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段子、社交和短視頻看搞笑文化的崛起

搞笑文化與人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在當下的互聯網環境中,用戶獲取搞笑內容的途徑實在太多,視頻網站有綜藝節目,直播平台有搞怪表演,短視頻平台有大量的UGC和PGC供用戶觀看,甚至是微博和微信這樣的社交軟體都存在不少搞笑賬號,持續輸出高笑點的PGC。

近期比達諮詢《2017年第2季度中國搞笑類APP產品市場研究報告》發布,數據顯示截止6月底,中國搞笑類APP用戶規模已經達到2800萬人,環比增長5.7%。從用戶規模來看,垂直搞笑APP用戶基數已經較為龐大,而隱藏在如此繁盛搞笑產業背後的,實際上是一部精彩絕倫的互聯網搞笑文化崛起史。

搞笑文化萌芽期——始於論壇,終於惡搞

1983年,春晚走進人們的生活,以相聲、小品為代表的藝術表現形式逐漸成為了中國人的娛樂嚮導,在電視和收音機已經相當普及的情形下,小品的肢體動作和相聲的唱和成為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可以說,相聲和小品為我國的搞笑文化打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到20世紀90年代左右,互聯網開始在中國萌芽,於是有了第一台電腦,第一封電子郵件和第一個網路論壇。1997年起,國內的論壇開始崛起,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三大門戶網站分別設置了論壇以為網民們提供交流場所。後來,貓撲、天涯等綜合型社區的出現又進一步豐富了網民的交流話題。加之日本動漫和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長期熏陶,論壇上開始出現各色的段子。

段子本是相聲中的一個藝術術語,後來逐漸變成「內涵」的代表,包括葷段子、紅段子、黃段子、灰段子等多個不同的類別。在論壇中,經典段子的出現往往會迎來一片叫好,由此激發了網名創作段子的熱情。漸漸地,段子成為了「草根文化」和「心靈雞湯」等情感的主要輸出形式。

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惡搞文化開始呈現不可遏制的勢頭,從《分家在十月》到《糧食》再到《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初代網民憑藉極其豐富的想像力讓惡搞文化作品在互聯網上大面積快速傳播,這些高點擊率的作品不僅增加了論壇的人氣,還成為網民們休閑時最大的樂趣,被津津樂道。另外,多樣化的創作形式和極具內涵的內容甚至讓惡搞成為一種獨特的網路文化標誌,直到今天,惡搞在網路上依然隨處可見,堪稱搞笑文化的精髓。

段子走向量產期——垂直化平台誕生,迎來商業化時代

雖然早期論壇的崛起對搞笑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此時的搞笑創作僅僅是一種休閑娛樂的手段,尚未上升到商業層面,更不要提如何變現。

轉折點在2005年,糗事百科網站上線,搞笑文化擁有了更專業、更集中的傳播媒介。之後2006年到2013年期間,百思不得姐、暴走漫畫網站、內涵段子網站也都接踵而至紛紛上線。這類垂直型網站對於搞笑內容生產來說顯然大有裨益,用戶不但可以找尋自己喜歡的段子,還能隨手創作段子供其他用戶膜拜,無形中給段子走向量產期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搞笑網站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成為搞笑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

隨著移動端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網站流量不斷擴大,內容生態也趨於成熟,此時搞笑APP的商業化之路逐漸清晰。眾所周知,流量型APP的變現模式離不開廣告渠道。糗事百科、百思不得姐、內涵段子和暴走漫畫都在APP內嵌入了遊戲下載等增值服務,這種應用分髮式的變現模式正是看中了用戶群體的兩大特性,一是用戶通常在空閑時間使用搞笑APP,所以搞笑APP有理由相信用戶對嘗試新遊戲充滿興趣;二是偏好搞笑內容的用戶以年輕人和男性居多,對手機遊戲也具有相同的偏好。

不同於論壇時代搞笑內容創作的鬆散性,搞笑網站和APP的出現讓搞笑文化名正言順地有了新的載體,段子迎來流水線式創作,處於真正意義上的量產期,而搞笑文化也由此開啟了全新的商業化時代。

