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路上的啟示

據說是張愛玲寫過:「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大概沒有人不走彎路。

而且可怕的是,上一輩的人的經驗也會過時。父母闖得頭破血流,到了子女還得重新闖過。別人的經驗又不能複製。我們只能自己成為探索家。

有個朋友老說原來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拿著體面的薪水,如果父親沒有去炒股創業的話,自己已經是富二代,家裡也不會是現在這樣。

他說覺得老爹一直在彎路上瞎折騰。

還有個朋友說,畢業四年了,工資沒什麼變動。去年裸辭在家,想回學校讀書。小小嘗試做了相關專業的事,放棄了讀書的想法。重新回到職場,原地踏步,落後了很多。

我說大概所有人都會走彎路,關鍵是能不能走回來,走上最後自己想走的路。

朋友說,別說風涼話。你的職業一直上升式發展。

我說,當然不是啊。我也走過彎路。我剛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是初級管理崗位,在成都平均工資7k+。辭職之後,第二份工作4k+,做類似助理的事,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去了廣州,工資3k+還增加了房租支出。來了北京才趕上畢業第一年的收入。這時候我畢業三年,仍然是專員。第四年我成為經理,收入提高几倍。而且終於到了喜歡的行業,喜歡的公司,適合的崗位。

我到了按照原來的起點和成長速度可能該到的位置上。

說這是「彎路」可能是一種誤導,因為它並不一定真的是繞遠了路白白浪費時間,最後到達一樣的終點。

我用時間換空間,完成了跑道的切換。終點也不是同一個終點。

我在「彎路」上也做了很多事。我學了Excel,學了金融理財,這些讓我在後來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起點。我一度以為,來到互聯網行業,做一年的專員別人一樣可以拿到這個offer。但是當我原來的同事應聘同一個崗位失敗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曾經做過的所有事都幫了我。

甚至是不相關的事,我發現我都沒有白做。那些我在門店管理裡面學習的關鍵數據的分析模型,放在股票交易分析里觸類旁通。原來當時學的是商業分析的入門課!

剛畢業的我們,對理想的崗位缺少直接的感受。等工作一段時間了,發現原來自己對另一件事有興趣。這時候慢慢去調整,並不是不能承受的成本。安然接受生活中一些沒有成效的事不是必須的嗎。

正是我們在經歷當中不斷的選擇讓我們成為了想成為的人。

PS,TED的演講:如何面對艱難的選擇?

推薦閱讀:

不懂借力打力?再努力也不會牛逼!
你努力的樣子,看上去可真焦慮
如何看待碩士畢業答辯時,學霸橫掃戰場,學渣被批成翔,可最後學霸還沒學渣工作找的好這種現象?
差距的形成

TAG:职业发展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