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奶器應該怎麼選?吸奶器狂人教你選對自己的吸奶器!

作者:法半夏

對於背奶媽媽來說,吸奶是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一個適合自己的吸奶器不僅能夠讓吸奶這件事變得更順利,也能讓媽媽們吸奶之路少一點波折。

今天好睡寶有幸邀請到一位吸奶器狂人——法半夏,身為學霸媽媽的她把鑽研學術的勁頭兒用在研究了吸奶器上,相信由她總結的經驗,一定可以幫媽媽們選到適合自己的吸奶器,讓堅持母乳餵養更輕鬆。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兩百多塊的國產電動吸奶器就用得很順手,而有的媽媽會抱怨兩千多塊的吸奶器卻「吸不出來」。由此看來,「哪個牌子的吸奶器最好用」很可能是個偽命題。

同樣,關於吸奶器的別的一些流行觀點,例如「吸奶器沒寶寶吸得乾淨」或者「吸奶器用多了容易堵奶得乳腺炎」,也可能是由於沒選對產品或者使用不當造成的後果讓吸奶器背了鍋。

由於每個媽媽的泌乳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個性」,皮膚的延展性、對吸力的耐受力、敏感度閾值的差異客觀存在,原則上是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選購建議(例如哪個品牌更好),甚至是使用方式上都無法給出一個恰當的標準(例如每次應該吸多長時間)。

所以,以下文字僅僅是在大原則上並結合我的使用體會給出的一些關鍵建議,希望能給母乳媽媽們一些啟迪。

吸奶器所能達到的理想使用感受,應該是這樣的一種體驗:使用過程中沒有疼痛感,能有效刺激奶陣、高效排空乳房收集乳汁。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親喂寶寶一頓後乳房的狀態如何,吸奶器吸完之後也應該差不多是同樣的狀態。

對於一個需要吸奶、親喂轉瓶喂的媽媽來說,想要用吸奶器達到如同親喂的效果,有許多功課必須要做到位。這些功課不僅僅是去了解品牌產品的口碑,還包括一些關鍵的選購和使用原則。

想選一台適合我的吸奶器,我需要知道什麼?

1.雙邊還是單邊?

避開品牌因素,雙邊一起吸奶比起單邊輪流吸奶的總量要更多,這一點符合泌乳的生理原理,因為在雙側同時受到刺激的情況下,下丘腦會指揮分泌更多的催產素作用於乳腺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將乳汁排出,因而效率更高。

所以,在經濟條件充裕的情況下,雙邊電動吸奶器是首選。網上有將單邊電動改裝成雙邊的教程,但這樣投機取巧的結果很可能並不理想,畢竟單邊電動的電壓能不能承載雙邊同時吸的負荷還是個問題,而且這樣的改裝還有可能會損壞主機。

2.頻率與吸力?

目前大部分的電動吸奶器都有頻率和吸力強度的雙檔位或多檔位調節功能。頻率調節功能的原理依然是模仿親喂時寶寶吸吮的模式,先是快速較輕的吸吮刺激奶陣,接著是慢而深的吸吮,配合噴乳反射大口吞咽乳汁。強度功能很好理解,使用者根據自己的耐受力靈活調節吸奶的負壓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牌的吸奶器的強度調節是獨立於頻率調節的,無論在快吸或者慢吸頻率下,都能分別調節吸力強度;而有的品牌卻將強度調節整合進了頻率調節之中,不能任意控制強度,譬如一旦將吸力強度調大,吸奶的頻率就隨之降低。

我個人傾向於選擇頻率和強度可以分別獨立調節的吸奶器,因為不僅現實生活中每個寶寶的吸吮頻率和力度都不一樣,每個媽媽乳房所能耐受的吸力強度也差異很大,獨立的強度調節能很好地滿足這種靈活性。

至於頻率調節檔位是雙檔位好還是多檔位好,我覺得一快一慢的雙檔位其實已經能滿足需求了,頻率的多檔位調節更像個噱頭,可能在使用舒適度體驗上有更進一步的提高,但舒適度更加受吸力大小的影響,且實際操作中也根本用不到那麼多頻率;另外,多檔位調節功要通過微電腦主機實現,價格比起雙檔位會貴出不少,性價比似乎不如後者。

總之,回到吸奶效率的前提之下,頻率的雙檔位切換和獨立的吸力強度調節,就能夠實現吸奶高效且舒適的目的。

3.一體式還是分體式喇叭罩?

