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無痛痔微創術」有多牛?
最近幾年,一種新思路、新手術入路的痔的微創術萌生了。
有醫療機構宣傳 ——「微創再迎新突破!痔瘡治療邁入無痛時代」。很吸引人,所謂的「醫學家在和疾病鬥爭的過程中,不僅找到了痔瘡的發病根源,更通過現代微創技術,實現了無痛治療痔瘡的願望。」
這種治療的無痛,微創,毫無疑問。
這種技術顛覆了痔的傳統治療理念,讓治療痔的手術,改經血管入路,而非經肛門入路。
這個「新鮮出爐」的痔的無痛微創術,是血管介入技術——直腸上動脈栓塞術治療痔。
血管介入栓塞技術,在直腸上動脈終末分支放置栓塞物閉合供應痔的血管實現。
操作過程,通過右側大腿根部股動脈1mm的穿刺口,使用導管和導絲,經由股動脈、主動脈、腸系膜下動脈等血管,超選擇到直腸上動脈終末分支,放置彈簧圈或其他栓塞物進行直腸上動脈各分支栓塞。操作在DSA(血管造影X射線系統)設備下進行,通過動脈血管造影判斷痔區動脈栓塞前後的情況。栓塞後,直腸上動脈各分支血管血流緩慢並停滯,痔癥狀從而改善。
這種治療方法,2014年左右,法國放射科醫生Vidal V 團隊開始規範臨床研究並發表數據。
Vidal V說他是在痔的微創療法——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的啟發下,設計出這種治療方式。
目前,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臨床應用多針對有慢性疾病不能耐受其他痔手術的患者,治療內痔出血。
不過,1992到1998年前後,已有俄國放射學專家Galkin報道80多例X線下痔上動脈血管栓塞術和傳統治療的比較。他報告用聚乙烯醇顆粒和球體栓塞直腸上動脈分支的經驗,效果良好,2年隨訪無複發。幾年前Galkin等人還口頭介紹了對237例經栓塞治療的患者,隨訪18年,僅有6.5%例複發。但他們沒有在英文文獻中發表過數據。
2015年俄國介入放射科學者Tarazov介紹他1999年曾有兩例使用栓塞顆粒栓塞的患者,但兩個患者都有明顯的肛門疼痛,其中一個有早期出血複發,當時他停止了這種方法的臨床應用。他說,看到Vidal V做的臨床研究,開始考慮為痔瘡栓塞方法做再評價,他對這個有前途的技術進展有濃厚興趣。
2014年3月Vidal V在文獻中報道3例患者實施該項技術。2015年2月Vidal V又有文獻報道14例患者實施該項技術。
Vidal V的文獻總結說,栓塞技術成功率100%。1個月的臨床成功率為72%(10 / 14)。在其中再出血的4名患者中,有兩名患者接受了再一次的直腸上動脈栓塞。13例患者無疼痛或缺血性併發症,1個患者有短暫的疼痛和腫脹等肛周反應。研究表明,直腸上動脈栓塞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具有可重複性,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這一新技術治療痔病的優勢。
2017年,有國內學者報道了15例不能進行常規外科手術的患者採用該治療的臨床研究,文獻報道該手術時間半小時左右,術後住院1周之內,術後12 小時恢復正常生活。有14例患者有急便感,5例患者有疼痛,11例患者低熱,均無特殊處理得到緩解。隨訪20個月左右,所有患者出血癥狀全部治癒,無嚴重併發症。
可以看出,無論國內和國際的臨床研究都還在初級階段,目前選擇該項技術治療的患者,是不願接受常規外科手術,或者外科治療術後複發,或有嚴重凝血功能異常無法進行常規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患者的癥狀以出血為主,內痔2期到4期。
這種治療方式的原理,源於近年有研究發現,痔的發生是因為直腸上動脈末梢分支的直徑和血流量增加,局部血管增生。
但是,痔發生癥狀,不僅僅是血管的原因,還有周圍起支撐作用的纖維結締組織鬆弛和下移的問題,就是肛墊下移學說。內外痔的主要血供來源不同。
肛門口脫出的肉肉,目前的研究還未證實,能通過這種技術能解決。
這個新鮮出爐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療痔病的微創術,好處在於不切除組織。安全可靠,無太多風險,可重複治療。治療能引起內痔萎縮,改善內痔出血,2-4期以出血為主的內痔適合選用。
血管入路直腸上動脈栓塞治療痔,肯定是值得研究發展的治療痔病的微創精準方法。但治療的有效性和長期療效還需要更深入和廣泛的臨床研究來支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