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只知道莫高窟,但敦煌的崛起還有更多希望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來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千年敦煌,中國西北樞紐的希望在哪裡?地球知識局本文為我局的第272篇觀察文章
今天我們講講敦煌的故事
文字:冷夜寒星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漢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處。不得不說,敦煌這個響亮的名字,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現今行政建制上敦煌只是個小小的縣級市,但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卻仍然令「敦煌」這個名字如雷貫耳。
一座西北邊城何以在歷史的長卷中引人矚目?今天的文章就從敦煌的地緣格局說起。
車馬相交錯
歌吹日縱橫
敦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北面的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南面則是與祁連山相連的阿爾金山。
連接著河西走廊與新疆的敦煌
這種東西向走廊通道地形是河西走廊向西的延伸,但是這樣的延伸也差不多止步於敦煌。西面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不易穿越的地形阻隔。
其實河西走廊的延伸
嚴重依賴於祁連山的水源
正是這樣的地形,才成就了敦煌的誕生和它在古代社會的繁榮。
向東經河西走廊可抵中原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向西,北穿戈壁可抵吐魯番盆地和準噶爾盆地,西逾沙漠可到若羌、和田等南疆地域;南越阿爾金山可至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
這樣的通道節點位置使敦煌成為了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絲綢之路的興盛與衰落也深深影響著敦煌的繁榮與沉寂。
漢武帝征服匈奴後,於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設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
西漢河西四郡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莫高窟壁畫
絲路上的商隊
後又從令居(今甘肅永登)經敦煌直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修築了長城和烽燧,並在敦煌設置了陽關、玉門關,以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其中玉門關所扼守是西去吐魯番的北路絲路通道,而陽關扼守的則是西去南疆的南路絲路通道。
敦煌成為當時的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被譽為「華戎所交,一都會也」。
玉門關遺址
陽關遺址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兩漢時期,中原王朝強盛時便從敦煌進擊西域,受朝於西域各國;衰落時收兵於河西四郡,勉強維持著對少數民族的羈縻統治。
敦煌能夠成為絲路交通樞紐,除了有交通優勢外,附近的綠洲農業條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座邊陲小城的農業能夠自給自足,還能滿足來往軍隊商賈所需。
敦煌的母親河——
黨河是維繫敦煌綠洲的生命線,敦煌的大多數人口和農業種植區域也都分布在黨河的沖積扇上。
在古代,黨河作為疏勒河的一條支流,與疏勒河的幹流匯合後,流入敦煌西北方的哈拉湖。(而如今的哈拉湖早已乾涸,黨河和疏勒河尚未交匯,就因缺水而各自斷流了。)
乾涸的哈拉湖
東晉十六國時期,河西走廊上的前涼政權曾將治下一州的首府,設在敦煌。此時因少數民族南下,大量漢族人口向外遷,安定的河西走廊成為了他們的目標之一。
河西走廊上的樞紐敦煌,於是像世外桃源一樣迎來了大量遷入人口。這些遷入人口將中原的儒家文化、生產技術等也帶至了敦煌。
其中的一些謀士和將領及其他們的後代,幫助李暠於公元400年在敦煌建立了西涼政權。
東晉十六國時期
部分漢族南遷,部分漢族西遷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雖然西涼政權十分短暫,但是能夠支撐起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足見這一地區自成一體的經濟實力。
經過幾百年的紛爭,到了唐朝中前期,中原政府始終保持對西域的控制。敦煌在這暢達東西的絲路之上,盡享往來於交流帶來的繁榮。
北風吹云云四幕
歲盡窮陰苦寂寞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抽調西北軍隊前往平叛。來自青藏高原的吐番乘虛北上,將河西走廊和西域據為己有。吐蕃文化(藏文化)也為敦煌文化注入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大唐西域、西北軍內調馳援
吐蕃趁機入侵西域、河西走廊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851年張議潮率眾起兵趕走吐番駐軍,歸附唐朝。但是由於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敦煌無法與唐統治區域直接相連通。
孤獨的敦煌於是在一百年的歷史裡,和中原王朝保持著氣若遊絲的聯繫,守望在絲路。
通過與臨近的回鶻和于闐聯姻,敦煌人維持了安定的局面,直至被西夏佔領。西夏據有河西走廊時,為北宋西向貿易造成了障礙。
加上後來宋又戰敗於金,宋朝於是不得不加強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而減少西北邊境貿易。
敦煌與西夏
關於西夏佔據黃金通道
卻又被通道壓垮的故事
《寧夏地緣格局》
在蒙元帝國主持的一體化中,陸上絲綢之路仍然保持了一段時間。但出於各種原因的阻隔,陸上貿易通道的衰敗幾乎不可避免。
元朝泉州海上絲路貿易的興盛和後來西方尋找開闢新航路,都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替代品。敦煌的衰敗在海洋時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到了明清兩代,敦煌進一步衰落。嘉峪關在明朝作為西部邊境的崛起,標誌著敦煌甚至失去了作為邊關的價值,逐漸淪入荒蕪。
敦煌,成為了漢文化留在西部荒野的一塊墓碑。
漢代留下的廢墟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一旦衰敗荒蕪的基調定下來,這種趨勢便幾乎不可逆。即使清康熙年間對西北用兵,曾短暫提振過敦煌的農業經濟,但這終究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閉關鎖國的年代,期待貿易再開的敦煌,終究失望了。
一部敦煌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在海運還不可靠、陸上又沒有勢力阻斷的年代,敦煌佔據著中國對外的黃金通道。那時候的敦煌,是西部璀璨的明星。
作為絲路樞紐的敦煌
可是一旦陸上貿易受到軍事壓迫而禁絕,或是在大航海時代之後陸上貿易的重要性下降,敦煌馬上就會陷入衰落。
歷史上這座城市的興衰,規律之清晰令人咋舌。
這一聯繫的指標,便是敦煌莫高窟。絲路繁華,營造就順利;絲路荒廢,營造就中斷。這場綿延千年的營造工程,與絲綢之路的興衰大有聯繫。
曾經的富麗堂皇
度跡迷沙遠
臨關訝月明
解放後,隨著玉門油田和酒泉鋼鐵廠的建設,玉門、嘉峪關作成為了西部的熱點。而身處西北深處的敦煌卻被人徹底遺忘。
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公路等重要的東西交通大通道都撇下了敦煌。
被撇下的敦煌?