喇叭罩合適與否對於吸奶器能否高效且舒適地吸奶影響很大,然而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卻是很多媽媽嗎的盲區。這很可能是因為不少知名品牌吸奶器是喇叭罩與連接器一體式設計,並不需要考慮選擇喇叭罩尺寸。

雖說「均碼」能適合大部分「身材」,但遇到乳頭特大 / 兩側乳頭大小不對稱 / 乳頭特小的媽媽,個性化的尺寸顯然更合適。使用不合適的喇叭罩,就如同不良的銜乳口型一樣,既無法有效刺激乳汁順利排出,還有可能造成乳頭損傷。

所以,分體式、可以更換尺寸的喇叭罩就顯得非常人性化了。

然而許多媽媽對於什麼才算「尺寸合適」一頭霧水,不少人以為喇叭罩的尺寸是根據文胸罩杯來選的,時常有媽媽問:「36D選多少號的喇叭罩?」

其實,喇叭罩的尺寸與乳房或乳暈大小毫無關係,只關乎乳頭的直徑大小。合適的喇叭罩指的是喇叭罩管口內直徑略大於乳頭直徑2~3mm,在吸奶過程中,乳頭能自由地在管內移動不受阻礙,同時也不會吸扯進去過多的乳暈組織。

相比於使用的喇叭罩過小,現實中絕大多數喇叭罩不合適的情況是使用了過大的喇叭罩。因為如果喇叭罩過小,當即會引起嚴重的疼痛甚至損傷而無法吸奶;但使用過大的喇叭罩,並不會帶來立即的結果,而是表現為吸奶效率很低,乳頭和乳暈水腫和明顯疼痛,這時候有些媽媽就會誤以為吸奶器不適合我,卻沒有想到,這一切的不順利,只要換成小尺寸的喇叭罩就可能會有明顯的改善。而這並不是換吸奶器而不考慮喇叭罩尺寸的話,那問題可能仍然無法解決。

通常情況下,如果乳頭直徑小於20mm,選購吸奶器就必須要考慮到喇叭罩適配性的問題,大多數一體式喇叭罩設計都是24mm(均碼)甚至更大的尺寸,對於乳頭直徑較小的媽媽,比如只有15mm,吸奶時過多的乳暈組織會被一同吸扯入管口,就很有可能會造成過度水腫。

所以,強烈建議小尺寸乳頭的媽媽重點考慮選擇分體式喇叭罩設計的吸奶器,同時根據自己乳頭尺寸另外購買合適的喇叭罩。

為什麼喇叭罩的尺寸「合適」會這麼重要呢?

雖然並沒找到直接相關的權威分析資料講解原理,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就是吸奶一定要儘可能的追求「舒適」。

喇叭罩尺寸最適合乳頭的情況下,吸力負壓的作用範圍會更加集中在乳頭最敏感的部分,相比於過大的喇叭罩把過多乳暈組織一同吸進去,前者只需要適當的吸力就足以達到刺激誘導噴乳反射的程度,因而舒適度更高,而後者由於實際受力的皮膚面積增大大,很可能需要把吸力負壓值調高才能達到相同單位面積上的受力程度,吸力過大造成的水腫可能性也更高。

合理使用吸奶器,我需要知道什麼?

選購了一台合適的吸奶器,並配上了合適尺寸的喇叭罩,背奶人生是否就此邁上康庄大道了呢?

