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痛人性的心理研究:你熟悉的事物,正一步步摧毀你
1、
不久前,讀者小萌給我發來一條消息。
她說看到我文章配圖經常是動漫圖片,感覺我不排斥二次元。可網上和現實生活中到處是對COSER的攻擊和謾罵,她感覺很委屈,希望聽聽我的意見。
接著她發來一個問題,是關於「如何看待COS零花錢援交?」
所謂COS零花錢援交就是,打著COSPLAY的名義做性交易,提問者還給出了截圖。
讓小萌無比傷心的是,網友的評論對COSER極度不友好,都在嘲諷「COS圈亂,90後二次元不懂事帶壞社會風氣,年紀輕輕就出來」賣等,點贊還很高,都過千甚至近萬。
前段時間,北京地鐵上有大媽狂罵COSPLAY女孩穿的太暴露,把孫女給帶壞了。
有人用孔乙己改編了段子——「COS圈援交不能算援交........」
有人把網上流行的警察與嫖客對話的段子改了改。
有人談到了性教育的匱乏,日本文化的侵襲,家庭教育的缺失........
關於這個事情我請教了好友老桂頭,他是一個資深民警,也是我關於社會醜惡現場的人生顧問。
老桂頭告訴我,這是一種打著COS援交旗號的網路詐騙。
首先進群要交五塊到十塊不等的費用,之後你聯繫到援交女後,她會讓你交訂金,等你交了訂金後,就拉黑你。
這裡面根本沒有所謂的援交女,屏幕背後都是男的。
既然答應小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能完全相信老桂頭,我決定實驗下。
我交了五塊錢進入所謂的本地「零花錢群」後,發現是個死群,根本沒人講話,而且成員基本都是男的。於是我問管理員,管理員說這個群被相關部門盯得緊,想要資源得進高級群。
如何進高級群,自然是再交三十塊。
進了高級群後,沒過多久,有女孩來問我了,是否是金主?
女孩給我發來了基本信息和照片,照片上女孩COS的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命運長夜裡的Saber醬。
有了老桂頭的提醒,我自然多個心眼,我把她給我的照片放到百度搜索圖片出處。果然這是一個知名COSER的作品,我問了下她的藝名是什麼,她回答了我,當然和圖片作者是對不上的。
我暫時不想戳穿她,饒有興緻地問她如何交易。果然,她說要保證誠意的話,先交500訂金過來。
接下來不用再試了吧,我沒回她,過一會她打了個問號過來,之後我發現自己被拉黑了,接著被踢群了。
接著我網上搜索了一些信息,發現很多自媒體人也親身實驗過,經歷和我差不多。
最後我告訴小萌,讓她不要再難過了,這不過是打著COS旗號的詐騙而已,多數回答者可能沒詳細調查,他們的話不用放在心上。
小萌傷感地說了一句:亂的不是圈,而是人心。然後她又發了自己的COS照給我,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不僅與角色神似,還多了一份現實的可愛。
半個小時就可以了解清楚的事,為何對於很多人來說,卻是那麼難呢?
2、
今天我要談的,並不是要消除偏見,而是人在思考中,會陷入一個陷阱叫「可用式啟發」。
網路詐騙者就是利用「90後很亂」這個大家熟悉並共識的理念,設立這樣的群來騙取訂金。
我們在判斷一個事時,會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感覺所迷惑,忽略調查未知信息的重要性,從而我們會得出一個偏頗的結論。
一個知名美國教授曾經來國內高校交流,有位年輕有為的副教授M給他打了招呼,隨行的翻譯人員是英語系的志願者,志願者向美國教授介紹這是一位「vice professor」。
顯然志願者用錯了詞語,副教授的翻譯方式是「associate professor」,志願者以為副總統是「vice president」,就把「vice」理解為副,實際「vice」的意思是不道德的。
於是美國教授以為學生暗示他,M是「不道德的教授」。開會的時候,M坐在第一排,教授理解「他心裡有鬼」。
接著在聊天中,其他人談到了M的一些事,但教授幾乎都把這些事看作是壞人的象徵,「不道德的教授」有了更多東西佐證。
一個偶然的原因,翻譯誤會解開了,教授對M心生歉意。
教授晚上睡覺前再把M的行為思索了一篇,突然覺得,他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用專業術語來講,這就叫「認知失調」,在評價一個人時,某些感覺壓制了理性的大腦思維,使得後面的判斷全部走了歪路。
《隱性邏輯》一書中,心理學家傑弗里.哈道克做了一個實驗,他讓一組人回憶六個體現自己自信的事例,回憶過程很快,測試者在結束後表現出自信滿滿。
另一組人要求回憶十二個事例,回憶過程不是很順利,大多數人沒能在時間結束前完成。於是他們認為自己自信心缺乏,開始懷疑人生,開始自怨自艾,實際上他們基本都回憶出了六個以上。
