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6日,古窯陳爐千年不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944649/
第6日 陝西銅川.陳爐古窯
陳爐古窯的房屋屋頂
開車穿過銅川市區,拐入一條殘破的小馬路,路過一座看上去隨時可能會倒塌的水泥橋,與熙熙攘攘的自行車、摩托車、手推車擦肩而過,生怕碰著他們。
這座城市的郊區看上去曾是興盛的工業區,想像陳爐古窯大概也有類似痕迹吧:四處冒著黑煙,村莊、樹木、道路和人的衣著都是煤灰色或者煤黑色,人們的表情則是古板木納的沉靜....腦袋裡的畫面這麼想著,車一直開著,路過一個又一個黃土綠樹的村莊,翻過一道又一道上坡下坡,最後拐進一個幾乎只容單行的村間小道,心裡嘀咕:這真是開到陳爐古窯的路嗎?
若不是山頂上有陳爐古鎮幾個大字,從遠處看完全想不到這是一個燒了一千多年的古窯村。村子依山而建在一個並不算太陡的山坡上,房屋樹木錯落有致,和其他村莊絲毫看不出差異,也完全沒有想像中的煤灰色或煤黑色。走進它,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這裡家家戶戶的院牆,都是陶瓷罐罐堆砌的,估計是殘次品當垃圾扔了還佔地方,乾脆做了建築材料,幾百年下來慢慢成了習俗成了風格,那份獨特的味道就這麼來了,而且誰也無法複製。
滿處都是罈罈罐罐的陳爐古鎮
陳爐古窯是已經運轉了一千多年的古窯群,如今剩下十來家依舊運轉。高端的作坊做的是具有創意性的孤品,用來參賽或者滿足高端客戶,作品的價格也高。低端的以流水線方式,每個工匠加工一個環節,高效、快速,價格也便宜,比如酒廠的酒瓶、老百姓日常的碗具等等。不論高、低端,材質、手法、流程其實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只是量多量少,物以稀為貴。
不知道1000多年前這裡是什麼狀態,今天這裡雖然是全手工,但感覺還是少了點「手工精神」,更像是工廠流水線,是不是1000年前也是這樣呢?或者完整體系化、產業化的手工本來就是這樣?
正在為酒廠的酒瓶雕花
來之前,我的設想是期盼遇到一位有個性的大師,他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只追求個人理想,完全不向市場化妥協,完全是個藝術家的樣子,甚至想像他叼著煙斗、眉頭緊鎖,一身清風氣質。到了這裡,卻發現每個人(包括高端的作坊)都只是普通大爺大媽,他們的衣著、他們的氣質,和中國所有走在田間地頭的農民沒有任何區別。沒看到期盼的場景,心裡有些小失落,加上村裡大多數青壯年都出門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年輕媽媽,這種氣場更給人蕭條感,不禁由內心升起絲絲憂傷。
現在想想覺得好笑,你憂傷個屁啊!倒是要追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期盼呢?拍攝這部片子之前,曾看過一些關於手藝的紀錄片,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日本的,比如做木屐的匠人、吹玻璃的匠人、做壽司的匠人等,片子里的主人公完全是自己「期盼的那樣」每個人都堪稱藝術家。
然而這些都是事實嗎?
你要知道,那些片子都是擺拍出來的,經過了設計和雕琢,那種真實多半是導演眼裡的真實,而不是現實的真實。就算,就算片子里的呈現就是真實,那也只是人家日本的,而且只是個例,它不是中國的,更不是普遍存在。
嗚呼,你無形中被人家洗腦了還渾然不知,還自以為看到了深邃,你深邃個屁啊!
本來就「憂傷」的拍攝,還有一件事雪上加霜:下午,小蔣告知家中有急事,需要退出拍攝提前回家。
哦,天啦.....
推薦閱讀:
※《老子》上篇—為道:無身第七
※如何能廢除彩禮、嫁妝等傳統婚姻習俗?
※100個中國傳統文化名詞,你會用英語表達嗎?
※一坯時代的烙印——567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