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歐洲近代蝕刻武器鑒賞

英文中的蝕刻一詞「Etching」源自於古日耳曼語「吃」,是指利用帶有腐蝕性的酸將圖案「啃」入堅硬的金屬表面。蝕刻被廣泛運用於奢侈品,特別是像武器這樣本身就是堅久耐用的物品。該技術能在金屬表面創造出具有高度裝飾性的淺浮雕,而又不影響其結構的完整性。

在1500至1750年間,在位於德國南部和北義大利的盔甲生產中心,蝕刻盔甲是一種特製品。奧格斯堡的丹尼爾·霍普夫,一位享有盛譽的盔甲蝕刻師,同時也被普遍認為是將蝕刻金屬板用於印刷的發明者。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可能出產德國奧格斯堡出產的腿甲(Cuisse),年代約為1515至1525年。其蝕刻圖案也許就是出自丹尼爾·霍普夫之手。

酸能利用化學反應溶解金屬。藉此在金屬表面蝕刻出圖案,便可以替代勞動密集型且技術要求更高的手工雕刻。法國學者耶罕·勒貝格在1531年寫下了酸浸蝕鐵的配方。他從水與醋的混合物中提煉出出氯化銨、普通的明礬和硫酸亞鐵。工匠們發展了很多種的技術,但卻很少記錄下他們方法。不過,基本原則大體是相同的:金屬被蝕刻時先要徹底清洗,之後圖上一層耐酸物質,例如蜂蠟。這被稱作為「抗蝕層」。在蠟層中刻出圖案,使底下的金屬部分顯露出來。製備好的金屬材料被浸漬在鹽酸或者硝酸溶液中,直至其暴露的區域被刻蝕到所需的深度。之後將抗蝕層清除,就可展現出蝕刻的成品樣子。燙金或者發黑都可以被用於突出圖案。金屬蝕刻製品上的圖案往往比傳統雕刻更方便而代價更少。可以說,蝕刻師宛如是在金屬上創作一幅幅鉛筆素描。

翹檐盔,北義大利出產,年代約為1580年。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

北義大利出產的鋼製手套,年代約為1580年,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齒輪弩上的齒條機構,產於德國南部,約1570年左右,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

子彈盒(左)與火藥瓶(右),產於德國德累斯頓,年代在1580至1620年間,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

桶匠刀,產於1702年德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

亨利八世的「銀鏤鎧」胸板甲上的蝕刻圖案——騎士與英格蘭的主保聖人聖喬治,收藏於倫敦塔

德國薩克森州生產的馬劍,年代1599年,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收藏

德國奧格斯堡製造的一套帶裙胸甲,盔甲上的蝕刻圖案作者被認為是丹尼爾·霍普夫,年代約為1510年至152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胸板甲上的蝕刻圖案

混合簧輪手槍的匕首,可能是製造於德國薩克森州,年代約為1575至160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德國慕尼黑軍械庫收藏的戟,年代:1589年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HG。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054A這種導彈護衛艦跟052D這種驅逐艦的差別是啥?
有名劍名刀,那有沒有名斧?
一個牛逼半生卻敗給洋官一句讒言的火器大王,經歷艱苦流放生活也能活個78歲
印度宣布開出數百億武器大單:錢都不是事,條件就一個
IS-2坦克怎麼樣?

TAG:欧洲 | 武器 | 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