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君子必慎其獨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第一個「惡」是動詞,厭惡的意思。第二個「惡」是形容詞,不好的意思。第一個「好」是動詞,喜歡的意思。第二個「好」是形容詞,美好的意思。「謙」是滿足的意思,「慎」是謹慎的意思,「獨」是指內心幽暗的地方。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誠其意的人,就不要自欺,就是要像討厭惡臭一般,是真的切切實實的討厭,又像喜歡那個美好的景色一樣,內心是真實的喜歡,這就是內心的自我滿足。所以修心的君子一定要謹慎地對待內心的那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幽暗之處。

之前我們通過「窮究」發現所有的情緒都會讓自己的內心不正,那怎麼才能讓自己的情緒消亡呢?《大學》教我們「自謙」,「毋自欺也」,也就是說不要壓制自己的觀念,內心真誠了,情緒也就消亡了,人生也就幸福了。因為真誠地做人做事,人生自然也就比較容易成功。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自欺。

比方說,我過去有心理障礙。但是因為虛榮,我總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心態很好,時不時表現很陽光的樣子,這就叫自欺。再比如過去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明明自己出生在農村,別人問我的老家在哪裡?我總是說自己是九江市的,這也是自欺。

自欺的例子很多。這位同學的家在四川巴中,我們同她說:「同學,我們下次去巴中找你玩。」 這位同學可能認為大家說著玩的,立刻回答說:「行,歡迎大家。」過了一些天,我們十幾個同學真的去了,一看到這麼多同學,她左右為難,如果要招待需要花不少錢,不招待又害怕被大家說摳門,這種矛盾心態也是自欺。

人們有時會像鴕鳥一樣,鴕鳥一見到敵人就把頭扎進沙堆里,以為這樣就沒有危險。人也一樣,總是用自欺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以為把自己不好的地方遮住了,自己就會安全,自欺的行為無疑是欲蓋彌彰。

真正的安全和幸福是自謙,因為內心始終是滿足的。很多人以為聖人很累,其實聖人是最幸福的,因為聖人什麼時候都能做到內心滿足。

自欺和自謙是可以轉化的。無論自己處於什麼狀態,只要你想改變,你都可以把自欺轉變成自謙。那怎樣才能讓自己由自欺變成自謙呢?我們還是以這位巴中的同學為例,說明自欺到自謙的轉變過程。

在大家向自己提出來巴中玩的時候,如果你真的不想大家來,就同大家說:「你們不要過來,因為我是老師,教學任務很重,怕沒有時間招待好大家。」這就是自謙,所以自謙不一定就要做好事,拒絕別人也可以是自謙。

如果自己已經答應大家,最後大家也真的來巴中了,這個時候也可以做到自謙。既然同學們來了,心裡踏踏實實的,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條件,你對同學們說:「我們家裡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只有農家菜,大家不要嫌棄哈。」然後在屋後菜地里拔幾個蘿蔔、萵筍,扯幾窩白菜,高高興興地招待大家,這也是自謙。當然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好,也可以拿出臘肉、香腸來招待大家。你怎麼做都是心滿意足的,內心都是幸福的。所以自謙是不需要條件的,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讓自己自謙。

如果你內心不是自謙,你做了好事也是自欺。我來舉幾個做好事卻是自欺的例子。

八十年代初期,我因為想學英語,總是想同外國人接觸。有一次,一位英國人想去九江的四碼頭上船,我就想幫幫他。但是九江的煙水亭到四碼頭還有一段距離,自己陪這位英國人走了一陣子,因為天氣炎熱,自己都有些不耐煩了。雖然最後把別人送到了四碼頭,但因為內心有一些不情願,自己這個做好事的過程就是自欺。

還有一次,我在美國留學期間,當時剛開始心靈成長,試著學會給他人愛。有一天,看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在乞討,我就給了她一美元的硬幣。當我給完她錢的那個瞬間,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於是內心有一些興奮,這其實也是自欺。為什麼這也是自欺呢?因為做好事並不是因為想幫助他人,而是「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的這個念頭在推動著自己的這一行為。

修心是人生的幸福課程,修心修好了你做什麼事都是自我滿足的,人生自然就很快樂。很多人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問題來到中心,一旦心修好了,你什麼事情都變得自我滿足了,內心踏踏實實,你還覺得人生有問題嗎?

這裡要說明的是,大家千萬不要誤解為討厭那個惡臭和喜歡那個美好的景色就是自謙。因為大部分人沒有修心,曾參只是為了便於說明問題才這麼舉例的。嚴格意義上說,討厭那個惡臭和喜歡那個美好的景色也是自欺,因為此時內心情緒的產生就背離了真實的天性,關於這個問題,在後面我們還將做更深入的討論。

再說「慎其獨」。過去的解釋都是說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這種解釋是片面的。為什麼說這種解釋是片面的呢?因為這種解釋更多地強調行為,殊不知一個人的行為不能反應一個人的內心,因為相同的行為背後可能有不同的思想。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行為和心理往往是一體的。此時,從其行為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內心是不是自欺。但是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行為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內心。所以慎其獨不能僅僅說是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真正的慎其獨是通過修心,逐漸培養自己內觀的能力,通過培養心機一發動,是自欺還是自謙,你就能覺知,所以對待內心要慎之又慎!這才是慎其獨。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慎其獨」,這幾個字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法門,這個法門就是「轉念」法門,所有的轉念只有修心到「慎其獨」才有可能,沒有修到「慎其獨」,你想轉也沒有辦法,念頭看不清楚,轉念就是一句空話。

「慎其獨」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你是獨立還是依賴,是快樂還是悲傷,是貧窮還是富有,所有的文章都在這三個字上。一個人只有到了這個點才能真正把握了自己的生命,才可能做回真實的自己。

儒家說的改命,其竅門就在這裡。心理學界常說人生是內心的外化,你有什麼樣的思想,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你的人生或光明或灰暗,皆是來自人們不能識別的潛意識思想。沒有修心的人通常思緒奔逸,天馬行空,但這些內心的活動自己並不知道,人生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一旦「慎其獨」了,每個思想都是全天候被監視了,你想人生有什麼命運,你只需要擁有什麼樣的思想就可以了,你有了這個能力,你說你的命運能不變嗎?

「慎其獨」又是凡聖分界點。一個人是凡人或者聖人,他們的差別就體現在這一念之差,當然也可以說是念念之差,如果能夠把所有的觀念做到「慎其獨」,你也就是聖人了。

世界上有兩個空間是寬廣無垠的,一個是現實中的浩瀚無垠的太空,還有一個就是深邃的內心空間。在人們的頭頂上的蒼穹,人們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世界上一些宇航員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迄今為止,人們對太空的探索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因為太空的空間太寬廣了。和我們近在咫尺的內心,雖然距離與我們很近,但是人類對它同樣很陌生,就如同人類不了解太空一樣,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真正能透視了自己內心,因為它的空間太深邃了。


推薦閱讀:

【那些曾走入我生命的文字】5
【大學之道】推已及人才能教育人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