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能拍四部《泰坦尼克號》的錢,造了一艘遠洋郵輪

大家好,在剛剛過去的八月,我們完成了海陸空接力環球一周的新成就。

上海→紐約(飛機)

紐約→南安普頓(郵輪)

南安普頓→倫敦(汽車)

倫敦→上海(飛機)

環遊地球12天,就是這麼簡單。

這次,我們乘坐的是來自英國冠達郵輪的瑪麗皇后2號(QM2)。船上的體驗已經很厲害了,不過今天我們準備告訴你,打造這樣一艘船,是件更厲害的事兒。

為什麼要建?

來自泰坦尼克號的情懷

現在坐一次跨大西洋航線是稀罕事,畢竟一年也就只有那麼三四萬人有機會踏上這條航線(只有QM2在運營,且一年只有十幾個班期)。

但時間倒退60年,船可是跨越大西洋唯一的方式。

作為遠洋郵輪的鼻祖,冠達郵輪曾經在這個領域不可一世。

第一艘遠洋郵輪 RMS Britannia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58年的秋天,第一架跨大西洋商業客機誕生了。

從美國到歐洲的旅行時間就這樣從5天縮短到了15個小時。

曾經輝煌的遠洋郵輪迅速成為了明日黃花,不少老牌公司轉型做起了度假型郵輪。而到了20世紀末,全球還在運營跨大西洋航線的郵輪,只剩下了冠達旗下的Queen Elizabeth 2。

媒體已經在宣告遠洋郵輪的沒落,彷彿QE2退役之日就是這個行業完結之時。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逆的歷史進程,直到……一部電影的上映。

《泰坦尼克號》引起了大眾對跨大西洋航行的興趣,而這股懷舊之風也影響到了郵輪界大佬嘉年華總裁Micky Arison。從這種懷舊情節中看到商機的他,買下了舉步維艱的冠達,準備建造一艘有史以來最大最豪華的遠洋郵輪。

關於 Micky Arison 家族的傳奇故事,可以看這篇:超勵志!郵輪界首富年輕時也曾這麼衰

40年唯一遠洋郵輪

從8萬張圖紙開始

為了打造這艘近40年來的第一艘,也是歷史上最大的遠洋郵輪,設計師們畫了8萬多張設計圖。

Arison找到了曾經打造過傳奇遠洋郵輪Normandie的法國造船廠Chantiers de lAtlantique(大西洋造船廠)來建造QM2,這家船廠從名字上都與QM2的建造初衷相契合。

從2002年1月26日切割第一塊鋼材,到2003年12月23日QM2駛出船廠,3000多位工人為了這艘船工作了近兩年時間。

下面這些關於瑪麗皇后2號的數據也許能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工作:

使用了30萬塊切割完整的鋼板

超過1500公里的焊接

1000多萬顆鉚釘

安裝了2500公里電線

500公里輸送管、總管道和水管

9000個喇叭

80000個照明燈

25萬平米的地毯

20萬公升的紅黑兩色油漆

上面所有這些努力,共同造就了一艘有泰坦尼克號3倍大的史上最大遠洋郵輪。而建造她所用的8億美元,是電影《泰坦尼克號》拍攝成本的4倍。

一張圖了解QM2的大

當然,除了是當時的世界最大,她還是當今最快最穩的郵輪。

最大遠洋郵輪

戴著枷鎖舞蹈

想要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身形過於龐大,建造時,QM2被分成了98塊重達600噸的模塊,每塊分別建造。在工廠里先將粗鋼焊接成型,再到室外進行組裝,整個過程就和搭積木一樣。

關於巨型郵輪是如何建造的,可以看這篇:造郵輪比造航母難?其實跟搭積木差不多

完工後的QM2長345米,高72米,水線寬度41米。這些數據可並不是憑空而來的。

Micky Arison的願景是建造當時歷史上最大的郵輪,而作為一艘準備運營往返於紐約南安普頓之間的遠洋郵輪,QM2的設計還必須顧及到以下三個限制:

1. 高度不能超過紐約的韋拉扎諾海峽大橋

2. 長度不能超過南安普頓附近的轉向區

3. 寬度不能超過巴拿馬運河

前兩個條件好理解,分別對應著跨大西洋航線的兩個港口。而巴拿馬運河的限制,則是為了冠達郵輪每年1月的環球航行而定。

寬度為33.5米的巴拿馬運河連接著太平洋和大西洋,在環球航行中如果不想多走15000公里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風浪比大西洋還要兇險很多倍),巴拿馬運河就是必經之路。

然而就像大家看到的,QM2的寬度最終還是超越了這個限制。

原因?

