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啥女童對「哥哥、親屬、熟人」的猥褻「無反抗情緒」?如何防範

作者:毛志傑

導讀:「兒童安全」和語文、數學、音樂、物理一樣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教育,最有效、高效的學習渠道還是在學校。你同意為孩子在學校增設「安全教育」課程嗎?

一男子在醫院大廳「猥褻」女童,經調查,該男子是女童的姑父。

一男子在高鐵站當眾猥褻女童,經調查,女童是這家人的養女,這個男子是女童的「哥哥」。

從這兩件引發眾怒、影響很大的事件中,我們很奇怪地發現幾個共同點的關鍵詞:親屬關係,侵害和受侵害方都習以為常、「無反抗情緒」。

這引發了我們的憂慮:誰來保護未成年女孩的權益?怎麼提高兒童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在這之前曾有很多專家說這屬於「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建議家庭要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對此實在不敢苟同。

就拿「高鐵站事件」來說,女童就是這家人的養女,難道這個家庭會給女童全面、專業的「家庭安全教育」嗎?

況且,很多類似事件的受害女童大都家庭條件不好,別說「家庭安全教育」了,能讓女童上學享受義務教育就是不錯的了。

另外,未成年女童本身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親屬、熟人沒有防範心理,認為一切都是正常的。

而且,這樣家庭中的父母本身也不具備對孩子「安全教育」的系統知識和意識。即使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僅僅限於平時零星的「口頭教育」,很難涉及到全面專業的知識。

專業的「安全教育」知識的學習最理想、最高效的渠道還是學校和社會組織。

在學校,有語文、數學、地理、音樂、體育,為什麼就不能增加一門「安全教育課」呢?

這樣從小學到中學,都會形成持續性的專業化教育,使孩子能儘早、長期地形成安全保護意識。

曾經看到過一個英國小學的安全守則,其中有這麼一些規定: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傢具; 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壞人可以騙......

有些規定甚至和我們傳統的教育相違背(比如遇到危險自己先跑,我們以前教育可不是這麼說的)。

所以,正確的安全知識必須來源於專業的教育,才能對孩子形成有效的保護,使孩子「知道哪些是對自己侵犯,是必須反抗的」,從而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文章中提到的那兩例對女童的侵犯中,女童的表現無一例外地認為是「很自然的事,該玩手機玩手機,沒有一點反抗的行為。」

沒有一點自我安全保護的意識才是最可怕的,僅靠網友暴光難道能解決現場的侵犯問題嗎?

學校「安全教育」可講的內容多了去了,不僅僅包括對兒童的保護,還有心理疏導、急救常識、消防保護、交通安全等等,這才是一門可以「活到老,學到老」的課程,僅靠自學是難以成材的。

所以,建議將「安全教育」像語文、數學、物理這樣的課程一樣,作為學校系統教育的一部分,形成常態化教育體系。

這是從「建立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角度提出的解決方法。與此同時,在法規、道德等方面加大對「侵犯兒童」行為的譴責與懲罰,才能真正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數學教育中輕思維重技巧?
遇到奇葩的導師怎麼辦?
免費師範生和師範生,選哪個?
大陸中高產階級、精英家庭模式培養出來的子女更傾向於去清北還是香港讀書?
家庭教育革命(9):溝通質量矩陣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