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獅子的老師長什麼樣?|城與邦

前言

  在政治思想史中,馬基雅維利也許是最為人所知的政治思想家,狐狸和獅子的比喻,人人皆能言之。但要具體說出馬基雅維利為什麼重要?他說了些什麼?恐怕沒多少人能說得清,但他又如此令人著迷,潛伏在我們的政治思想中。

  本期回顧,《城與邦》整理了往期專欄作者與讀者投稿的相關文章,供君取閱。歡迎讀者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馬基雅維利閱讀經驗。

誠實的政治@無明,譯

科西克:關於馬基雅維利的三個觀察

哈維里切克是我們當中第一位對馬基雅維利表達關注的人。這一事實並非巧合。真正的現代捷克政治開啟於哈維里切克和帕拉斯基。哈維里切克——就像為人所知的——實現了非神秘化,遵循現實並毫不感情用事。他不僅是那知名論斷的作者——我們必須創造「誠實的政治」——這一聲明在當時展現了道德主義,在那個時代深刻地洞悉了真實的社會力量而且叩問為了實現誠實,政治應該依賴誰、以及依賴什麼樣的社會區域。

思想家的形象@劉今

兩種視角: 馬基雅維利自由理想的現實路徑分析

馬基雅維利所處時期政治複雜,作為政治家,他經歷了坎坷多變的仕途;作為思想家,他常常不得不隱藏、甚至曲筆表達自己的主張,因此,以其著作的部分語句來解讀會造成錯誤與曲解。本文從馬基雅維利的上述兩部著作出發,試圖還原其思想主張的背景與目的,擺脫標籤化與斷章取義式解讀,從而全面了解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並考察如何在美第奇家族專政背景下實踐政治理念。


馬基雅維利式君主的現代性@任舒懷

古典政治科學與普遍性

在沃格林看來,對於這種後憲政時代的「超越君王和僭主區別的統治者」,只有另一位同樣身處後憲政時代、卻受到基督教影響的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才能理解。馬基雅維利把這種新君主稱為「武裝的先知」,這種新統治者在精神性和啟示性方面的特點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現代的」;他具有與希臘——異教相對的西方_基督教的特徵。武裝的先知是復仇的神聖怒火,對有罪的時代和墮落的人民進行復仇,這種討伐罪惡的統治者形象,在古典政治類型中並不存在,卻能在羅馬和基督教的傳統找到。


馬基雅維利與專制@無明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despotes概念的使用

深受馬基雅維利影響的弗朗西斯·培根在談及貴族時說:「一個完全沒有貴族的君主國總是一個純粹和絕對的僭政國家,如土耳其。」此處,用於描述土耳其政體就是tyranny(僭政政體)。馬基雅維利「中立」地使用「絕對權力」概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最終於引領了西方「絕對主義」的思潮,並在16世紀到18世紀在歐洲產生重要的政權形式「絕對君主制」,此後,「開明絕對制」與「絕對主義」思潮疊加,推動了歐洲絕對主義國家的產生和發展。

西馬與施特勞斯眼中的他@何青翰

誰的馬基雅維利?(上)

誰的馬基雅維利?(中)

誰的馬基雅維利?(下)

作為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馬基雅維利的真正面目頗為難以辨析。十六世紀之後,馬基雅維利被視為「惡之師」,長期背負壞人心術、為僭主獻計的罵名。無論持何種政見者,均認為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惡毒教誨對政治生活的道德基礎構成了嚴重威脅。但隨著「政治自由的近代轉向」逐步實現,西方世界在經歷劇烈變革之後,徹底走出了中世紀的幽暗;作為一名曾經為時代轉折提供理論及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歷史形象逐漸得到了更為全面的彰顯。正如《君主論》與《論李維》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專制主義」與「共和主義」之間的對立,而存在著複雜的內在聯繫及統一性,馬基雅維利思想的內在張力潛藏著豐富的問題意識以及歷史決斷。對於施特勞斯、葛蘭西與阿爾都塞而言,馬基雅維利的「新」是真正具有獨創的,是開天闢地的。他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居於一種思想的源頭或歷史敘事的起點。因而也使他成為了一個阿爾都塞所說的「孤獨」之人。 他們選擇馬基雅維利思想進行重新解釋,就等於抓住了現代性的命門,誰佔領這塊陣地,就極有可能獲得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據此而論,保守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對看似水火不容的現代政治哲學的兩端,似乎具有著隱藏著某種相同的問題關切以及思維邏輯。以馬基雅維利思想作為比較研究的中心,通過梳理列奧·施特勞斯以及葛蘭西、阿爾都塞對其著作的解讀,呈現兩者之間的張力,或許可以使我們對於深陷於「遠離現實革命並變為面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學術慰藉」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發生良性的反省或創新,從而為化解現代性的悲劇結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來自共和主義的反省@曉辟

