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月與安生》: 與其說認真恨過彼此, 不如說曾刻骨地嫉妒過

這部電影產生了金馬女主角雙金獎。90後的周冬雨和馬思純火了,特別是周冬雨就更火了。仔細看過電影《七月與安生》之後,確實有些話想說。

沒看《七月與安生》之前,它的原著乃至選角都不足以讓我動心到走進影院一探究竟。我曾看過安妮寶貝青澀之作《告別薇安》,《七月與安生》正是裡邊短短的幾十頁小故事,也許有著年代的隔閡,或者沒有類似的青春,以至於我在文字中未曾找到共鳴,它看似深刻,並真正打動過我。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七月與安生》又再次闖入我的視線內,得知影訊後,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如此絮絮叨叨獨白式的文字能拍成電影?不會又要打著「懷舊青春」的旗號來圈錢了吧?

起初的懷疑讓我拖了好一段時間都沒有想要去看這部電影,宣傳片中「遇見、喜歡、陪伴、嫉妒、心疼……」兩字兩字地展現七月與安生相互取暖、相互鼓勵、相互理解、相互較勁、相互折磨……字句鏗鏘,起承轉合,短短50秒鐘竟然能把如此激烈龐雜的感情展現得這麼淋漓盡致!

影片以倒敘的形式開篇,三十多歲的安生與三十多歲的男主蘇家明在地鐵上相遇,從他們簡短卻暗藏複雜感情對話中可得知,在「兩女一男」的關係中,蘇家明是三角感情中的「逃兵」,如今七月人不見蹤,安生似乎藏著沉重的秘密不想再提舊事……我倒是很喜歡這樣倒敘的開篇,以至於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知七月的下落,以及她們青春的下落……

七月與安生十三歲部分的色調為暖黃色,這是標準的、深刻的「回憶中的顏色」。小安生與小七月仿似紅白玫瑰,一體兩面,她們的性格從外形、言語到行為,家世到成績,讓人一目了然,並迅速使人印象深刻。

在遇到蘇家明以前,她們無話不談,相互取暖,清澈無暇的友誼安然趟過了好幾年,然而那個優秀的男孩出現之後,突然一切都彷彿不一樣了……

因為愛上同一個人,也因為那個男人好像也在她們之間也難以抉擇,導致了七月與安生的友誼從互暖到開始「較勁」。

姐妹間的第一次分離就是在較勁,我認為安生並不是真的想去流浪,而是因為默認地順從了愛一個人先後順序的規則,因為原則上是七月先愛的蘇家明,所以安生要「讓」。當七月問她是否真的愛那個酒吧里的樂手、並準備好與他去流浪的時候,安生僅含糊答了「我們挺合適的」,沒錯,是「爛」得挺合適的!安生在這裡隱隱透著自卑配不上家明心態,認為這樣的自己與七月相比根本「掙不起」。直到離別的火車徐徐開走之後,安生彷彿還妥協了一瞬間朝著七月喊道「如果你願意我留下,我就留下」……七月沒有留下安生,她突然的「自私」是因為她恐懼握在手心的幸福被分割,以至於她開始討厭變得自私的自己,和安生較勁也和自己較勁,傷心地哭了很久。

漂泊在外、四海為家的安生也在較勁,體現在每次寫給七月的信件中提到的四個字——「問候家明」。

在這段長長的較勁的過程中,「樣樣不如七月」的標籤一直跟隨者安生,彷彿家明就是安生唯一能「戰勝」七月唯一的一個點,「仗著」家明有一點喜歡自己,安生不願意放過這一個能「刺激」到七月的機會。這一段的安生是矛盾而又自卑的,她較勁的更多是自己的「命不好」,較勁著自己活該被背叛、飢餓、一無是處、無處安身的命運。

也許她們這樣的「較勁」無關乎蘇家明,而是早就註定了的,影片中鋪墊甚多,但單單從哪怕「內衣」的描述上,就已經可見一二——

「內衣」在影片中出現過幾次,在某種層面上暗喻著「束縛」的意思:七月的內衣款式「老土」、是因為媽媽讓穿所以便穿了,這樣的描述把七月乖巧聽話、習慣於一成不變、安於現狀的模樣精準地勾勒了出來;而安生不想內衣,她討厭這般被束縛,時時「裸胸」的她從骨子散發出一種與七月截然不同的叛逆、野性,同時也鋪墊了她將會踏上動蕩不安的未來之路。

在影片中有兩次著重描寫二人同床訴請,我認為這兩次都是真情的流露,不摻雜一絲「裝」的成分。第一次在殘破的出租屋內,七月可以當著安生的面,毫無忌諱地在床邊寫著大紅喜字的便盆上小解,說明她們之間不分彼此沒有芥蒂;第二次同床訴請與第一次在歡笑中談夢想談未來的那種喜悅懵懂是截然不同的,它包含著彆扭的感情,但複雜而細膩,所幸都被兩位優秀的演員精準到位地演繹出來了……

經歷了幾次的離別與重逢之後,究竟誰真誰作誰更會裝?誰比誰更在乎對方?誰又是這段友誼破裂的罪魁禍首?似乎都在七月懷著孕抱著安生一同互訴清腸、痛哭流涕的那一刻開始都已經不再重要——

七月問安生,「你恨過我嗎?」,安生回答「恨過」,七月承認「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

我反倒覺得「恨」這個字在這裡還有一層更細膩豐富的感情,那就是「嫉妒」,承認嫉妒過對方活著的方式,承認自己曾強烈想像過想變成對方的樣子……

影片共有三次精彩的反轉:第一次反轉,讓叛逆的安生選擇了安定的生活,七月終於提起勇氣在婚前承認了那個男人不夠愛自己而選擇走上安生從前那般漂泊的生活……第二次反轉是影片中《七月與安生》這部連載小說的作者「七月」其實是安生的筆名,她用七月的名義記錄了她們的友情,給了七月一個她所嚮往的、精彩不羈的人生;而第三次的反轉直戳人心,七月難產死了,死亡證明上的「敬請節哀」讓安生難以接受這段友誼終於七月的第二十七年的人生。安生哭到肝腸脆斷,彷彿想要表達寧願那一場場較勁與折磨可以再來無數次,只要七月人在,她在就好……

大熒幕上顯示觀影結束,我這才從七月與安生的友誼中回到現實,身邊有細細碎碎吸鼻涕的聲音,我往回望去,在熒熒燈光中有幾雙淚眼在閃爍,看到這裡,我不禁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這部電影改編得很成功,它還原了小說,讓人設的發展合情合理、衝突矛盾銜接恰當,甚至讓小說更完整、更生動。最令人驚喜的是,一開始不看好的選角到了現在竟然能令我改觀——影片中的馬思純就是七月,周冬雨就是安生。雖沒有一樣的青春經歷、沒有如此歇斯底里的愛情友情,但這部能讓觀影者代入其中並逐漸感同身受的電影,它已經成功了。


推薦閱讀:

巴贊的影像本體論過時了嗎?
你心目中有哪些實力的演員也適合花木蘭這個角色?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電視劇里俄羅斯的壞人很多都叫尤里(Yuri)?
《軍中樂園》:人間有悲劇,軍中無樂園
哪部恐怖電影真正嚇到你了?

TAG:电影 | 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