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湖圓桌 | BIM5D十三疑

你好,這裡是BIMBOX,上周我們給你講了國內的BIM軟體,廣聯達BIM5D,講了它的簡史、功能,還有廣聯達這家公司對BIM的看法。?BIM軟體江湖 | 軒轅弓廣聯達BIM5D

其實我們還有東西沒有講完,一是因為文章太長、錄製的視頻也太長,會影響你的閱讀;二是我們希望結合大家的反饋再做一些補充。

這部分內容,就是對BIM5D這個軟體的功能和業務邏輯的一些疑問,甚至是一些抱怨。有我們自己的思考,也有上一期推送中的用戶留言。

本著「有態度,有深度」的死磕精神,BIMBOX帶著這些問題去了一趟廣聯達公司,和他們的商務、技術人員進行了一天的溝通。

今天,我們做一下匯總,把我們雙方探討的結果寫在每一個問題下面。

需要在前面說的是以下幾點:

一、BIM在中國,離全面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意味著暫時沒有一個100%正確的可複製的做法;而另一方面又有太多的聲音在說,「BIM可以這樣可以那樣」,把理論上可能實現的東西吹成已經實現的事情。比如「全生命周期BIM落地」。

二、整個「BIM軟體江湖」系列的文章,目標是幫助那些面對數十款軟體無從下手的人,讓他們了解知道自己可以用哪些軟體,去做哪些事。更進一步的想法,就是通過軟體,來聊這個行業背後的邏輯。單純的誇獎或者批判,我們認為價值不大,也不喜歡這樣做。

三、「軟體商」這三個字,「商」字是經常被人們忽略的。沒有人會願意花幾年的時間去開發一款不盈利的軟體,開發軟體本質是商業行為。有些功能沒有實現的根本原因是它沒有形成商業需求,反過來說同樣的功能需求講的人多了,慢慢也會形成商業需求。想通了這一點大家能少一些道德評價,多一些理性的反饋。

好了,下面我們開始說問題。

01 BIM5D運行大型項目,會不會經常崩潰?

對於構件和信息比較多的項目,需要在導入5D之前進行分區,比如兩棟樓可以分開導入。穩定性也和配置有關係,BIM5D在16G內存,2G獨立顯卡和I7處理器的電腦配置下,處理一般的民建項目是足夠的。

02 Revit模型導入BIM5D,不自帶成本和進度信息,還會出現構件無法識別?

首先,如果你使用的是設計院給的模型,確實沒有這些信息。設計和施工兩個階段對模型的精度和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設計師沒有義務在模型中提供進度、成本等信息。

理論上,軟體可以實現「一模多用」,但國內的現實是,設計和施工作為項目中獨立的主體,「誰建模哪些,誰放哪些信息」還是一個沒打通的事情。

在建模規則方面也有這個問題,廣聯達官方有一套建模規則,可以保證模型100%被BIM5D識別,但設計師並沒有義務按照這個規則去建模,比如一個異形的梁,用「常規模型」族來建模,可以滿足設計表達的需求,但到了BIM5D里沒辦法把它識別成成梁。

只要這個問題在行業里存在,所以施工單位還是會長期有BIM深化這個崗位需求存在,這也是一個人才缺口。

實現「一模多用」不可能依靠人們的自覺,而需要業主從一開始就對各方實施BIM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國標的發展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03 BIM5D有沒有協同作業?一個人完成要同時做成本、進度、施工模擬這麼多工作,數據量大的信息錄入都忙不過來。

BIM5D2.0版本以後就增設了協同功能。

一般用廣聯達的項目建議是三個人分別負責成本、進度、技術模塊的工作,通過BIM5D的協同版來共同管理模型。

不過這比起設計院動輒幾十個人的協同設計,單人工作量大,也是目前確實存在的一個問題。

此外,信息錄入比較麻煩的一個原因是,有的企業還停留在「為了做BIM而做BIM」的階段,信息錄入工作單獨做一遍,日常的管理還要再做一遍。

而如果錄入信息是現場本來就必須要做工作,那麼就存在只做一遍工作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需要施工企業管理模式、作業模式的變化,當然,軟體工具的不斷改進也是非常重要的。

04 每次原始模型發生變更,是不是都得重新導入和關聯信息?

