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雙城記》
02-02
這次在為期45天的漫長閱讀中,一共有6人完成了任務。這不是一本非常容易讀的書,因為其歷史年代、國家政治、作者文筆等原因,讓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英語讀物,算是難度中上甚至上的書。在閱讀完全書後,六人中有五人分享了他們的讀後感:王昊冉:「可算是讀完了」,當時大概就是這樣想的吧……老實講,由於本身英語水平限制,這次的閱讀體驗一般,無論是生詞還是一些長句,都挺影響閱讀速度的……
但總得來說還是挺有收穫的~起碼閱讀水平提高不少,口語也有一點點長進~
現在想一想,還是找時間再復盤一下會比較好,對劇情和一些句子的理解能更進一步,讀原文和譯文的感覺還是相當不同的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再次參與吧~Kurt:雙城記讀後感:"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通篇故事最喜歡Carton,一開始他說我不關心任何人,任何人也都不關心我,本是一個絕望的靈魂,在愛上Lucie的一剎猛然驚醒,哪怕Lucie與Darney已經結婚,哪怕自己的單戀沒有任何結果,依舊對自己的愛情不圖回報,至死不渝,直到最後為了心愛的人替下Darney選擇死亡。其次說一下我自己最感興趣的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曾經影響了全世界,基於這場革命,湧現了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如《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自由引導人民》《英雄交響曲》等等,《雙城記》也處於這個背景,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Manette被放出作為一個轉折,全書處處體現人性善良的本質,比如Manette的以德報怨,Darney與自己家族的決裂等等。最後男主女主雙雙把家還,算是一個喜劇的結尾。最後說一下讀書的感受,這本書讓我知道我的英語還是一個渣渣的水平,雖然每天的任務量不是很大,但我每次查詞都查到反胃,不是太適合辭彙量較小的讀者。算是磕磕巴巴的讀下來了,就只知道了一個大體故事,由於太難並且每天時間有限,實在是無法仔細欣賞小說的文學藝術表達和埋下的伏筆,讀的時候有好多細節都直接略過了,對我而言著實比較可惜,希望以後隨著英語學習的加強,再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可以享受內容~阿路:狄更斯是個很會講故事的小說家,一本薄薄的小說就講述了一個複雜的故事,法國大革命給普通人帶來的悲歡就濃縮在幾家人跌宕的生活里。在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力量無比的渺小,但是在順應潮流時,人的力量又無比放大。在貴族統治時期,無辜的醫生隨隨便便就被投進巴士底獄,終身監禁。而在大革命時期,只要與貴族扯上關係,無論是放棄繼承權的教師,還是他的妻女,都被革命者記錄在死亡名單上。
貴族,平民,革命者,人已經不是個體,而是作為頭銜或者符號的存在。荒誕,不幸的是又非常真實。到具體人物身上的話,卡頓大概讓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直接被當做一個無德律師的走狗,精明而不顧底線,不是助紂為虐就是醉生夢死。在遇見醫生小姐後反而因為蘇醒過來而痛苦不已,顯得最後的犧牲彷彿也是一種解脫。清醒痛苦掙扎與無我的犧牲,短暫的篇幅里,他因為複雜立體的人格,充滿魅力。另一個清醒痛苦靈魂是大腦不自覺就會宕機的醫生。如果說卡頓的痛苦讓我感動,那麼醫生的痛苦好比深埋胸腔難以抑制卻無法傾出的悲鳴。他顫抖著託付出女兒那一刻,他的犧牲並不亞於卡頓很多。此外德法日太太也不幸的由於她堅定的目標冷酷到底的態度讓我難以忽略。她是貴族迫害的倖存者,背負了一家的仇恨,後來成為了廣大倖存者的化身,復仇的機器,同樣是一個符號。只囿於團體的復仇,無視個人的痛苦,她最後還是被個人的反抗吞噬。說到行文,狄更斯是幽默活潑的,諷刺、比喻、排比是他慣用的筆法。善於以景抒情,營造符合人物心境的環境,這在開篇就非常矚目。最後讚美一下原著,有譯作難以比擬的流暢,跟難度…以及謝謝大家的監督陪伴!然未堇:雙城記是我加入小組的讀的第二本書。整整持續了四十餘天。整個過程如同馬拉松,痛的舒爽,卻有不足與外人道的滿足感。醫生是最開始的引子,女兒找到一直在沉迷自己的手工的醫生父親,埋下故事的伏筆。後來則是放棄家庭來到英國的男主,遇到了女兒並愛上她。男二最開始還嘴硬說女主,「美嗎,我不覺得啊」。結果切切實實愛的深沉的也是男二。
