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隨著修心的持續,你不斷地接觸事物,不斷地用自己的已知之理去窮究事物的道理,用功的時間久了,你就會對做人做事的道理有豁然貫通的感受,於是,所有事物表面和深入的知識,粗淺和精細的道理沒有不明了的。這就是接物的原理,這就是知曉到極致。

人如果不修心,內心就會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奇怪的是,內心存在這麼多問題,深陷其中的人卻是不知道的,這就叫障礙,也叫迷失。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同學在修心之前和自己說:「如果我今天跨過了這個小河溝,我的運氣就好,沒有跨過就會遇到倒霉的事。」當他跨過去了,他快樂無比。但當他掉到小河溝里,他會感到萬分沮喪,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就會和這個小河溝過意不去。自己的喜樂哀怒就寄托在自己跨河溝的能力上,他的人生就被這個小河溝給障礙了,但是他自己卻是不知道的。

很多人會覺得很可笑,這個人怎麼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自以為聰明的我們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低級錯誤?我們不也會因為不能跨越自己設定的目標而常常焦慮不安嗎?我們不也會因為他人進步比我們大一些而心存嫉妒嗎?如果是這樣,我們的人生不也是迷失在和小河溝類似的低級錯誤之中嗎?

人生有很多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覺悟的,只有緣分具足了才有可能覺悟。那些沒有緣分的人,面對這麼多改變人生的好方法,無論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卻依舊熟視無睹,真的很可惜。究其原因是內心障礙深重。內心障礙多了,幸福的人生你是看不到的。今天在這裡聽課的人,以及每期都認真看我們微信公眾號講座的人,大家都是有覺悟的人,也是有緣分的人,用佛家的話就是「根性高」,因為大家對修心有興趣,覺得這些對自己人生有幫助。如果根性不高就不會聽這樣的講座,因為他們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有了緣分,如果你能不斷地堅持格物致知,通過一段時間的體悟,你的人生就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致知格物就像打隧道一樣。我曾經在工程兵部隊工作過,過去挖掘隧道可不像現在用盾構機,那時候挖隧道的程序是用風鎬鑽孔,然後裝填炸藥,接著起爆,爆破後進行排險,最後出渣。剛開始挖的時候感覺還很新鮮,幹了幾天新鮮勁過了,挖到裡面洞也變得黑漆漆的,這個時候心裡就開始煩了,心裡想:「這什麼時候是一個盡頭呀!」如果自己不堅持,自然不能把隧道挖通。但是如果堅持的話,按照技術部門設計的方向開挖,今天挖了幾車土,明天又挖了幾車石頭,堅持一段時間,突然某一天你就能依稀看到一些朦朧的亮光,再堅持挖,很快你就會豁然開朗,因為在你的面前已是一片光明。

修心也是這樣。剛開始修的時候,因為障礙多而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人生到底應該怎麼走?怎麼才能明明德?內心充滿了各種困惑,覺得修心很乏味,這個階段很多人容易放棄。所以剛開始修的時候,一定要儲存「已知之理」。這些「已知之理」更多的是來自聖賢的講經說法,或者是大德的修心啟蒙講座,也稱之為開示。有了這些知識儲備,自己才知道修心的方向,自己修心才能有信心。接著按照老師教的方向,或者說按照已知之理去致知格物,內心的障礙就會越來越少,自己觀察人生也就越來越清晰了,自己的視角也就逐漸變得寬廣了。

一旦「用力之久」,所有的障礙都清除了,你的視野自然就廣博,看人生就透徹,你就會有豁然貫通的感覺,世間所有的道理都能通曉,「此謂知之至也」。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真正通曉人生的各種道理並不是通過學習而懂得的,而是從內心映照而來。說得更具體一些,內心障礙越少,你看問題越透徹,內心沒有障礙了,你就大徹大悟了,你就知道所有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就是「知之至也」。從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得知致知格物是一種漸修的方法。

在中心我們經常問同學有什麼體會沒有,目的就是看同學們成長到什麼地步了,看看同學們是不是「豁然貫通」了。

推薦閱讀: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