可見,即便是我們貫穿一生的自我評價,也被當時的感覺所欺騙,它阻止我們對事情的全貌進行了解,始終處於偏見和拒絕的狀態中。
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被自己的原有思維帶進死胡同,漸漸地拒絕新生事物,也漸漸被新生時代拒絕。
3、
在我還是中學老師時,我也是排斥COSPLAY的,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務正業,「貴圈真亂」的思想也深扎在我腦中。
直到我遇見了「皮城女警」,一個喜歡COSPLAY皮城的女孩,雖然這段愛情早早的夭折了。
但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COSPLAY愛好者們,在穿上偶像裝扮時,會把心中偶像的某些性格和意志品質帶到自己內心,成為一種精神支柱。
所以我的網名帶著劍聖兩字,即便我不用穿劍聖衣服,我也明白「真正的大師,永遠都懷著一顆學徒的心」,「不要害怕未知的事物」等道理有多重要,因為這就是我自己的話啊。
用戀愛學的話說,皮城姑娘給我完成了一個「賦格」,即她把自己特長的東西,轉移了一部分給我,形成了一種羈絆,而這種羈絆成為了我的力量。
用心理學的話說,我打破了我原本的人格面具,用新事物整合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釋放了真我,完成了成長。
人格面具是心理學大師榮格的重要理論。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人格面具,或者教師,或是學生。我們把自己的本性壓制在人格面具下,用一個職業性的外在身份贏得社會認可,這就是我們主面具的功能。
但一個人若是過分、刻意地展現自己的主面具,就容易迷失自我,對自己的內心情感和需要缺乏考慮,失去對新生事情的接受能力,變得茫然而缺乏獨立性。最終讓自己生活得疲憊不堪,心力交瘁。
對COSPLAY偏見太深的朋友們,確實扮演了一個好學生的角色,可這也使得他們失去了認識小萌這樣的好姑娘的機會。
馬雲說:「我過去看不起商人,現在看不起老師。」這話我非常理解他。
我身邊的很多老師,時間干長了,越來越不能容忍學生的個性,把自己逼的很辛苦。課越上越少,但對學校的要求則越來越多。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中,叫苦連天。你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抱怨工資低。
我說,他們可以嘗試下上網路直播課,我上一次門票兩塊錢,可以賺到7000。
對方肯定說,這個我們不行,只有你行。
過幾天,你會聽到他們的評價,網路直播課在他們心中是「電線杆上貼的狗皮膏藥廣告」。其實,我很想告訴他們,他們說的那東西,幾乎快退出時代了吧!
榮格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打破人格面具的過程,然後把其他面具統合到整體人格上。
4、
有款遊戲叫虛擬人生,主角要打敗魔王,就得在人生中經歷各種職業,每個職業都會給主角帶來一種特性,整合了這些特性,才能去挑戰魔王。
所以我在努力當一個斜杠青年(高校教師、作家、主播、電競選手、COSPALY愛好者、咖啡師、貓學家),很多職業不是用來賺錢,而是用來給我提供一種不同的思維。
我不能嘗試的職業(類似警察),我則會有老桂頭這樣的顧問,我會加強和他的羈絆,從中學習經驗。
霍夫曼斯塔爾說過:阻止你認識陌生事物的,就是陌生本身;妨礙你理解熟悉事物的,恰恰是熟悉。
人性這場遊戲,你有個秘密的協助者,那就是「真正的你」,他是一個無限的自我,擴展的自我。
所謂真正的你意味著:整合了多重面具,遠離「應該」,不再去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再取悅他人,向著自我導向轉變,向著生成的過程轉變。轉向生存的複雜性,轉向對經驗開放體驗,轉向接納他人,轉向自我信任。
(文章如需轉載,請去同名公眾號,看轉載需知,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五塊錢丟了不心痛,為什麼用五塊錢買的甜筒掉了就很心痛呢?
※情商太低不會說話怎麼辦?
※害怕看到優秀者、更害怕看到他們努力,以至於很焦慮難以維持自我專註,請求老師們分析我的心理?
※轉變這麼難,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去做? | 編輯推薦
※優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什麼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