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這些年互聯網的變遷
我們不喜歡平凡,特別不喜歡走在平凡的路上。我們習慣於看著遠方的燈火繁華,幻想著到達後的喜悅和新生活,幻想著到達後如何洗去這一路的疲勞,去追逐自己的幸福。所有預期中的美好,在存在在遠方的燈火繁華中,這是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和決心。
我們不滿足平凡,特別不滿足走著平凡的路上。好像這些平凡的路,根本承擔不了我們的青春、我們躁動的心、我們的才華、我們的夢想。因為這些不滿足,我們不斷的會抬起頭來,看著遠方的燈火繁華,好像那裡才有我們的故事。雖然,我們也不確定那裡有什麼,是不是屬於那個地方,到底有沒有那些故事。
互聯網行業更不喜歡平凡,也更不滿足於平凡,在這個以創新為第一生產力的行業中,平凡在大多數時候都意味著失敗。所以我們極力的打造遠方的燈火和繁華,我們把成功和幸福都放在「預期」中,我們拚命的跑,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空虛和資本口袋的空虛。我們走著,跑著,大多數時間,眼光都聚焦在遠方所看到的,來讓我們忘卻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有時候,當我們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回首,在發現我們一直在走一條平凡之路,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有時候,當我們停下來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時候,也會發現,其實這麼多年,行業也在走一條平凡之路,它也又它自己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回過頭來看看互聯網行業走過的平凡之路,TOMsInsight今天的主題是:「平凡之路:這些年互聯網的變遷」。
過去五年互聯網行業的變遷
在互聯網行業或者說是在TMT行業,好像有幾天不看朋友圈、微博、新聞都彷彿被時代淘汰了似的,有一種恐懼和饑渴,這種恐懼和饑渴心理給信息流類應用和媒體以極大的市場,但是卻是影響我們專業分析和眼光的一大污染和噪點,層層目的性包裝過的信息掩蓋了事實。在這樣的信息污染下,認識清楚事物的本質越來越難。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那過去五年,互聯網又有多少變化,有哪些本質的改變呢?如果讓我們去回顧,反而又覺得挺難,也許僅僅能記得五年前是沒有微信,微博剛出現,智能手機沒目前的性能,充斥著山寨機,小米剛成立,沒有互聯網思維,或者有些人能記得團購大戰,優酷土豆的合併,或者當時的iphone才出到4。
那到底互聯網行業有多大的變化呢,我們先藉助技術手段,通過輿情信息回顧一下過去五年內中國互聯網的熱點輪換:
2010年:那一年微博的出現幾乎成為最火熱的產品生態,移動互聯網的熱潮開始到來,LBS還是一個極其火爆的概念,物聯網、微創新、開發平台目前可能已經開始被人忘卻。而SNS這個極其古老的概念也隨著微博的火爆再次被翻炒。
2011年:那一年微博已經開始降溫,LBS也變成看起來更具逼格的SOLOMO,團購開始火爆,大量的傳統基礎IT廠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始炒作雲計算和雲存儲,最後落地的卻都是網盤產品和IDC機房。移動互聯網繼續發展,移動流量分發紅利導致應用商店火爆。
2012年:那一年微信出現了,電商開始火了,標誌事件是那一年的雙十一,大量的垂直電商出現,用小米手機成為熱點。什麼雲計算、
雲存儲、SNS概念繼續發酵,移動互聯網穩步的發展,手游、應用商店還在熱點詞列,優酷土豆合併,視頻瘋狂燒錢。2013年:那一年微信開始變成最大熱點,粉絲經濟不知被誰炒作起來,雲存儲退出雲計算也降溫,大數據概念提出,互聯網金融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當然包括曇花一現的比特幣。4G開始預熱,智能硬體被頻繁提起,O2O開始火熱起來。
2014年:來到了大家最熟悉的剛剛過去的一年,微信、小米、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互聯網思維是最火熱的幾個產品生態或概念,打車APP燒錢燒出來一個繁榮,電商概念開始萎縮O2O發展,出乎意料的是在線教育上榜了。
看完這最近五年內的TMT行業的熱點概念關鍵詞,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覺,什麼滋味。只是當我們TOMsInsight的分析師拿到這份數據結果時,或多或少都有點失落,我們中國區合伙人甚至開了幾瓶紅酒供大家惆悵一番。
為什麼會覺得失落呢?
