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產品文章,卻依舊做不好產品?

導讀

常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若是全如書中所說,那是不是太簡單了?知識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文章里的知識,受限與篇幅,就更是殘缺不堪的了。

1、知識是不完整的

有一種標題格式的文章,你一定見過,比如:如何打造千萬用戶的產品,或者:掌握x個技巧,讓用戶上癮等等,這些文章都是有價值的,其中的部分觀點對我也有極大的參考和學習價值,然而他們卻是不完整的。

任何一個成功,都是在必然和偶然的雙重因素下形成的,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不可能在一篇數千乃至萬餘字的文章里進行完整描繪的,其中還關係到時代背景,團隊背景,行業背景,還有中間出現的若干次選擇,做一次正確的選擇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每一次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想,看到這裡,你應該能接受這個觀點了:知識是不完整的,我們看見一篇論述打造明星產品的文章沒有收穫,並不是因為這些知識是錯誤的,而是因為他是不完整的,在不同環境下,乃至於產品的不同階段里, 有許多的因素會影響著我們的做法,或許你在一條不適合用該方法的道路里前行,又或許,你所前行的道路尚未觸及該方法的應用位置。

其實,我倒是覺得這樣挺好,因為對文章內容的排斥,選擇拒絕學習文章里的知識,總好過盲目的應用,盲目的生搬硬套,不是嗎? 這就像剛入門的我們,向他人背誦一些典型的商業案例,尤其是向我們的面試官或者leader,其實這樣挺讓人尷尬的,畢竟導致某產品成功的原因實在有太多,而外界所盛傳的未必就是完整的。

同樣的,在學習一途,盲目的吸收著文章里的知識,只會讓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的死胡同,比如MVP,確實按照MVP的原則去做了,為什麼效率還是很低? 為什麼我努力的照顧到了用戶體驗,但用戶就是不使用這款產品?。

產品經理的知識面積很寬,我想這樣的問題會有很多吧,明明已經按照前人總結的經驗嘗試了,但不僅沒有效果,甚至比以前還不如了。

2、失效的 MVP

MVP也叫做最小可行性產品,網路中可以查到許多寫MVP的文章,寫的都很棒,都有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常見的一種觀點是快速嘗試,收集用戶反饋,這是正確的, 為了減少我們的成本風險,我們先把核心部分做出來,投入市場確認一下,再將他完善出來。

但在某些環境下,MVP就失效了,某方案的定位與產品定位相違背時。

這是一款迭代至2.0版本的產品,主要是為老師提供一個辦公工具,可以方便的進行學生成績管理,作業管理等事情,此時有位產品經理提出了一個方案,」我們用MVP的方法,來嘗試一下教師和教師之間形成社區的可能性吧,成本很小的。」

是的,MVP的核心價值便在於低成本,快速試錯,其結果,自然是受到了用戶的排斥,新上線的社區板塊,幾乎沒有人使用,每天只有不到10條的內容更新,甚至有部分用戶轉移到了競品上。

低成本,並不等於沒有成本,而成本也不僅僅是開發時間,還包括了用戶對產品的感知,作為用戶而言,我們有權利選擇一款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即便只是微小的差距,當產品去試錯的時候,競品則在逐漸完善己身,一旦試錯真的錯了,就等於落後與競爭對手了。

MVP本身並沒有錯,當我們想試錯時,用MVP的方法進行嘗試,這個思路是無比正確的,錯誤的地方在於他不完整,而我們則拿著不完整的知識應用到了重要的事情上。

上述案例里,至少有幾個前提條件是缺失的,

  1. 只是2.0版本,是否就要做跨度較大的嘗試
  2. 社區的嘗試,與產品的定位似乎有點遙遠了,至少在2.0階段。
  3. 似乎沒有考慮到如何讓用戶接受社區,沒有相應的緩衝過程,
  4. 似乎把MVP只理解成了功能的規劃,小是最小了,但真的完整嗎?

MVP,最小可行產品,有幾個隱藏條件:

其一,是與產品大目標方向相同,或者與階段目標方向相同,是逐漸完善的過程,而不是盲目的,想到什麼做什麼的。

其二,方案是要最小的, 捨棄擴展功能,保留核心功能,但同樣需要這個核心功能是完整的。

第二點,「完整」該怎麼理解呢?

對於一個新功能而言,尤其是跨度很大的功能,至少得讓用戶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要給予用戶一個行為動機,而不是說把這個社區板塊放哪,由用戶選擇是否使用吧,這也是很多產品容易犯的錯誤,我們認為把功能做完了,放在那,用戶若是不用,那就是沒有需求,其實只是因為這個功能並不完整。

上述案例中,MVP的思路並不是發布動態,動態列表,動態詳情,消息通知四個功能構成,至少還需要增加一個動態推薦,主動的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用戶,以此通過內容來引導用戶使用才行。

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恰恰在於我們對知識的盲目信任,時常讓人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MVP是一種很高深很有效的技能,若只是文章知識的堆砌,那也不會被許多人所推崇了吧。

相對於填鴨式的學習,倒不如辯證的去吸收,學習知識背後的原理,不受知識所限制,靈活的去應用,畢竟知識是死的,更遺憾的是,他的「屍體」還是殘缺的。

3、失效的用戶至上

這也是一個容易被攻擊的話題了,用戶至上,有時是錯的,他並不是萬能的。

將這四個字奉為無上大道的創業團隊,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但很遺憾的大部分的影響成敗的決策,往往和這句話沒有什麼關係。

共享的單車,已經進入到尾聲了,然而直到現在,也沒有看見允許載人的共享單車,自然不敢說我已經見過所有的共享單車了,但確實在成都,在深圳,我沒有看見一輛允許載人的共享單車。

若是為了用戶至上,為什麼不讓單車可以載入呢,畢竟購物籃都裝上了, 但載人的座椅始終不見,這讓一些小情侶怎麼辦呢?