雖然處於法國大革命時期,這個故事也是愛恨交織的故事。看著酒館老闆娘深深在恨中不能自拔的時候,真想對她說一句,放手吧,放過你自己吧。但她始終沒有放過自己,與之相對比的男二,即使是為情敵上斷頭台,也是因為愛的力量。這本小說難嗎,講真不簡單。但是看下來,我反而覺得遺憾,我本可以看的更認真一點。古韻:很多人對於這本書的認知就只停留在最開頭的「這是一個XXX的時代」了,如果真的仔細閱讀完全書,就會發現作者的寫作才能好到令人驚嘆。無數作家僅在初始章節輝煌,而狄更斯則是全程高能。各種象徵手法、誇張、排比用得恰到好處。從第一部分由「我想你依然是想復活的吧?我說不上」貫穿全篇,到後面小家庭的生活圖景與國家的政治矛盾,每一處都描寫得詳細自然。作者沒有刻意追求每一個章節的字數,而是為了能夠完美敘述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雖然整本書挺長,但每一章都是精華,讀著讀著不自覺就要跟著作者的節奏,遊走在那個時代的城市當中。在第一部分第二章開頭,展現了動蕩時代背景下一群趕夜路的人。那種精心雕琢的細緻感,一瞬間就能把人拉回到那個時代,那個夜晚,那條路上。第一部分第五章的開頭所描寫的群像,由一個不慎摔碎在地的、盛滿葡萄酒的酒桶開始。當葡萄酒桶摔碎在地,原本寂靜的街道一瞬間變成了小市民瘋狂歡笑與舞蹈的地方,所有人都在極盡所能地搶酒吃,除了滲進淤泥里的之外,一滴都不放過。而作者的筆觸又是如此沉穩,他把每一個處在瘋狂之中的人的模樣都用筆尖記錄了下來。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充滿了浪漫的詩意。其中一章,男主角卡頓愛上了女主,他夜不能寐,習慣性地想要在街上轉轉,也不知是那晚花開得太美,還是月色太朦朧,他走到了女主家的樓下,希望向女主傾訴衷腸。這是一部令人既是心碎,又是感慨的小說。卡頓為了女主的幸福,甘願替她的丈夫去死,讀這裡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非常壓抑的,直到他在奔赴刑場的路上遇到一個瘦弱的女孩,女孩懇求他能握住自己的手,他同意了,伸出了自己的手。這時女孩發現他不是女主的丈夫,但並沒有聲張,而是問了一句:「你要為他而死嗎?」不知道為什麼,這一聲輕問如同引爆了我心中柔軟的導火線,一瞬間心酸、柔情漫溢。
作者其實還是個逗比。他說泰爾森銀行老舊,裡面的員工也老舊,甚至懷疑這兒的員工會把年輕的新人們像乳酪一樣儲存起來,直到他們老了朽了,沾染上泰爾森銀行的氣質了再放出來。法國人民不堪貴族壓迫起來叛亂,女主丈夫受人之託回到法國,結果剛入海關,檢查人員在確定好其身份後,立刻就將其扭送至監獄了。你能想像,當你如同往常一樣去一個國家旅行,抵達後海關人員對你說:「歡迎來到法國,你被發配到XX監獄了」是怎樣的感受嗎?英國人的黑色幽默有時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雙城記》就如同一把鍛造上好的利刃,刃羽輕巧玲瓏,揮舞起來俊得很,連路過的風都要被工整地削成幾段。這位驚為天人的偉大作者,諷刺人時刀刀致命,句句戳心,耍浪漫時又不忘深情留白。讀完整部故事,無論是從哪個角度,每每玩味回想,都要唏噓一陣。這真是一個充滿糾結的時代。以上就是全部分享。感謝所有參與者,是大家互相陪伴、鼓勵與激勵才能完成這次相對艱巨的任務。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很多,不僅是書本之中的,還有書本之外的。閱讀真的是一件非常有魔力的事情。期待更多人的參與!
推薦閱讀:
※請問有什麼英語單詞背後有一些有趣的希臘神話或者其他有趣的故事呢?或者有什麼有趣的典故?
※駱一禾的詩該如何評價?
※什麼原因導致東西方自古至今文論發展差異如此顯著,以及東西方都有哪些對文論發展貢獻較大的人物和著作?
※倒寫葫蘆娃——一個不錯的構思,一個如渣的行文
※有哪些拉丁美洲現當代詩人和他們的詩歌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