概念熱點的輪換
失落並不是因為感覺時光的匆碌,而是覺得並沒有感覺中的精彩。
我們認為國內互聯網行業這五年的概念熱點的輪換其實相當的貧乏: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全球技術的進步,是蘋果為首的手機廠商的創新和通訊運營商的網路建設的發展的結果,而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更多的只是吃發展紅利,佔據流量入口,分發流量,複製當年的PC上的創意和玩法。
另一方面,由於移動互聯網帶了更多的網路用戶,圍繞這些用戶的利用信息不對等的商業模式讓電商再次繁榮也是在預期之內的事情,同理,SNS再次繁榮也是這些用戶帶來的紅利所成就;雲計算大數據等概念都是一些「門檻概念」,圍繞之的與其說創新不如是積累和包裝。最後,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O2O等去年火熱的一些概念更是充分圍繞信息不對等來構建更多的不對等來獲利。
資本的進入和追捧,讓最近五年的互聯網創新變得活躍,但是也變得功利性更強:確實,由於用戶紅利特別是移動用戶紅利,和國內經濟水平發展的原因,如果從這些用戶身上獲取價值是要比給這些用戶創造價值容易的多。在商言商,無可厚非。但是每想想行業把「約炮」、「屌絲經濟」、「美女生產力」這種概念視為產品殺手應用意識形態時,多少還會有一些的失落。
這種概念熱點輪換還表現在強烈的目的性,為了金錢而創新。舉個互聯網金融的例子,那些跑路的p2p暫且不說,最近拿到風投以後的不約而同的瘋狂洗錢行為已經把相關的垂直行業的廣告費推高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再發文章來洗地說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廣告費佔比高,這已經變成了資本和創新者之間為了錢而進行的一場對賭遊戲,這樣下去都不用想打破傳統金融中介體系的壟斷,互聯網金融的「政策紅利」都無需到邊際效益就會互博而亡。
而在同樣功利性極強的「在線教育」領域,反而為了盈利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講究用戶停留和消費,其實極端點,這種模式打造的教育,就和給青春期的孩子講黃段子來吸引聽課沒啥區別。
而真正的創新,卻被忽略了。反觀這五年,有的是資本推動下大量「試錯」出現的最適合中國網民「需求」的互聯網產品,有的是可以圈錢可以抱團忽悠的各種概念,當然也不缺乏的把改革開放以後幾十年騙術心理模式移植到網路再發揮成精髓,繼而洗白。
從另一個方面講,重新包裝概念扎堆或者利用已經成熟的大型產品生態進行創新,也是獲利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把競爭的成本用來進行市場培訓和用戶教育,吸取產品生態中的每一滴養分並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包裝,也是最「聰明」的做法。
這也是這五年,特別是最近兩年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極其矛盾的熱鬧與匱乏。
而我們透過這些,再往更深處看一下,這些年互聯網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緩慢變化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的本質,無外乎流量的獲取和變現模型。而網路直接變現的終端卻非常貧乏,僅僅通過:電商、遊戲和廣告(廣告一種是互聯網流量的再分發,也會有一部分是針對線下的商業進行廣告,後者才算終端變現)。所以在這個模型中,如果終端的變現能力沒有增加,保持一定的利潤率,那麼流量的成本就不會增加。
我們去追溯過去10年的主流渠道的流量獲取成本,如下圖:
可以看出除了2013年和2014年以外,每年都會有不小的增幅,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么?我們再來看下圖地下產業鏈流量獲取成本的的數據跟蹤分析:
會發現最近五年地下產業鏈 CPM的價格幾乎沒有多少變化。這又是為什麼呢。很多時候,主流的流量獲取成本都會被資本推高,因為存在大量的「燒錢」行為,而地下產業鏈由於必須直接變現,不會被這種噪點干擾,流量獲取成本的趨勢更能表現出實際最終變現成本的情況。
所以,事實的情況是,最近五年內,流量的價格變化不大,這也意味著,最近五年內的變現手段,或者最終的終端變現能力,並沒有獲得本質上的提高,也無法和2005年到2010年那五年相提並論。僅僅因為資本的介入,大肆推高了流量成本。
沒有更強的終端增值,就意味著這個行業並沒有得到創新型發展。這和輿論叫囂的互聯網顛覆所有傳統行業似乎有點矛盾,但是開玩笑的想一想,如果一個行業哪怕是服務業在目前所處的環境中都可以做到創新增值,還需要再去顛覆別人嗎,會叫的狗一般不咬人。
而一層層的概念的包裝輪換,資本的助推,都只能是暫時的,並不能帶來本質性的改變。浮華過後,本質仍在。風停後,不需要落地還能飛的那是神仙。
本質上的邏輯
從更深層來說,最近這五年,互聯網一直在走著「平凡之路」,雖然享受著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增加用戶數和訪問時間,流量來源快速增加,但是卻沒有創新讓互聯網行業有更高的增值。
這並不意味著發展到了瓶頸,而是我們並沒有去專註思考如何把腳下的路走好。我們看著遠處的燈火和繁華,我們拚命的想到達那,為了滿足自己心中的空虛和資本口袋的空虛,或者也包括我們自己口袋的空虛。但是我們忘卻了如何在這條「平凡之路」上走的更好。
如果去美國,最好是北歐那幾個富裕國家,完全按照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使用當地的互聯網服務,我們就會發現,遠遠不如在國內豐富,但是卻可以獲得另一種精彩:穩定、踏實、真實、沒有那麼多信息判斷成本和遊戲性,卻又直接而包含著創新的增值。這些在國內不會被廣大的網民所接受,也是整體的人文環境所限,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理由和介面。
也許這也正是下五年國內互聯網行業的變遷的機會和趨勢所在。有時候覺得國內的互聯網行業的成功被模式化被標準了:整體的「等風」,就如衝浪一般,一波波,刺激熱鬧,但是到頭來雖博得滿堂彩,但其實還在停留岸邊;而有些人,堅定的游,一點點一步步,反而能順利的到達彼岸。正如段子所說:在奧森公園裡面長跑的裝備帝們總是被穿著背心的大爺溫柔而又堅定的超越。
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不應該盲目的浮躁,相反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被大環境所影響。
看清楚行業的本質,堅實的走出自己的「平凡之路」,其實就是每個人最踏踏實實的成功之路。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變化和趨勢在很多時候並不客觀,會有一隻無形的手去調節。但是我們的人生必須客觀,我們沒必要去跟隨,沒必要去較真,更沒必要去用自己的生命驗證別人口中的「成功定律」,最沒有必要盲目的去扎堆熱點幫別人暖場。每個人的成功都會不同,這是大自然的魅力和精髓,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用心去體會。
也許正如朴樹的同名歌詞: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本篇報告最初發佈於2015年 3月,更新存檔同步到知乎專欄)
這是 TOMsInsight 報告
專註中國互聯網深度數據分析洞察
TOMsInsight DI PRO 服務
TOMsInsight 團隊介紹
推薦閱讀:
※《網站分析實戰》Chap7-9:網站KPI設計、路徑轉化分析及GA高級應用
※《精益數據分析》讀書筆記(中) | 商業模式+發展階段,決定你應跟蹤的指標
※鋪幫網-兩天時間,馬化騰沒了113億馬雲多了1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