微博和微信崛起——帶領搞笑內容走向快速變現時代

近年來,微博和微信崛起,目前這兩大平台已經成為國內社交軟體的流量霸主,而搞笑文化也在微博和微信的狂奔之路上找到了更好的存在形式,開始走向快速變現的時代。

微博可以說是一個極好的證明,搞笑內容的豐富性在微博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萌寵、糗事、調侃、神回復甚至擦邊球的低俗或色情內容等,都可以成為搞笑內容的創作來源,而PGC的創作模式能夠保證搞笑內容的質量,致使粉絲的粘性通常也比較高,不少搞笑微博的瀏覽量甚至達到千萬級別。

而在擁有大量的粉絲的基礎上,段子手利用廣告變現異常簡單,一句話一張圖就價格不菲,這一商機也催生了不少專門運營段子手微博的廣告公司。除此之外,不少明星們為了增加自身的關注度並與粉絲互動,索性直接給自己貼上段子手的標籤,比如薛之謙、賈乃亮等。而這些明星坐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粉絲,廣告費之高更令人難以想像。

相比之下,搞笑內容在微信中的傳播渠道比較專一,那就是微信公眾號。而隨著微信用戶體量不斷變大,微信公眾號也成為了段子手和廣告公司們瞄準的賺錢工具。搞笑自媒體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粗暴的變現模式是建立在強大的粉絲數量之上的。

但從變現模式來看,微博和微信是別無二致的,都是以巨大的粉絲流量為基礎,通過承接商業廣告來變現。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微博是開放式社交,經過長時間的用戶教育後,微博已經被看一款聚集大量搞笑內容的社交軟體。而微信則不同,由於微信公眾號需要以文章的形式傳播,存在形式和創作上的局限性,開放性不足,所以微信充其量只能算擁有搞笑自媒體聚集地的功能,其主流標籤仍然是社交。

但無論如何,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軟體讓搞笑內容擁有了更穩定的傳播體系和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如今,微博成了段子手的天堂,捯飭微信公眾號則成為了段子手的日常,快速變現時代的到來讓搞笑文化擁有了更忠實的粉絲群體。

全民化創作引領趨勢——短視頻賦予搞笑內容新活力

短視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11年3月快手APP的上線,在最近幾年資本的高關注度下,短視頻逐漸迎來風口期。極光大數據今年3月份發布的《2017年垂直短視頻app行業報告》顯示,從2012年開始,包括秒拍、騰訊微視、美拍等在內共幾十家短視頻平台入局,廝殺相當激烈,於此短視頻巨大的市場潛力開始浮出水面。

另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權威發布的《2016-2017中國短視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53億人,預計2017年將達到2.42億人,增長58.2%。而如今在最受歡迎的短視頻題材中,搞笑類佔比達36%。此時搞笑已經成為短視頻創作的熱門題材,而結合搞笑題材的短視頻存在三個不可忽略的優勢。其一,搞笑內容老少咸宜,藉助短視頻的快消特質,能夠快速抓住用戶眼球;其二,搞笑短視頻符合全民文化傳播要求,能夠在短時間將人氣聚攏在平台之上,為用戶增長提供充足的動力;其三,短視頻比圖片文字等更具生動性,在搞笑內容的創作上也更具彈性。

除此之外,在短視頻大亂斗之餘,超前的補貼力度也催生了搞笑內容創作的高潮,今年2月份,騰訊再次發布「芒種計劃2.0」,宣布給予自媒體內容創業者提供12億資金扶持,鼓勵優內容、原創內容、短視頻與直播類內容,其中還包括10億補貼和2億首期投資資金。緊隨其後,今年5月份今日頭條宣布內部孵化的火山小視頻在未來一年中將花費10億元補貼UGC用戶。

隨著補貼大戰的不斷升級,創作難度相對美食、旅行等題材來說簡單不少的搞笑短視頻將迎來全民化創作趨勢。另外,新用戶的不斷湧入將加速UGC類搞笑短視頻在各大平台上的堆積,短視頻的高曝光率已經讓搞笑文化而成為互聯網上的一枝獨秀。

綜上看來,從段子到社交再到短視頻,每一個載體都在賦予搞笑文化不同的生命力,從純休閑娛樂到商業化運作,搞笑文化的崛起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接班人是誰,但始終擁有大量群眾基礎的搞笑文化將因互聯網經濟模式的加持一直繁榮下去。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推薦閱讀:

這麼晚了還有沒睡的,說說你們在幹嘛吧?
知乎上有哪些直戳你笑點/萌點的機智的名字?
面對荒謬的邏輯應該如何進行反擊?
有哪些好玩的表情圖啊?

TAG:搞笑 | 段子 | 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