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華背後的生命深度

文/寶木笑

人們對於商品的看法一直是個複合的概念,商品的使用屬性雖然極為重要,但很多時候使用屬性之外的屬性卻決定著人們最終的消費選擇。特別是在工業化和後工業化時代,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都讓商品在使用屬性之外的附加屬性越來越成為人們更為看重的東西。如果要對此舉一個便於分析的例子,那麼人們對奢侈品的消費也許再恰當不過。奢侈品這種商品自出現之日起,便不再是單純的使用屬性的出賣,它從一開始就混雜著背後更多的因子,當然也包括人們對這種極為特殊的商品的複雜心情。

這種複雜也包括我們對奢侈品和奢侈品消費的很多誤解,在我們的文化氛圍和傳統觀念里,奢侈品是帶有先天「原罪」的。這種動輒比同類商品價格高出千百倍的商品,最大程度激起了我們的「義憤」。一方面是對其價格的憤怒,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使用屬性相同意味著價值在本質上的一致,比如一個手包就是一個包而已,就是個裝東西的袋子,我們的觀念里是不能容忍相同屬性下,有的手包要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民幣的情況出現的。另一方面,我們的憤怒源自己身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在我們的骨子裡,奢侈品是屬於皇親國戚的,他們可以用奢侈品更可以大談奢侈品,但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白領工薪族甚至中產階級,那麼這種對奢侈品的嚮往是極為容易遭到指責的。

路易威登男包

在這個意義上,陳星星的《奢侈的理由》絕非一本僅僅介紹奢侈品歷史和現狀的書。表面上,《奢侈的理由》整理出16個頂級時尚大牌的傳奇故事,包括它們如何創立,如何走出低谷,如何實現輝煌,品牌創始人、家族、設計師的逸聞趣事,經典產品背後的秘密等。實質上,正如這本書的書名,陳星星作為奢侈品史的研究者,一直試圖在生動揭示奢侈品之所以奢侈的緣由之外,用一種不著痕迹的巧妙讓讀者品味到那種奢華背後的生命深度,這樣就可以從根源上解釋為什麼人們要追求奢侈品,原來追求奢侈品和奢侈品自身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不堪。

當然,這個問題還必須從奢侈品自身遭遇非議的特殊屬性切入。奢侈品在人們心中最突出的屬性無疑是其昂貴的價格,嬌蘭、愛馬仕、路易威登、香奈兒、古馳、紀梵希、阿瑪尼等大牌想來我們早已領教了其令人咋舌的價格。但實際上,這還並未能夠完全激起人們的「同仇敵愾」,讓人們更加「憤慨」的是奢侈品的「費實用性」,即這樣高價格的奢侈品,其實用功能卻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其他便宜的產品和服務來替代。這在從小被灌輸了一腦子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和價格」關係的我們看來,完全是一種彷彿搶劫式的「漫天要價」。雪上加霜的是,現今社會在奢侈品消費問題上,確實出現了炫耀型消費和虛榮型消費的不良現象,部分乍富階層以此炫富,部分身家單薄的工薪階層以此滿足扭曲的虛榮心。如果說奢侈品有著自己的「原罪」,也許就是指的這種無法禁絕的連鎖消費心理吧。

只是絕大多數喜歡「義正辭嚴」地口誅筆伐奢侈品的看客,包括上面提到的兩類有著不是很好的消費心理的人們,其實都忽略了一個簡單但卻根本的問題:商品價格是個符合概念,並非僅僅由使用價值完全決定,越是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水平提高,其定價過程越是複雜。「不就是賣個牌子么」、「我買的就是一個牌子」是上述兩類對立群體的口頭禪,其實人們心裡都有答案,奢侈品的價值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滿足感而不是強調其使用價值。而這正是《奢侈的理由》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這本充滿著「正名」味道的書並未過多地糾纏奢侈品自身的描述,其側重點更多放在了這種奢華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底蘊上。

這種對「奢侈理由」的揭示有著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味道,同時也符合人們對自身生命深度不斷探索和追求的心理學模式。從絕大多數普通人角度談論生命的深度,往往首先要面對的是一種生存狀態的自我衡量。如果問現代人對生活更高的追求是什麼,也許很多人都能想到「品質」二字。那麼下一個問題就很自然了,如果拋開那些人們看不到的精神生活和內在涵養,在這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如何才能展示你的生活品質呢?如何才能讓人一眼就能覺得你的生活品質很高呢?也許最便捷和實際的途徑就是我們俗語所說的「行頭」,那是人們一眼就能看到(當然也有提鼻子就能聞到的東西),總之是一種直觀的外在。而奢侈品的品牌效應在此時就凸顯了其無與倫比的效率,人們可以一眼認出你這身「行頭」,從而猜想你的階層和你應該擁有的生活水平和品質。