可以說條件已經具備了一半,剩下的取決於能否做到合理使用吸奶器。與此緊密相關的問題涉及到時間規劃、奶量管理,以及對餵養方式改變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儘可能心裡有數。

1.吸奶的時間規劃和奶量管理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大致上,在寶寶四個月左右、媽媽休完產假準備回歸職場之前,就要考慮吸奶器背奶的問題了。為此,媽媽和寶寶都需要為接下來的新的「飲食模式」做好準備,最好能至少提前2周開始進行調整和磨合。

首先是要對寶寶的作息時間進行系統調整,使之符合未來媽媽上班的步伐。

舉個例子:

白領媽媽典型的朝九晚五上班時間,媽媽就可以安排早晨7點左右親喂,上班後分別在11點左右和15點左右吸兩次奶,晚上下班帶回來,19點在寶寶睡前再次親喂一次,上班時吸的兩份奶留到第二天11點和15點由家人瓶喂。

這種容易輕鬆把握時間規律的背奶比較容易維持,也是理想中的狀態。對於已經形成飲食規律的寶寶來說,他只需要適應奶瓶這種餵養方式即可,媽媽也能夠繼續維持供需平衡的泌乳狀態。

現實生活中,許多媽媽開始使用吸奶器是出於「追奶」的需求。由於種種原因,在最初的月子里沒有實現完全親喂,或是加了奶粉後希望重歸全母乳,或是要追趕最初幾個月一波接一波的猛長期寶寶不斷上漲的奶量需求,吸奶器不僅僅是為了追奶餵飽孩子,更是為了安撫一顆時常恐慌自己「奶不夠」的心。與其說是為了「追奶」,不如說是為了「屯奶」更準確。

就拿我本人來說,每當看到冰箱里的奶還有剩餘,冷藏室里沒來得及喂完的奶逐漸一包包轉移到了冷凍室,心裡才感覺踏實,同時也能更加理直氣壯地懟回身邊各種「奶不夠」的質疑。

得了屯奶癖的媽媽,刻意追求著「供大於求」狀態的同時,也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頗為麻煩的境地,如果不能日復一日持之以恆地按時吸奶,很可能會因頻繁漲奶卻不能及時排出,造成淤積而變成堵奶專業戶。

在這一點上,我本人頗為自豪卻也挺多無奈,每當別人羨慕我屯了一冰櫃的奶並說自己也想變成「大奶牛」的時候,我總會反問:「你能堅持每天夜裡也要定鬧鐘爬起來吸1、2次奶嗎?」

如果堅持不了,媽媽們還是需要理性反思一下屯奶癖的心理,特別是寶寶已經4、5個月大,夜奶次數逐漸減少,生長發育日趨減緩,奶量需求也逐漸封頂的情況下,也是時候糾正一下供大於求的狀況了。這時候適當的「減產」是有必要的。

2.母乳瓶喂vs.親喂

所有背奶的媽媽大概都希望能夠在瓶喂和親喂中自由轉換,除了月子里應該嚴格避免奶嘴的介入以防乳頭混淆之外,大部分健康寶寶都能夠同時接受奶嘴和乳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較小月齡就開始瓶喂並且瓶喂次數多於親喂的話,寶寶很有可能就此產生對奶瓶餵養的偏好,通常說的奶瓶餵養的寶寶嘴巴變懶了,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吮吸乳頭和吮吸奶嘴的體驗差異很大,口腔和舌頭的活動模式也很不一樣。前者需要賣力吮吸,才能刺激出噴乳反射,在吃到下一個奶陣之前還需要耐著性子繼續努力吸,最終才能「勤勞致富」,所謂的「使出吃奶的力氣」一點也不誇張;而後者只需要叼住奶嘴,稍微用力吸,便有源源不斷的液體流出。