不管是旅遊的情侶,還是上學的,或者上班的,有一輛這樣的單車,其實是一種很高興的事情,

若是用戶至上,似乎有必要來照顧一下這些年輕群體了。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比情侶出行更多的是單人出行,這表示載入單車大部分使用時間裡和單人單車沒有區別,是一種成本上的浪費了,而且 載人單車會讓兩個訂單變成一個訂單,這樣一來訂單量就降低了,收益也降低了。

成本增加,訂單和收益反而下降了,這樣的「用戶至上」,你還要堅持嗎?在商業原則里,這是一個很粗淺的問題了。

同MVP相同,「用戶至上」是有前提條件的:

  1. 不是什麼用戶都要至上的,實際上,只有目標用戶是至上的。
  2. 用戶至上,有時是要為商業讓步的,最終影響成敗的畢竟仍然是商業。
  3. 做企業不是做公益,做產品也不是做義工,儘管同樣是用戶至上,多數總會比少數更上一點。

或者我們把這四個字進行一些擴展,多數目標用戶無限接近至上,會好一點,有需求的人要足夠多,而且要是產品的目標用戶,才能無限接近至上,但卻不會真的至上了,畢竟還有商業資本這關呢。

多數團隊都有這樣的故事,用戶體驗成了我們爭執的主要話題,儘管只是一小部分人感到體驗不好,也會被我們以「用戶至上」的原則展開激烈的探討,而且,這往往會形成執行產品與產品leader的直接矛盾。

畢竟,有了一定的經驗了,會更懂得捨棄少量用戶,擁抱大量用戶,但顯然,經驗尚淺的我們,並不能完整的解讀「用戶至上」,還在將所有的用戶一視同仁。

在微信買東西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微信很早就植入了京東購物,我們需要在發現頁進入,然後在打開的H5頁面進行購物操作,並且是生成的一個虛擬賬號,用戶昵稱默認是一長串的默認編碼。

這樣的體驗著實談不上好,只能算是比較普通的做法了,選擇商品時的返回,挺讓人奔潰的。

遵循用戶至上的原則,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微信團隊將購物板塊做成native呢,並且最好能和微信賬號進行捆綁,最好是能將購物作為第五個一級頁面,要知道微信一直保留了一個一級頁面的擴展空間呢。

從技術角度來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表皮用微信的,內部的數據則由京東來提供相應的介面。

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似乎購物的用戶並不是微信的目標用戶,儘管他們是同一個人,

似乎兩個企業之間進行如此深度的合作,風險挺高的,畢竟就像在自己的代碼里融入了對方的一些代碼,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是一種顧慮。

此時,「用戶至上」似乎成了笑談。

若是真的一切都以用戶至上的原則來做,那就不會有競品了,大家氣氛融洽的將所有數據公開就是最棒的了,也不要折騰版權了,直接購買全部的版權吧,像是我們現在聽歌看電影要下載很多的軟體,因為版權問題,這部電影只在這個軟體里有,另一部電影則在另外一款產品里。

4、辯證地去學習吧

任何的知識都與應用的前提,不管是MVP,還是用戶至上,又或者傳說中的秒變小白,或者是其他的知識,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的知識本質上都是服務於「利己思想」而非真正的「用戶至上」。

你需要明白,文章中或者書籍中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我們幾乎無法將一個知識完整的記錄並書寫,因為實在存在太多的可能性了,我們只能通過辯證的方法去學習。

所謂的辯證,不是去分辨知識的對與錯,而是深度的意識到沒有絕對的正確和絕對的錯誤,吸收對己有利的部分,捨棄一些有害的部分,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也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所處的環境,靈活的去應用。

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很難,但我想,這個觀點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知識從來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實際上任何知識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知識,只能讓我們更高效的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本質仍然是我們自身。

不是學了MVP就能低成本進行嘗試了,而是在我們需要嘗試時,應用MVP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進行低成本嘗試,也不是說學了「用戶至上」就能設計優秀的產品了,而是在我們設計優秀產品的時候,「用戶至上」能提高我們的設計效率。

若是將對知識的認識定位在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效率上,我們就會發現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將會發現,知識是可替代的,MVP可以替換成第一性原理,而用戶至上則可以替換成商業價值,我們也將具備「靈活」設計產品的能力。

枯葉讀者交流群

產品經理交流群

1.付費群:收費150

2.時間:2017年9月~2018年9月

3.人數限制:200

4.福利1:每月1-2次主題分享

5.福利2:不定期答疑解惑

6.參加方式:添加我為微信好友

ID:【zww19900427】

————————————————————

關注枯葉咖啡館,回復「4」,可免費領取枯葉錄製的產品經理入門課程一節。

作者介紹

枯葉,微信訂閱號:枯葉咖啡館

6年產品經驗,前camera360高級產品經理,前益駕科技產品總監。

推薦閱讀:

本需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現在卻能輕易的通過閱讀、網路取得,這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壞處?
怎麼把知乎里的好答案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德語問答網,類似知乎、quora?
如何準備一場3小時脫稿演講?
我們為何不按套路出牌

TAG:产品经理 | 知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