波考克和斯金納筆下的馬基雅維利

《誰的馬基雅維利》一文,介紹了葛蘭西、阿爾都塞和列奧施特勞斯視域中的馬基雅維利。對現代性的反思是葛蘭西、阿爾都塞和列奧施特勞斯三人解讀馬基雅維利的共同背景,但因為既有觀點和立場的不同,三人筆下的馬基雅維利也展現出全然不同的面貌。本文則將介紹另兩位20世紀政治思想史大家,波考克和斯金納筆下的馬基雅維利。共和主義是20世紀對現代性反省的另一種重要視角,波考克和斯金納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二人的共和主義立場卻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可以從二人對馬基雅維利的闡發中窺見一斑。


給我一個理由@楊安琪

「國家理由」的歷史沿革

國家理由的基本概念範疇最早由馬基雅維利提出,而作為政治觀念的Ragione di Stato則在1547年由義大利人文主義者焦萬尼·德拉·卡薩第一次正式提出,並成為早期近代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話題之一。在18世紀西方民族國家日臻成熟之後,社會契約論日漸興起、公民社會逐漸成型、啟蒙運動的推廣和第一次民主化浪潮的推動之下,這一概念的影響逐漸式微;直到20世紀,面對意識形態的爭端和現代政治的危機,對國家的深入思考才再次回到西方學界的視野之中。對「國家理由」這一概念的研究也在學界產生了三種經典範式:以梅內克為代表的「觀念史」範式,講述了以「自然法」為代表的「道德」和以「國家理由」為代表的「權勢」抗爭的歷程;以福柯《安全、領土和人口》為代表的「譜系學」範式,敘述了從中世紀的「牧民」到現代「治理」的轉變,以及此間「國家理性」的強勢崛起;以維羅里的《從政治學到國家理性》為代表的「概念史」範式,則鋪陳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意識形態革命傳奇,其中,「國家理性」最終造反成功,並成為「公民哲學」和「公民理性」的「掘墓人」。

馬基雅維利的共和國觀點@羅蘭

獨裁:歷史與政治

政治現實主義成為了共和主義維護獨裁製的第一種回應。閱讀材料是馬基雅維利的《李維史論》和哈靈頓的《大洋國》。馬基雅維利和哈靈頓作為文藝復興和英國革命時期共和主義的代表人物,承認獨裁製有潛在危險,卻是共和制度中必需的要素。

馬基雅維利力圖把獨裁與僭主區別開。他認為在意外與危機來臨時,獨裁是共和國的解藥,是為了共和國的生存不惜危險自行劃開的傷口。由於獨裁在法律制度的約束下,所以儘管獨裁製有君主制的因素,卻是可以為共和國服務的。馬基雅維利在34章中強調,獨裁對共和國來說有益無害。


政治的本質@黃欽

作為「反道德主義」的政治現實主義

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則是現實主義的現代早期代表。他們致力於顛覆政治哲學的道德主義傳統,否認道德和政治的關聯,並試圖將政治反思從道德推理中解放出來。在馬基雅維利看來,關於政治本身的討論應該先於關於道德價值的討論,任何基於倫理學的政治反思都不具有現實性。這點在霍布斯的理論中也有所體現,他認為,人對權力的慾望是無休止的,這是理解政治本質的基石。

本期編輯|黃麒瑄


推薦閱讀:

科西克:關於馬基雅維利的三個觀察|城與邦
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李登輝一類的政治家?
如何評價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他的觀念是否超前於那個時代?
帶你假裝讀過《君主論》(2)

TAG:文章推荐 | 马基雅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