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變革下一代會是誰?OLED還是量子點
全球電視產業再次到了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
過去30年,黑白與彩色電視的變革,背投與CRT的較量,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的廝殺,每一次交鋒背後,都伴隨著舊王朝的衰落,新巨頭的崛起。
今天,烽煙再起,兩大陣營磨刀霍霍——
左邊是量子點電視,三星、TCL、海信,一字長蛇陣排開;
右邊是OLED電視,LG、索尼、創維,背水一戰。
但凡行業內的企業,不管你願與不願,都將入局絞殺,勝王敗寇,只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定下生死。
1
在產業升級的方向上,OLED本來是前輩。
早在2013年的CES展上,索尼就展示了全球第一款4K OLED電視,將OLED技術推到了電視產業的前沿風口。
而量子點電視,直到一年之後才由三星搗鼓出來,可謂姍姍來遲。
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據市調機構NPD Display Search的數據統計,2016年量子點電視全球銷量300萬台,而OLED電視銷量僅為80萬台!
量子點,後發先至。
如何做到的呢?
價格。
成本。
OLED電視雖然如今已在手機端大放光芒,但在大屏幕上,卻始終受制於良率無法突破,產能受到了嚴重限制。
目前全球OLED電視面板,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只有韓國LG一家,一年的產量極限也只有200萬台。
良率不突破,價格自然是高高在上。
一台主流55英寸的OLED電視,目前最低價格為康佳的9999元,最高的索尼則是26199元!
可是量子點電視呢,55英寸價格已經降到了6899元。
今年一個新殺進來的互聯網電視品牌,風行的量子點電視,其43寸的價格更是殺到了4199元!
如此低價,量子點是如何做到的呢?
實際上,目前的量子點電視,僅僅是在普通LCD電視基礎上的簡單升級。
他的真實名字叫QD-LCD,封裝的時候,將LCD的白光LED改為藍光LED,然後去掉一層擴散膜,在光源和增亮膜之間增加一層量子點膜。
如圖所示:
就這麼簡單的一點微創新,從某種角度而言,或許只能稱作是0.5代的技術革新。
色彩對比度、厚度、響應速度等技術指標上,或許還比不上OLED,但他的色域和壽命也是有著自己的優勢滴。
更重要的是,升級成本低,價格便宜啊!
不就是僅僅增加一個量子點膜而已嘛,按照目前55英寸電視大約一平米的膜使用量,一台電視也就僅僅增加了80-100美元而已。
2
自古以來,兩種技術路線之間的鬥爭,就不僅僅是由技術的先鋒性所決定的,尤其是在民用領域。
半個世紀以前,明明索尼推出的Batemax錄像機技術更先進,卻敗給了松下和JVC支持的VHS技術。
關鍵原因就是後者成本更低,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用腳投票。
十年前的等離子和液晶大戰中,這一次是松下支持的等離子成了孤家寡人,即使技術更先進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被用戶拋棄。
民用市場的競爭中,除非你的技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往往價格就成了首要的考慮標準。
價格與技術間相對較短的那一塊木板,才是漫長戰爭較量下的決勝點。
以目前的趨勢走下去,似乎量子點電視已經勝券在握了吧?
但戰場的風雲,說變就變。
2017年二季度最新戰報,據IHS Markit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量子點電視銷量驟減48.2%至35.1萬台,而同期OLED電視銷量則大增29.4%至28.2萬台。
兩者的銷量差距,一下子就壓縮到了7萬台!
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作為全球唯一的量產OLED電視供應商,LG感受到了蕭瑟的寒意,如果不能在今年扭轉局勢,很有可能就將步上當年松下等離子的結局了。
墳場的墓碑似乎已經寫好了名字。
LG狠下心,決定背水一戰。
一場價格戰被引發,55寸4K OLED電視首次降到了1.7萬元以下,砍價幅度接近1萬元。
其他OLED電視也紛紛降價在5000元至1萬元之間!
大幅壓縮的價格,讓技術指標依然略勝一籌的OLED電視獲得了更多用戶的認可,銷量由此反轉。
別急,戰爭還沒結束。
LG的價格戰是在良率技術沒有突破情況下的背水一戰,這就決定了其業績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未必可以持續。
而量子點陣營呢?
擁有全球最大電視廠商三星的支持,擁有中國三大電視品牌中兩大的支持,規模與成本都領先,價格戰可以奉陪到底。
在技術上,量子點也正在突破自發光技術,預計未來兩年將可以實現,到時將不需要背光模組,更輕薄、柔性展示的優勢將得以發揮。
技術的孰優孰劣,猶未可知。
但是擁有更成熟配套產業鏈的量子點技術,成本方面卻很難被OLED所追上。
3
截至目前來看,量子點仍然是產業升級的主流方向。
假如,假設,真的只是假想。
如果量子點電視成了下一代電視變革的最大受益者,那麼作為投資者的我們,誰會是A股裡面最受益的公司呢?
聚光燈打過來!
激智科技(300566),目前非它莫屬。
激智成立於2007年3月,由歸國博士張彥創辦。
張彥本人於2008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管理層團隊也大多來自世界500強,專業性極強。
激智早期主攻液晶顯示用的光學膜中的擴散膜,並於2013年研發出了增亮膜。
這兩張膜貢獻了激智目前的主要營收,2016年擴散膜銷售5020.89萬平米,同比增長19.57%,增亮膜2160.85萬平米,同比增長127.25%。
但是,如果只看這兩張膜,我們還投資個鬼哦!
你要知道,擴散膜價格現為7-8元/平米,增亮膜為10-12元/平米。
以目前的全球液晶電視需求計算,擴散膜、增亮膜的需求分別為1.84億平米、2.04億平米。
假設2017年激智能夠佔有30%的市場份額,又能貢獻多少營收,多少利潤呢?
到頂也就11億左右的營收,1.1億元的利潤。
想像空間真不大。
但是如果換成量子點膜的話,一切就不一樣了,量子點膜的價格目前是500元/平米,在同等面積的銷量下,市場空間將擴張60倍和40倍以上。
這將是一個烏雞變鳳凰的故事!
2016年5月,激智科技取得應用於背光模組的量子點膜專利,並進行量產銷售,當年已通過冠捷、中電熊貓、TCL、海信、微鯨、暴風、PPTV等公司的認證。
2017年3月,與全球量子點龍頭Nanosys達成戰略合作。Nanosys 是全球最大的量子點供應商,也是最早實現量子點顯示商業化的企業,與3M公司合作開發的QDEF薄膜顯示路線是目前最為成功的產業化路線。
激智預計2017年量子點膜出貨量超過5萬平米,假設單價500元/平米,就是2500萬元的營收。
至於產能,激智則表示:已經準備好了400萬平米,就等訂單了。
而這才剛剛開始!
據IHS,IEK資料顯示,未來的電視格局或許是:
預計到2022年,量子點電視有可能達成出貨量1億台,佔據全球電視規模一半的份額。
爆發就在明年。
一旦爆發成勢,則激智就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當然,技術路線的戰爭仍然撲朔迷離,我們且行且關注,保持謹慎,更保持敏銳。
推薦閱讀:
※模擬為更高效的 OLED 器件鋪平道路
※AMOLED 有哪些關鍵性的優點,能讓各大手機廠商忍著它的缺點來引進?
※全面屏成為潮流,LCD和OLED分道而行
※iPhone 為什麼現在才開始考慮使用 OLED,之前卻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