Micky Arison想讓船上50%以上的乘客都擁有獨立陽台,畢竟在海上連漂七天還沒有陽台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又不影響船的穩定性,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原來的設定,加寬船身。

所以,能在這樣的陽台看海的我,一定要感謝冠達老闆的堅持。

圖片攝影:攜程郵輪 鄭夢涵

最快郵輪

目標速度30節

為了在一周內橫跨北大西洋,一艘遠洋郵輪必須擁有高達30節的航速。而正常的度假郵輪,最高航速一般在22節左右。

乘風破浪的快

想擁有這樣的速度可沒那麼容易。首先,你要有4個巨型的柴油引擎。

這種引擎的活塞直徑將近半米,而每個引擎中會有16個這樣的活塞。馬力全開時,它們能製造1700萬瓦的馬力,是英國雙層巴士的80倍。

然而,這隻夠讓船速達到24節。

所以,智慧的設計師創造性地為QM2帶來了一個燃氣渦輪機。沒錯,就和你家汽車的渦輪增壓差不多,只不過這個超級大,和波音747上的一樣。它能為QM2多提供50%的動力。

為了減少在水中的阻力,在逆流時也能全速前進,QM2把船頭底部用來減少波浪阻力的球鼻艏增長了2米,變成了全球最長的12米。

船長正站在超長球鼻艏上

光速度快是不夠的,為了在南安普頓外狹窄的轉向區靈活移動,QM2還安裝了4個方位轉向器,其中有2個能360度旋轉。

這也是這艘船能原地轉彎,還能倒著開的原因。

最穩郵輪

抵禦16米巨浪

郵輪的穩定其實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安全,也就是保證船體不被風浪破壞;其次是舒適,即便船外驚濤駭浪,在艙房裡也能如履平地。

嗯,就是類似這樣的浪

QM2這兩點都做到了。

大西洋上在冬季時的浪高可能達到16米,為了保證乘客和船員的安全,她用厚28mm的鋼板打造船身,厚度是一般度假郵輪的兩倍。

除了材料本身的堅固,QM2還在工業設計上盡量減少風浪對船身的影響。

這一點在前期可是進行了不少模擬實驗的

首先,是她超越前人想像的喇叭狀船頭。

向內彎曲的形狀,能夠向兩側排開正面的海浪,進而減小船體正面受到的衝擊。

其次,是船頭甲板的消波塊。任何湧上甲板的海水,都會由這兩條防線導入海中。

而為了保證乘客們在巨大的風浪中不暈船,QM2還使用了加大的穩定翼。它們能在30秒內為船底增加6米的寬度,在行駛中如同翅膀一樣為整艘船保持平衡。

這四隻穩定翼能為QM2減少9成的顛簸,比她的前輩QE2還要穩定2倍。

這艘又大又快又穩的船,不僅延續了遠洋郵輪的生命,也點燃了歐美大眾對郵輪黃金年代的熱情。她復古典雅,如同從電影里駛出;但同時,她的建造過程,也是現代科技的一座豐碑。

正如你所見,今天文章里的動圖來自於《偉大工程巡禮:瑪麗皇后2號》(Mega Structure:Queen Mary 2)。

這個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系列紀錄片,就是為了展現人類偉大工程的建造始末。與瑪麗皇后2號相伴的,還有磁懸浮列車、迪拜帆船酒店、北京水立方這樣的大型工程。

而就我們這一個航次的體驗來說,瑪麗皇后2號,完全擔得起「偉大」這樣的形容。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國際郵輪中介公司?請問中遠集團跟皇家加勒比解除合作關係了嗎?
如何申請去國際豪華郵輪(如:歌詩達等)上工作?工作種類都有什麼?待遇如何?
皇家加勒比公司的郵輪「海洋量子號」乘坐體驗如何?
測評~這是一份郵輪清單,看完你就會選郵輪了~

TAG:出境旅游 | 邮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