習慣了奶嘴的寶寶,很可能對停留在乳房上缺乏耐心,往往還沒有真正吃飽就開始煩躁的扯乳頭甚至哭鬧,嚴重的甚至拒絕親喂,媽媽沒辦法只得吸出來喂,這就是流量混淆的問題。

同時由於吸吮慣了奶嘴,用同樣含奶嘴的口型含乳頭,很容易損傷乳頭,特別容易頻繁長小白泡,這種局部小潰瘍不僅造成疼痛,還會將出奶孔封住造成堵奶,而且不容易恢復。

總之瓶喂久了,不僅是嬰兒對瓶喂產生了偏好,媽媽想恢復親喂也會有許多干擾因素,等於變相被吸奶器「綁架」了。

如果想改善這些問題,除了儘可能多親喂並保證含乳口型要正確之外,家中負責瓶喂的成員掌握正確的奶瓶餵養技巧,可能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奶瓶餵養技巧:

採用「無壓力」的「嬰兒主導「的瓶喂方式,保持奶瓶的盡量水平使奶嘴最前端有奶即可,並且在餵養過程中觀察嬰兒是否有手指、腳趾張開或者擺頭迴避奶嘴的壓力反饋,一旦出現及時停止,並且適當的主動拿開奶瓶歇一歇,儘可能模仿親喂的節奏。

對於奶水特別沖的媽媽來說,瓶喂時還可以適當插播垂直奶瓶突然增大奶流量的短暫體驗,最大程度上把親喂的感覺模擬到瓶餵過程中。

正確的瓶喂技巧可以儘可能地使恢復親喂的難度降低,並且能夠減少過度餵養的可能性。

然而瓶喂和親喂不僅僅只是餵養方式轉換的問題,在母乳營養成分是否能在瓶喂中最大程度的被保留、到免疫物質的智能變化這些客觀對比的現實之下,都顯示了瓶喂不能取代親喂。

吸奶所涉及的問題除了上述的瓶喂技巧之外,還涉及到儲存設備、消毒衛生、保存、加熱回溫等,每一個環節都有諸多可能影響母乳質量的因素,有相當多的學問和細節工作要做到位,這是一個頗為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日復一日的嚴謹和耐心對待。

最後再說說親喂的神奇之處,可舉一例來體會:

給一個生病的寶寶餵奶時,它口腔中存在的與疾病相關的細菌或病毒,通過吮吸乳頭,被帶到了母體,此時此刻媽媽的身體敏感識別這些致病因素,並在身體里產生相應的抗體,通過乳汁給予寶寶對抗疾病的支持,這種神奇之處是母嬰生命的無隙聯結,是瓶喂難以媲美的。

點明這一點差異並不是要分出優劣,而是希望幫助媽媽在對知識儘可能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自主的選擇。

就我本人而言,在學習了母乳指導,了解了這些知識後,我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瓶喂與親喂的關係以及差異,我將我了解到的知識全面地分享給媽媽們,我相信掌握知識就是自我賦權,媽媽一定能更好的協調自己吸奶瓶喂與親喂的餵養方式。

願背奶媽媽都能利用吸奶器順利延續著37度的母愛!

關注公眾號「 好睡寶嬰兒睡眠」,了解更多嬰幼兒睡眠知識。

如果你在寶寶睡眠方面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幫助寶寶睡夠睡好,請持續關注我們。這裡有口口相傳的經驗,對大樣本的觀察,前沿的研究成果,更有對這些經驗,觀察,成果的提煉,糅合,批判,與反思。同時,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睡眠諮詢訂製服務,幫助你和寶寶同時獲得健康充足的睡眠。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1VHB2ZF92RVpyWVpyYThVOTItM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午間小憩聽點什麼好呢 - Power Nap
100年前,艾賓浩斯遺忘了什麼?
入睡的時候,彷彿馬上就要睡著,卻突然感覺下墜,然後猛地驚醒。這是怎麼回事?
眼睛很困但大腦很清醒如何入睡?
上課睡覺怎麼睡舒服?

TAG:母乳 | 母乳喂养 | 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