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導入整個模型。模型可以分區域、分專業導入,也有模型版本管理功能,可以更新到任一版本,並且保留舊版本,也只會更新發生變更的部分。

BIM5D中每一個構件都有ID信息,成本和進度是關聯在ID上的。在重新導入的時候,沒有變化的部分不需要重新關聯這些信息,只關聯修改的部分就可以了。

05 吐槽一下這軟體的界面,設計的不好,是不是考慮組建一個視覺設計組,好好改善一下公司BIM5D的操作界面?

這一點BIMBOX表示同意,和國外的軟體比,國產軟體在UI設計上一直是弱勢。廣聯達的工程師也表示:槽點滿滿,完全正確!

其實,廣聯達公司的產品基本上都不太花哨,這也是B端產品的一個共性:重點放在解決業務問題,在視覺表達方面的投入會少一些。在傳統的To B軟體業務里,這樣的表現無可厚非(參考各種ERP或財務軟體)。

不過,隨著年輕群體的逐步介入,整個大環境對應用體驗的需求提升,顏值也越來越重要,這方面廣聯達確實還得有所提升。

06 吐槽:BIM5D沒有植入知識邏輯體系。

知識邏輯的演化,會導致理論、方法、工具和思維方式的變革,所以,在軟體中植入知識體系邏輯首先需要面向行業發問:匹配的理論、方法、思維方式的變革產生了嗎?然後才是工具的配套。

比如工藝庫這個功能,如果沒有基於雲端的大量數據積累和應用,發揮的價值就會比較小。工序和工藝在不同的企業之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植入一套不難,難的是適應性。

打個比方,一個作家需要積累很多的故事、段子和寫作方法,才能寫出好書。以往,作家是用手抄本來積累這些東西,或者乾脆記在腦子裡。新的工具——比如雲筆記,能夠幫助作家更高效的積累知識,檢索知識,但工具並沒有直接植入這些知識,這既是技術問題,也是商業問題。

07 BIM5D模型數據不能導出,做不到全生命周期應用? (來自用戶的吐槽:監理怎麼參與,業主怎麼參與,政府監管怎麼參與,設計院怎麼參與?BIM是協同,就協同自己內部的幾個部門叫什麼協同?)

BIM5D是服務於施工項目精細化管理的BIM應用軟體,目標用戶是總包單位。這是它給自己的明確定位。

數據存在軟體里,只要有市場需求,導出並不是一個技術難題。之所以數據沒有做跨平台導出,是因為這個產出後的應用場景現在沒有需求。

目前大多業主方的BIM應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要求,要求什麼格式的編碼?怎樣的數據類型?怎樣與業主的管理軟體進行對接?

業主方的BIM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全生命周期就更是在探索階段了。BIMBOX這一期講廣聯達BIM5D,也是要把這事說清楚:它不是一款面向設計師、施工、業主和監理的「全專業協同」軟體,也沒有說自己是,事實上,「全專業協同」和「全生命周期」一樣,是這些年被吹炸了的大概念,目前不存在這樣的軟體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BIMBOX竊以為,即便廣聯達把設計和監理協同的功能做進來,也不會有設計和監理為此買單。

08 4D進度和5D成本,有很多信息在模型中沒有對應的構件,只能粗放的進行關聯?

進度方面,有一些原因是模型精度問題,比如機械設備的進出場,設計模型不會包含這些機械。這部分原因,參考問題2。

也有一些其他的進度和成本信息,確實是沒辦法關聯到具體的BIM模型構建里的,比如臨水臨電,比如間接費用。

BIM5D的做法是,一部分這種信息不與模型關聯,比如把一部分成本信息和時間軸單獨關聯,單獨管理;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全費用模式均攤到全部的模型構件上去。後者會導致這部分信息的管理難度變大,不符合現場業務的處理方式。這一點需要廣聯達公司改進軟體功能。

引申一步來說,「數字化管理項目中的全部信息」確實是一個行業難題,BIM能幫很大的忙,但絕不是徹底解決。設計階段還好,但到了施工這個深水區,要處理的信息量太大,太複雜,無論是軟體還是標準,都還沒有完美解決。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老趙和老李昨晚綁完鋼筋喝多了,拿棍子打架去了醫院」這條信息,該怎麼利用BIM數字化?關聯到鋼筋模型上,還是關聯到棍子的模型上呢?

這是一個需要軟體商和施工企業共同研究的長期課題。

09 即便使用了BIM5D,一些項目管理流程,比如蓋章確認,還是很麻煩?