這裡就延伸出一個重要的話題,也是人們客觀看待奢侈品需要克服的另一個重要誤區,即奢侈品不僅僅只是一個牌子,真正的奢侈品牌生產商絕非隨隨便便將商品貼個牌子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高價出售。《奢侈的理由》對16個頂級時尚大牌的製作工藝進行了準確的描述,這是很有必要的,在其中人們能夠初步感受到奢華背後並非僅僅是浮誇,更有著令人感嘆的匠人精神。嬌蘭為了生產一種對衰老有一定抵製作用的產品——御庭蘭花活力精華,研發團隊對100多種蘭花進行了研究,從中挑出3種,這些蘭花種子在瑞士培養,中國養植,法國生產,1千克蘭花根只能萃取1克精華。愛馬仕一直抵制機器流水線生產,愛馬仕的每一位工匠每周生產的皮包數量極少,從選皮、切割到縫製,每一步驟都精益求精,即使是一個金屬配件,也會反覆捶打、拉伸、磨光,為的就是要其發出「珠寶般的生命光彩」。

嬌蘭·御庭蘭花活力精華

在這樣的精雕細琢下,人們自然會從使用這些品牌中得到一種品質的享受,而這種品牌的信譽和知名度,同時也能達到讓周圍人相信其使用者生活品質水平的初步目的。但這顯然遠遠不夠,「品質」這個概念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仍然處於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的過渡帶,人們還要進一步在奢侈品消費中滿足自己更高的精神需求。如果對《奢侈的理由》中所列舉16個時尚大牌進行一個數據統計,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品牌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都有著家族傳統的傳承,這些品牌的歷史底蘊無疑都是厚重的。嬌蘭家族橫跨了三個世紀,路易威登家族始於1835年,已傳至第三代,即使像迪奧、雅詩蘭黛這樣相對年輕的品牌,也都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了傳奇……這種歷史的厚重感,讓人們在消費這些品牌的同時,完成了一種潛意識的對外宣告:「我並非淺薄之人,我選擇的品牌也絕非淺薄之物」。

如果說潛意識中對淺薄的對抗,促使人們更樂於選擇時尚大牌,那麼更深層的身份焦慮和階層嚮往則讓這種選擇更加堅定。在《奢侈的理由》所講述的時尚大牌的歷史中,皇室和貴族一直是其中最有分量的部分之一。1853年,嬌蘭為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調製皇家香露,從而被獲准使用皇族標誌的蜜蜂,這隻蜜蜂至今還可以在嬌蘭的包裝上看到。愛馬仕在創業初期階段,經過長年積累和積極的努力,也躋身了「御用商人」之列。在20世紀,著名的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里和古馳結緣,而黛安娜王妃和范思哲一生的友誼更為世人稱道。書中16個時尚大牌,大多崛起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前半葉,而那正是人類社會階層發生急劇變化的時代,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已經逐漸成為最富實力的群體。他們嚮往個人的成功,更渴望擺脫自身不夠「顯貴」的出身,奢侈品背後的這種歷史積澱讓其得到了某種心理補償。

格蕾絲?凱里王妃和古馳品牌

黛安娜王妃和范思哲品牌

比起這種身份焦慮和階層嚮往,當代的人們卻想要擁抱奢侈品牌背後更多的東西。20世紀後半葉,諸如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的階層感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個性解放和對生命深度的嚮往,這是後工業時代特別是如今互聯網時代類似「賽博朋克」般的個體焦慮感。在這個意義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其實崇拜的是時尚大牌的內涵和精神,他們需要通過這種媒介持續地獲得個體的存在感和新的生命領悟。從瑪麗蓮?夢露向世人宣告「我只穿香奈兒5號入睡」開始,香奈兒5號香水逐漸成為一種傳奇,她的流行甚至曾達到了全球每半分鐘就能賣掉一瓶的程度。但香奈兒世界最讓女人著迷的是其締造者香奈兒女士一直強調的「香奈兒精神」,即在香奈兒的世界,女性是絕對的主角,我的魅力遠遠不是性的挑逗,而是傲然獨立的氣場。香奈兒為女性構建的這個自由、優雅、獨立的美的世界,也正是世人對香奈兒女士著迷的地方:那不是常見的風情萬種,也不是神秘詭異,而是一種直指人心的精神力量。

瑪麗蓮?夢露為香奈兒5號所做的廣告已成經典

紀念香奈兒5號系列廣告中的布拉德·皮特

在這樣的心理邏輯下,奢侈品自身這種充滿著故事張力的內涵精神很容易實現符號化。就像提起紀梵希,人們一定會聯想到奧黛麗?赫本,當他們首次因為《龍鳳配》而相識時,紀梵希26歲,赫本24歲,從此兩人開始了一生的友情。更為重要的是,紀梵希的「女人不是單純地穿上衣服而已,她們是住在衣服裡面的」女裝信仰和赫本不謀而合,人們永遠不會忘記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那一襲小黑裙的形象,紀梵希和赫本共同打造了時尚界永恆的「赫本風格」。而提起巴寶莉,人們馬上會想起《卡薩布蘭卡》中的亨弗萊?鮑嘉,那件卡其色的系帶風衣讓其穿出了上世紀最有男人味兒的驚鴻一瞥,從此也成為英倫范兒的符號。

