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隴上/關中/晉南等地方言知照合口唇齒化的原因和路徑

眾所周知,在關隴地區和山東部分地區,存在知照系合口的聲母唇齒化現象。

但是,對於這一現象有許多一些誤解我將在這裡解釋一下!

齒音合口的唇齒化音素,必然來自於合口介音的唇齒化影響。

我的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介音存在母音性和輔音性,輔音性的介音就是我們常說的近音,如普通話的w和y聲母,其實在我看來並不是聲母,而是一個存在於零聲母之後的介音成分,通常具有輔音性。而母音性介音就是我們常見的例如:-i-、-y-、-u-等的介音。

而介音如何區別是母音性還是輔音性,通常最有效的方式是判斷,是是否對聲母造成發音的影響!

如:端字,拼音duan,電字,拼音dian。

在普通話里,兩個字的介音u和i都是母音性的,不對聲母造成影響,卻對韻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端,實際國際音標讀作/t-uɑn/,電,實際國際音標讀作/t-i?n/,韻腹是不一樣的。

而在關中話里,這兩個字的介音都是輔音性的,對聲母造成了影響卻不見得一定對韻母影響。端,世紀國際音標讀/t?-ua?/,電,實際國際音標讀作/??-ia?/。端字等端組聲母拼u韻產生脣顫,電字等端組聲母拼i韻產生顎化。

---------------------------------------------------------------

好了進入正題,知照系合口唇齒化的過程,就在於介音的唇齒化!

先看隴上關中晉南三地,這三地的變化和過程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可以認為是同方言的同方向變化。

首先,關隴(簡稱隴上關中晉南)的知照系合口,並不是普通話那種翹舌音+u介音(+母音),而是舌叶音+?介音(+母音),在文獻里,一般把這個?分析為?,而在我個人看來,?/?在齒音之後就是?/?。

其次,這次的音變是?變成?導致的。

整個過程寫出來可能你們可以更清楚可以看到,當然前提你會讀國際音標

用豬字舉例吧

ta>t?ɑ>?i?>t?i?>t?io>t?iu>t?y>t??>t??>t???>p??

而在關隴t??>t??>t???>p??這四種階段都有方言點演化的停留。如最正則的t??,就是鄠邑等地和渭南轄區等地的標準讀音,也是關中最標準的讀音。而t??/t???就是在甘肅多出現的漢族語音和陝西回族的語音,沒有更深的異變。而p??是最終的穩定讀音,是廣泛分布在晉南的讀音,在關中只有包括西安在內的13個方言點,占關中片方言點佔比約10%,而剩餘的90%基本都是鄠縣型的t??(t??)的發音,而寶雞秦隴片走了另一條路,就是知照合口的舌葉脫去合口變成翹舌,所以寶雞人一般豬不讀t??(t??),而讀t??(t??),所以誤以為是彘,但也有少數地區沒有脫合口也讀了翹舌,如商洛的t??(t??)

推薦閱讀:

杭州話屬於吳語嗎?
北方方言中的「f」這個聲母是否是從北方少數民族語言中來的?
官話區中有哪些方言不存在兒化音?
北京話與南京話有何異同?
東北口音是怎麼形成的?

TAG:方言 | 音韵学 | 官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