BIM5D不是OA軟體,它為施工管理提供更直觀的信息,加快不同人員之間信息的傳遞速度。至於管理流程是不是能夠跟上信息的速度,甚至有的業務流程是不是要走兩遍,則需要施工單位去進行管理上的優化。每家企業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軟體商會提供工具,給出建議,但不會過多的介入。

10 BIM5D必須要用廣聯達自家的軟體對接數據,然而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地方性的計價軟體,數據交接的問題怎麼解決?

目前BIM5D可以導入廣聯達GBQ計價、上海興安得力計價、浙江擎州計價等計價文件,國內其他很多地方性的計價軟體,廣聯達是願意進行對接的,但是對接工作涉及到兩方面的協調,目前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

目前計價文件大多可以導出為EXCEL的格式,BIM5D可以通過導入EXCEL來一定程度解決這個問題。

11 軟體使用的是靜態數據,而項目中很多數據都是動態的,比如材料價格、施工進度變化,甲方調控等等,用軟體預先模擬太過理想化。

首先,有變化不代表預先的模擬計劃沒有用,正相反,模擬不是做完就完事了,計劃恰恰是分析變化的基準線。

出現了變化,可以和模擬進行對比,比如這個項目進度延誤了多少,是管理原因還是甲方的原因?資金超出了預算多少,是材料費的原因還是運輸費的原因?後邊怎麼把這些虧損找補回來,下個項目有哪些能改進的地方?沒有模擬,這些都是不可積累的糊塗賬。

軟體功能上, BIM5D在進度方面,提供了基於PROJECT和斑馬進度的修改功能,解決了一部分問題;成本方面,目前重點在解決合同的問題,下一步會逐步的完善目標成本編製方面的功能。

不過總體來說,實時更新數據確實還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怎樣提高錄入和修改的效率,也是作為軟體商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

12 工程上最需要的是管理溝通能力,其次是技術。工地上不需要專門養一個紙上談兵的軟體操作者。軟體很高端,但建築本質就是低端行業。

建築業有萬科,正如本來低端的漢堡薯條也能誕生麥當勞這樣的公司。在好像更「高端」的製造業,中國有太多十幾個人的生產作坊,也有幾萬人的跨國公司。若說低端,只能說是企業,而不是行業。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數字化方面,建築業是比工業落後的。對於工地上的管理者來說,「能喝酒能要錢」或許確實非常重要,但技術進步是公司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項目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管理者,要管理還是要技術,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紙上談兵」也是BIMBOX非常不看好的做法,無論是學習BIM,還是其他的技術,不深入到一線去了解實際情況,只會擺弄一下軟體,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難生存的。

13 你們可以了解一下德國RIB集團的ITWO軟體,了解完之後,你也會覺得這篇文章確實像廣告了。

確實,軟體方面,ITWO作為RIB在施工管理階段的核心產品,也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目前在國內有中建四局、廣東浩和等企業正在應用ITWO,國際上大型承包商也有很多在應用。

不過以BIMBOX的習慣,在沒有把一款軟體完全搞清楚之前,不會隨便放出幾百字的文章來籠統的說一下好壞。

值得一提的是,ITWO是基於國外規範、承包體系和施工管理體系設計的,國內的建築業環境、承包體制、施工企業管理水平和國外有所差距——這並不代表國外的軟體不能用,而是會有一些麻煩。

具體的優劣勢對比就不展開了,我們會在搞清楚之後負責任的慢慢給大家說。

至於廣告嘛,在Revit已經佔據了國內絕大多數市場的前提下,BIMBOX還站出來講Bentley系列和ArchiCAD,如果這樣軟體商就能給廣告費,那自然是極好的!然而——並沒有……

如果哪天我們真的承接了廣告,也會做得赤裸裸的,告訴大家我們找到活路了,快來幫忙捧場!在那之前,BIMBOX還是安安靜靜的當一名稱職的BIM知識搬運工吧~

* * *

以上就是我們對《BIM軟體江湖 | 軒轅弓廣聯達BIM5D》這篇文章的補充,感謝後台小夥伴們認真的思考和留言,希望能給你一點有價值的參考。

有態度,有深度,今天就聊到這兒,咱們下次再見!

推薦閱讀:

想自學revit結構,請問有什麼參考書推薦的嗎?或者有什麼其他渠道?
實施BIM的三個阻礙
處理ImportInstance的擴充
2016年是BIM概念牛皮徹底吹破的一年么?
在Revit建模中布置支吊架有什麼方便的方法嗎?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