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少年行(一)

一,青衫磊落,崖高人遠,松山少年江湖行

「勤修苦練十餘載,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少年下山前,師傅對他說的。師傅說這是他年少時的理想,現在讓少年去實現它。

師傅並不是那種自己不飛,然後生一個蛋讓徒弟飛的那種鳥。他老人家是不愛惹事的松山小鎮中少有的名人,當年為數不多的幾位敢於出去闖江湖的少年。

據他宣傳,自己會同江湖豪俠,剷除了江南的一個惡霸,當地衙門請他開武館傳藝,可是被他拒絕了,他執意歸鄉造福家鄉的武術教育。

可是少年知道,醉酒時師傅說過:當年他確實彙集了志同道合的熱血青年去剷除惡霸,無奈那人原是被衙門包庇,最後竟也不了了之,一群人一鬨而散。而師傅這滿腔熱血難以發泄,恰巧附近有幾個小毛賊不趕巧被遇到,師傅也算對得起這身武藝,三下五除二都給綁起來送到官府。衙門老爺怕這愣頭青再造麻煩,就布施了些銀兩,把師傅送回鄉,別再滋生事端,而師傅用這筆錢開了這個門派,聊以自慰。

少年名屬松山派,這不是那五嶽嵩山,而是小鎮「松山鎮」的名號。松山鎮的小山包上都是松樹,每到冬天也都是鬱鬱蔥蔥,別有趣味。師傅總教育少年:「松,是歲寒三友。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寧可凍死也不折傲骨。」最後總是喜歡加一句,希望少年也是如此。

少年一直沒有當回事,他喜歡桂花,書上寫桂花開,十里飄香,只是一直沒有見過,至於什麼松柏長青,有點太過老套與乏味了。

師傅確實也是老人了,不及弱冠下山,現已年近花甲,只是一直無婚無子,再也沒離開過松山小鎮。四十多年教出了不少徒弟,少年算是第四代了。松山鎮本愛安穩,年輕人都以務農為主業,讀書考取功名的都在少數,更別提練武了。松山派多數都是為了強身健體,真正來學武的,這代只有少年和師兄二人。出師的師兄們並沒有像師傅一樣去闖江湖,他們大多去衙門做了捕快以求穩定的生活;或去走鏢,幻想可以掙點大錢;甚至有的做著無關的事——開了間客棧,成了本地小有名氣的商賈。

這次名門正派發來請帖,聯絡江湖正道人士圍攻光明頂。只是,要麼明教很強,要麼名門正派人手不夠,否則小小松山又怎會被賞臉牽扯進去?師傅這幾天一直在喃喃自語,說什麼印象中明教並沒有做什麼壞事,為什麼要討伐?只是不管做沒做壞事,小小松山派沒有選擇的權利,想在這次旋渦中存活下來,就只能站在名門正派這一隊,至於派誰下山,才是現實的問題。

不知為什麼,選了少年下山。少年從小身子瘦弱,只是好在身法靈活,所以劍法飄逸,但拳腳功夫很是疏鬆。他師兄身材健壯,雖略顯笨重,但師傅擅長的拳腳功夫他學的很是紮實,武藝實則是高過少年的。

少年一直幻想自己的松山劍法會不會是「名門之後」?師傅也許是不出世的高人?然而事實是師傅的功夫也只是學他自己父親的,他父親作為一名普通的鏢師後來被抓壯丁進軍中,九死一生活了下來,把自己在沙場上總結出的這點東西教給了師傅——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會走上相同的路。好在師傅夠好運,活在一個相對安定的年份,畢竟寧做盛世犬,不做亂世人。

下山之前,師傅要少年先回家去見見母親。少年開心的跑下了小山包,因為他路上還要先經過那個姑娘的家,打算回家之前,偷偷去看一下。

走過小鎮的小路,少年不禁挺直了身板顯得自己氣宇軒昂,畢竟小鎮少有人能出去見見世面的,少年滿臉的興奮與自豪。走到松山的集市,看著路邊捏糖人兒的老頭,賣糖葫蘆的小販和說書的先生,想起來上山學藝之前在這裡嬉鬧的童年,自己最愛蹲在說書的旁邊聽郭靖的故事,他從小相信像自己這麼純良的少年,一定也可以為國為民的大俠,順便找到如花美眷。

腦裡面瞎想著,便走到了那姑娘的家旁邊,雖然與她並沒什麼私定終身,指腹為婚的名份,但還是忍不住走到了門前,猶豫著要不要敲一下門。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海諜》第三部分第三節
如何做一個現代詩人?
第14章 夢遊
這樣的小說,結局你絕對想不到...

TAG:武侠 | 金庸小说 | 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