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健身漫談之5:科學訓練與經驗主義
放棄質疑,就放棄了獨立思考的權利。
本文是科學健身漫談的第五篇,也是最後一篇。
前四篇鏈接見這裡:
科學健身漫談之1:你贊同或者反對我,並不重要
科學健身漫談之2:人是基因的奴隸
科學健身漫談之3:樹立你的健身觀
科學健身漫談之4:科學與直覺,科學與玄學
1、警惕健身交流中的經驗主義
在大多數健身愛好者的日常交流中,我們會發現,交流的很多觀點和內容都是經驗主義。
如果你在一個健身群里試圖參與某個觀點的討論,你會很遺憾地發現,觀點的發起者,固然多是從自身經歷來闡述,而撕逼者也一直試圖用自身的經驗來證明這個觀點的不正確。
比如說,
「老鐵們,教練不讓我做自由深蹲,說史密斯深蹲更好,他說的對嗎?」
「他說的不對,我用史密斯機蹲完膝蓋會不舒服」。
「不會呀,我覺得用史密斯機蹲起來更穩定更安全呀」。
然後群友們開始各自站隊。
最後,往往會有一個深諳辯證和兩分法的群友出來總結說:
「兩個各自有優缺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可以啦」。
皆大歡喜。
但沒有一個人回答你,為什麼史密斯機安全?為什麼史密斯機不安全?
類似的問題在每個健身群里,都會上演很多次。
如果你以往也參加過這樣的討論,不妨問問自己,討論完畢後,你是更清晰,還是更迷惑?
(關於史密斯機到底好不好的問題,我將在和後續的推文里詳細闡述這個問題)
2、不可迷信於引用文獻
那麼我看到一些健身公眾號,總是貼一堆數據圖表和研究文獻上來論證它的結論,這總不算經驗主義了吧?
並不。
即使我們首先假設他引用的數據圖表和研究都是實實在在的真數據,而不是自己編造的。
但是關於健身、運動訓練的研究,很難排除目標外的干擾因素,比如受試者的基因。
此外,關於健身的很多內容,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定論,比如EPOC,睾酮。
最重要的一點,為了證明我的觀點(即使它們是完全錯誤的),我也會去以及總能夠找到一些研究文獻來證明它,而會把反對這個觀點的那些研究視而不見。
——作者引用文獻的傾向性很難避免,換成你來寫文章也一樣會這麼做。
所以對於科學健身的認知,請先從質疑開始,再求證,再得出結論。
——對老楊的每篇文章也應該是這樣。
3、經驗是基於個體的,小樣本的
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強調,健身是非常非常個體的事,別人的訓練、飲食、重量、動作,這些都只個人經驗,而不是規律。
經驗是個體的,規律是具有普適性的,因為經驗說白了,就是個人不斷試錯的過程,最終試出對自己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然而未必是最有效的)。
那麼對他有效的,對你未必有效,反之亦然。
有人跑步瘦下來了,
有人做力量訓練瘦下來了,
有人不吃晚飯瘦下來了,
有人沒少吃但改變飲食結構也瘦下來了。
那麼將要減肥的你,準備跟誰學?
健身和自然科學不同的是,自然科學裡面,1+1就是=2。
但健身不是,我們就以訓練動作來說,從來不存在一個所有人都適用的標準、規範訓練動作。
因為人不是工廠裡面生產出來統一規格的標準件,每個人的身體比例,關節結構都有一些差別,這就導致了,對你來說最舒服的發力角度和距離,對他人未必。
如果再算上每個人的諸如激素水平乃至基因,毫無疑問在健身表現上的差異會更大。
所以當你接收到一個經驗信息時,首先應該想的是:
他說的這個,是個體的經驗,還是普適的規律?
這才是你能獲得持續進步的最大來源。
今日例湯:
科學健身系列發完了,歸根結底,我在這五篇文章里要表達的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
廣告時間:
目前老楊提供兩類額外付費服務,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擊下面的鏈接,加老楊微信聯繫。
1、健身、營養類諮詢
問題解答,訓練計劃安排,增肌、減脂飲食指導
2、線下培訓教學(目前僅限深圳)
用一天時間,兩節私教課的費用,學會健身入門,點擊下面的鏈接查看詳情,目前招募國慶放假期間及之後的學員,地點和課程內容不變 。
【深圳】一天學會健身入門—7月份培訓小班預約報名啟動
這裡是三觀正說實話的:健身小食堂
歡迎您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需要的朋友看到,轉載請註明出處。
堅持原創不易,點贊打賞都是鼓勵。
推薦閱讀:
※如何充分發揮吊環的作用?
※不清楚這些,你練不好肩
※左右側背闊肌大小差距肉眼可見,有沒有辦法改善?
※一個人去健身房,怎麼緩解尷尬?
※推薦一些家用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