景
非洲的民主化浪潮可以說是自非洲國家獨立以來最為廣泛的一場政治變革。它既引發了各種社會和政治動亂,在一些國家還導致了軍人干政,同時也迫使一些有獨裁傾向的領導人進行改革,從而帶來了一些可喜的現象。
今天的非洲仍處在民主化的動蕩漩渦之中,這種動蕩主要還停留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從2011年開始,茉莉花革命橫掃北非阿拉伯世界,也將這一地區拖進了整個非洲的民主化進程之中。穩定、成熟的市民社會是民主制度建立鞏固的希望。相似地,在Agreeing to Differ: African Democracy, Its Obstacles and Prospects一文中,Steven Friedman認為非洲民主化的前景不取決於公民是否完全參與到民族國家的建構之中,而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長期避免內戰或動蕩對生活的影響。
坦尚尼亞政黨發展與悖論
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東非人民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新的基於殖民地領土邊界的民族主義開始誕生。殖民地的教育和文官制度使得接受西方教育的非洲民族知識分子迅速成長。在絕大多數殖民地內,因為政府中的重要職位都被歐洲人所把持,英國殖民當局還恢復了傳統的社會政治制度。這使民族知識分子與英國殖民當局日益分離。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投身到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中去,並且成為政治運動的領導人。對大多數民族主義者來說,他們都希望改變傳統的政治制度,並根據歐洲模式建立民族國家。
在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形勢的影響下,一些在殖民政府中工作的中下級職員於1922年在達累斯薩拉姆成立了第一個全領地範圍內的政治組織,即坦噶尼喀領地非洲公務員協會(Tanganyika Territory African Civil Servants),後來一些知識分子和商人也加入這個組織。1929年,殖民政府的一些非洲官員和僱員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坦噶尼喀非洲人會(Tanganyika African Association)。最初這一組織只是達累斯薩拉姆地區政府中非洲官員的一個社交活動的團體;後來隨著省外分會的建立和大量政府工作人員、知識分子的加入,演變成為非洲人談論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動的場所,並逐步發展為坦噶尼喀的一個跨民族、跨宗教、跨行業爭取民族獨立的政治組織。1930年起,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積極爭取立法委員會中的非洲代表名額。1945年,首次有2名非洲人代表入選坦噶尼喀立法委員會。1945年,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舉行第三屆年會,以城市為基礎的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開始向全國發展的進程。1948年,分會從1945年的10多個增加到39個,會員人數從幾百人猛增至1780人。在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支持和領導下,坦噶尼喀的部分地區興起了一系列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群眾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954年7月7日,坦噶尼喀非洲人協會在達累斯薩拉姆舉行大會,將協會改組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Tanganyika African National Union—TANU),並推舉尼雷爾為主席。會議通過的章程明確規定:坦盟要為坦噶尼喀的自治和獨立進行堅持不懈鬥爭;坦盟反對部族主義,要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民族主義國家而奮鬥。
1955年尼雷爾衝破重重阻力,以坦盟主席的身份向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申述了要求坦噶尼喀獨立的立場;1956年他第二次去到聯合國,再次提出坦噶尼喀實現自治和獨立的要求。在尼雷爾的領導下,坦盟聲譽大增、發展迅速。到1957年坦盟黨員就從1955年的10萬人增加到了 50萬人。甚至連許多酋長都意識到坦盟已經獲得了非洲人民的普遍支持,紛紛申請加入。1960年,坦噶尼喀舉行全國立法委員會大選,參加大選的黨派除了坦盟,還有坦噶尼喀歐洲人會議(Tanganyika European Council)、非洲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坦噶尼喀統一黨(United Tanganyika Party )和亞洲人協會(Asian Association)。坦盟最終贏得了 71個席位中的70席,尼雷爾被任命為坦噶尼喀「自治政府」首席部長,並受命組閣。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實現內部自治;1961年12月9 日,坦噶尼喀宣告獨立,成立了坦噶尼喀共和國,成為英國在東非和中非屬地中第一個獲得完全獨立的國家。
與此同時,桑給巴爾地區也早在1934年5月7日,正式成立了非洲人協會(African Association)。1939 年,卡魯姆當選協會主席後,非洲人協會與坦噶尼略非洲人協會聯合起來,成為大陸非洲人協會的分支。後來由於二戰的爆發,桑給巴爾的非洲人協會與大陸分離,成為獨立的桑給巴爾非洲人協會(ZAA)。桑給巴爾非洲人協會要求結束阿拉伯人的統治,在立法委員會中加非洲人的議席,在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取消一切歧視政策,給予非洲人在商業和其他經濟方面的便利條件。1940年,一些設拉子人在奔巴島成立設拉子人協會(Shirazi Association),其目的在於維護桑給巴爾土著居民的權益。1957年,為了在議會大選中贏得多數席位,桑給巴爾非洲人協會和桑給巴爾設拉子人協會領導人達成合作協議,成立了非洲—設拉子聯盟(Afro-Shirazi Union)。在1957年7月的大選中,非洲—設拉子聯盟在競選的6個議席中贏得了5個議席。大選以後,桑給巴爾人將非洲—設拉子聯盟更名為非洲—設拉子黨(Afro—Shirazi Party),並進一步明確了非洲—設拉子黨的任務,即領導桑給巴爾人民開展各種形式的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爭取民族獨立,最終建立起非洲人自己的政權。
1961至1963年間,桑給巴爾為實現「內部自治」共舉行3次大選。在英國殖民當局的操縱下,在大選中獲得選票最多的非洲—設拉子黨沒有得到議會中的多數席位。非洲—設拉子黨通過合法大選取得政權,改革少數阿拉伯人移民統治和奴役大多數的非洲居民的政治體制的幻想完全破滅。1964年1月12日,非洲—設拉子黨與人民黨(Umma Party)關合發動武裝起義,推翻素丹王朝,成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正式成立,隨後更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坦盟和設拉子黨最終統一為革命黨,而革命黨的一黨統治也持續了數年。今天的坦尚尼亞雖然開始了多黨制的嘗試,但是革命黨始終在選舉中居於領先地位,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幾點:首先是革命黨及其前身在坦尚尼亞的獨立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甚廣;其次,長期的一黨統治使得革命黨本身的內部體系非常完備,有著明確的黨派目標,而其他政黨沒有執政經驗,政治理念不明確;再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革命黨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最後,革命黨近年來的執政並未出現較大的紕漏,對內、對外政策穩步實施,經濟發展也比較穩定,所以地位比較穩固。
坦尚尼亞政黨政治的悖論在於,出於多數原則的選舉使得上台的政黨著力推行斯瓦希里語和斯瓦希里文化,將作為少數族裔的斯瓦希里族推向了台前。而其他地方民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現了文化消解的現象。所以地方民族利益在民主制度中因正常的民主程序而遭到輕視。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由民主的本性引發出來的另一個悖論:民主化有助於消除地主民族主義,有利於國家民族建構;民主化為地方民族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不利於國家民族建構。
推薦閱讀:
※地理答啦:非洲的辛巴威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非洲觀—西印度洋的航海者,一隻人類學喵的馬島手記
※到目前為止有沒有黑人得過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
※吉布地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為什麼北非比南非要發展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