赫本經典的小黑裙形象

《卡薩布蘭卡》中的亨弗萊?鮑嘉身著巴寶莉卡其色系帶風衣

因此,在有意和無意間,真正傳世的奢侈品牌往往都超越了自身的商品屬性,它們的存在更是為了詮釋一種生命的深度:作為芸芸眾生中的個體,我仍然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去深深地品味人生的價值。這個價值並不是表層的炫耀和虛榮,而是一種與城市化急劇擴張帶來的單調平庸進行一種無言的抗爭。那些將「崇洋媚外」、「愛慕虛榮」等大帽子武斷地扣在所有奢侈品消費者身上的行為,其實漠視或誤讀了奢侈品生產和購買行為的深層動機,矮化了其中所蘊含的建構自我、反抗庸常、呼喚生活的審美品質和精神訴求。

在《奢侈的理由》中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那就是那些時尚大牌的創始人往往出身貧困,但卻身懷絕世才華,意志堅強。雅詩蘭黛的創始人約瑟芬?埃絲特是一個家境很一般的普通猶太女孩,從小就拚命想擺脫猶太移民身份,成為一個百分百的美國人。後來的她成為了「美國夢」的代表,1998年《時代》周刊評選的20世紀2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天才中,她是唯一入選的女性,她的名言被全世界的女人奉為座右銘。但直至暮年,約瑟芬?埃絲特仍然經常提起自己在年輕時的一件往事:那時她在紐約一家時尚美容店打工,一次她看到一位顧客的衣服很漂亮,於是彬彬有禮地詢問這件衣服是從哪裡買的,但那位顧客卻輕蔑地說:「告不告訴你又有什麼差別呢?反正你永遠都不可能買得起。」約瑟芬?埃絲特滿臉通紅地走開了,但從那天起,她如《亂世佳人》中的郝斯嘉一樣握著拳頭,時時刻刻告誡自己:

「永遠,永遠,永遠不會再有人能那樣對我說話了。我向自己保證,總有一天我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珠寶、華麗的藝術品、精緻的家居——一切的一切。」

永遠的傳奇——雅詩蘭黛創始人約瑟芬?埃絲特

每天如沙丁魚般擠在公交地鐵里為了生計奔波,每天要面對格子間中無窮無盡的勾心鬥角和頻繁加班……我們就這樣漂泊在異鄉的水泥森林,抬望眼卻是各種二代的紙醉金迷,我們漸漸明白不公平才是社會的常態,生活和生存雖然僅僅一字之差,對我們而言卻好似從腳下到月亮的距離。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有著自己小小的夢想,哪怕這個小小的夢想在別人看來可笑而虛榮。《慾望都市》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主人公凱麗在逛街時遭遇搶劫,性格堅強的她奮起反抗,並對著強盜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詞:「那不是包,那是巴蓋特」。那是一款奢侈品大牌芬迪1997年推出的「法棍」手袋,細長可愛,宛如法國的長麵包,一直暢銷至今,在凱麗心裡,那確實不僅僅是一個包,而是她夢想的一部分,見證著她生命的光芒。

「Its not a bag,its a baguette!」

誰也沒有權利貶低別人的夢想,更沒有權利嘲諷別人的選擇。比起整日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卻到處散布平庸生活觀的人們,那些默默忍受生活重壓、卻依然咬牙努力攢錢買包包的小小白領其實更可愛,也更可敬。那個價格不菲的包包就像我們兒時好不容易央求大人買來,然後就一直攥在手裡的玩具一樣,有著我們自己才會知曉和明白的故事和苦辣酸甜,小小的我們在其中時刻感受著那小小的溫暖。雖然也許我們都不能成為雅詩蘭黛的創始人約瑟芬?埃絲特,但我們並未被生活磨去稜角,抹去生機,因為我們至少能夠坦然接受自己內心的慾望和渴求。可能那一件衣服、一個包包、一支唇彩、一瓶香水……我們現在都只能在櫥窗外或手機前無奈仰望,但那畢竟是一個小小夢想的起點,也許我們終有一天將擁抱那奢華背後的品質生活。因為我們了解那其中的生命深度,而對於我們自身,那更是生命的張力——我就是自己的傳奇。

—END—

————————

更多文字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寶木笑說(baomuxiaoshuo)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讀書生活。

推薦閱讀:

偷偷問,別人家的女盆友,也買這麼多包嗎?
世界上比較頂級的手錶品牌分別有哪些故事呢?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覺得高端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好?
thom browne和rick owens品牌為什麼在圈子裡這麼火?
最可怕的是:你一邊吃土一邊背著高仿包

TAG:书籍推荐 | 奢侈品 | 消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