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讀書方法全面總結 都在這裡!

近代著名學者胡樸安認為:「千古讀書方法之善,當首推孔子。在這裡,筆者就對孔子的讀書方法做個總結,更多有志於學的人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借鑒。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書中內容的意義,就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書本上的知識。一味空想而不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終究是在沙漠上建立大廈,一無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一定要不厭不倦,才能持久,才能持之以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

  大意是說,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快樂與成功的滿足,不也令人喜悅么?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因為在「新」知與「故」知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直接的、必須的邏輯聯繫,兩者組成了連續的、不間斷的知識序列。因此,「溫故」的結果可以導致自動地「知新」。反之,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跨度過大,沒有銜接,新知識的學習就會相當的困難,因為沒有了原有的認知結構。朱熹說:「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得。」朱熹的注釋可以被我們這樣理解:「故」是 「新」的基礎,「新」是「故」的發展;「時習」是關鍵,「時習」溝通兩者的聯繫,甚至促成二者的相互轉換,相互提升。

5、默而識之。

  默,是「沉思默想」;識,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記住的前提是理解,也只有理解深刻去記憶,才能不至於得到一些膚淺、表面的知識,這種讀書方法也叫「沉思黙記法」。

6、舉一反三。

  即獲得了一種知識後,應善於根據這種知識去推知與此相聯繫或相類似的更多的知識。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述而不作。

  指在讀書治學過程中,應以弄懂作品的原旨、闡明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為要務,而自己不應去主觀發揮和附會。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說,誠信而愛好前人的著作,閱讀這些著作的時候,總是只闡述著作的本意,而不主觀引申,牽強附會。

8、一以貫之。

  孔子不僅主張多學多識、學思結合,而且更強調必須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統一起來,上升為理論而又能付諸實踐,成為行動的指南。一以貫之還告訴了我們,積學貴在有條理,知識要用的時候,可以輕鬆地提取出來。

9、欲知則問 欲能則學

  想要變得聰明就要問,想要有能力就要學習。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欲知則問

欲能則學;讀書全在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好曲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

公眾號:讀書瑣記。讀書瑣記每天為你提供各種有趣的文章,讀書總結筆記,思考方法論,歡迎訂閱!

PS:文章個人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取悅於人是個技術活,你行不?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挑選一本書?
如何讓你讀過的書,真的變成你的財富?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用三張便簽將書中的方法變為自己的行動

TAG:读书方法 | 孔子 | 高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