但是坐擁豐厚歷史遺產的敦煌不會就這樣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在開放中迎來興盛的敦煌也會再次因開放而再次繁榮。善加利用現有資源,能讓敦煌在今後的發展中獲得更大的突破。
首先是利用歷史遺產發展旅遊業。
敦煌的多重文化特性,使之成為了很多已經消亡文明的保存地。不管是用作旅遊還是學術考察,敦煌都還有很多潛力有待開發。
早在20世紀初,莫高窟壁畫、藏經洞的發現就吸引了海內外的探險者前往敦煌。尤其是國外學者和探險家,在那個時代對敦煌表現出來的興趣遠超國人自身。
保羅·伯希和
法國語言學家、漢學家、探險家
1908年前往中國敦煌石窟探險
購買了大批敦煌文物運回法國
今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老館。
圖為保羅·伯希和在藏經洞內
敦煌壁畫中的唐僧禮佛圖
但作為一個具備高度附屬性的產業,旅遊業和學術服務很依賴總體經濟水平的高低。國窮民疲的年代裡,這兩個產業的發展難以形成氣候。
但在旅遊業突然成為中國服務業金礦的今天,敦煌的價值一下子就浮現了。敦煌機場、敦煌支線鐵路相繼投入運營,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敦煌,迎來了旅遊業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敦煌機場
莫高窟又一次上線
2016年,敦煌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64.76億元,占敦煌2016年全年生產總值的60.86%。敦煌的人均生產總值則達73987元,居甘肅省前列。
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敦煌的經濟支柱。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敦煌基礎設施的建設。
月牙泉
二是利用阿爾金山、柴達木盆地的開採業,使敦煌的經濟腹地得到延伸。
柴達木盆地西北部油氣資源豐富,但是生活環境惡劣,交通不便。在50年代油田開發初期開始,石油部門便選擇以鄰近的敦煌為出發基地。
青海油田生活基地所在的七里鎮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與敦煌市區沙州鎮面積相當的城區。作為青海油田三個基地之一,敦煌比格爾木離油氣開採區更近,比花土溝基礎設施和自然條件更好。
圍繞柴達木盆地的三大基地
敦煌的農業和服務業基礎,使之能向南輻射阿克塞、肅北和柴達木西北地區。敦煌也成為這一地區向北向東的運輸通道節點。
敦煌簡直是這一帶綠洲的盡頭
已經通車的敦煌鐵路和正在修建的格爾木敦煌鐵路必將加強敦煌與這一經濟腹地的聯繫。
敦煌至格爾木
三是扮演好甘肅省區域戰略的支點角色。
甘肅省在西北是樞紐性的省份,在整個西北的定位很高。位於甘肅最西陲的敦煌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是一個分界點。事實上,甘肅省也已經將敦煌列入全省八大節點城市之一。
甘肅與邊疆省份
這個支點的真正意義和敦煌在古代絲綢之路起到的作用非常類似。敦煌介於新疆和甘肅之間,定位相對獨立,進可以輻射周圍落後地區、退可以做強自身。
一旦新的甘肅省城鎮規劃落地,把酒泉、嘉峪關兩市併入,敦煌的發揮空間會更大。
一個新的敦煌,正追尋著它昔日的輝煌。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談談對王圓籙的看法?
※紋身圖案分享第五期 敦煌壁畫題材
※敦煌壁畫到底應不應該進行人為的干預和保護?
※為什麼敦煌不會被遺忘?地球知識局
※七月初去敦煌青海湖 穿衣 行李上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