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 | 失控式管理下的叢林式創新法則

提及產品創新,不得不說到騰訊,騰訊的成功其實源於先進的管理方法,通過產品化一切的思維,讓全公司上下以用戶為中心,背靠老闆,面向用戶做好每一個功能點的產品體驗,並通過充分自治的宏觀管理,極度放權給底層員工,讓最了解用戶的人去做決策,而領導只作為一個資源的調度者,讓各部門的效率最大化。因為騰訊的高層深知,產品本來就是為用戶服務的,而不是以老闆意志而轉移的。因此,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並採用了先進的創新管理方法,才造就今日的騰訊帝國。

產品型組織

從傳統行業的科層制組織到項目型組織再到互聯網行業的產品型組織結構,各個組織形態都依託於不同的業務環境。科層制組織適用於長期確定性的業務,項目型組織則適用於一次性定製化的業務,而到了互聯網+時代,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激增,急需一種新的組織架構去應對長期不確定性業務,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因此,互聯網新時代下的產品型組織誕生了,它以產品為導向,由多個產品群組成,每個產品群又由多個子產品構成,每個產品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具有「高內聚,低耦合」的特性,並有著一個長期穩定高默契的團隊精心維護它,而整個團隊是對產品的最終結果負責,而不僅僅只是對領導負責。

產品型組織主要以倒三角型結構進行構建:

1)用戶: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量化可度量的數據指標考核體系;

2)產品積木架構:企業內外部產品單元以組合的方式組成多層次產品架構;

3)投資型上層:由企業的最高領導組成的決策小組,為基層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指導;

叢林式創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互聯網世界裡也同樣如此,由於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極為不確定的環境,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必須會要求企業具備快速響應變化的能力,才能在極其殘酷的環境下存活下來,而只有「創新」,才是企業不被大環境吞噬的唯一生存手段。

企業想要在變換莫測的互聯網叢林中順利轉型生存下來,必須有著一完整的創新機制:首先是公司上下大力推崇創新,將創新作為個人和團隊的考核指標的一部分,其次是公司內部有著人性化的容錯機制,鼓勵創新,允許失敗,才能讓創新的種子不斷在企業的土壤上生根發芽。

「叢林式創新」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點:

1)創新要深入骨髓,雕刻在企業DNA之中,讓創新成為企業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

2)拒絕盲目模仿,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創新,一切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產品創新。

3)創新並非偶爾靈感火花的迸發,而是在一套完整機制下的邏輯產物,足以保證其創新的可複製性和可延續性。

共生型生態

從孤軍奮戰到生態聯合,騰訊經歷了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自我革新。曾經騰訊的封閉性,讓外界的競爭對手幾乎沒有壯大的空間,但內部卻為爭奪流量資源而陷入了日趨激烈的競爭內耗中,在經歷了3Q大戰的輿論漩渦後,騰訊痛定思痛,聘請了來自社會上100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從外部嚴苛審視騰訊,結合內外部的思考,最終決定啟動開放戰略。在平台開放後不久,騰訊提高了競爭質量,開闊了自身視野,引進了大量創新基因,為騰訊後續大力發展的生態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開放之後,騰訊深刻認識到「開放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用戶流量」,於是提出「連接一切」的互聯網+國家級戰略,並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了合作夥伴,讓自己與眾多合作夥伴互利共贏,共同成長,以規避未來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因此,在互聯網這種共生型生態下,創業公司大多只能尋求與資源主導者進行資源置換,才能保證自身的生存。

失控式管理

騰訊通過開放戰略,成功地把產品的競爭演變成生態系統的競爭。然而,伴隨著生態級競爭的出現,企業又開始面臨另外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握失控產品的瘋狂自我生長,在控制和失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針對這個問題,騰訊採取了一個大膽的戰略——公司全面擁抱失控。隨之而來的就是微信的失控,張小龍在管理運營微信時也始終遵循失控原則,即只在產品架構上制定幾個簡單的規則,其餘的都不會去過多的參與,最初的微信在用戶界面上的使用和體驗都是由用戶決定的。後續的微信紅包也同樣按照「失控」模式來運作,也只關注最基本的支付體驗,去掉了各種煩瑣的規則和玩法,至於那些我們熟悉的紅包接龍等玩法,都是在此簡單規則上的衍生和應用罷了。

馬化騰認為,如果企業完全自上而下,由上層領導來決定戰略方向,往往會喪失活力,變得僵化、故步自封。尤其是在互聯網這種快速變化的環境里,一旦戰略制定失誤,即便立即有所發現,也會讓原本擁有優勢的產品在很短時間內落伍。

因此,為了應對宏觀層面的失控,騰訊辯證地採用了兩種做法:對於比較成熟的業務採用穩健的管理方式,進行相對控制的管理;對於新興業務,則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失控,讓他們自上而下地創新。

失控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但失控也是企業一種努力經營的目標和方向。失控和控制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企業不能採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而是需要更加靈活的管理,更加堅決地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從而傲立在「叢林法則」食物鏈的頂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從誕生至今取得的成績?
從事互聯網工作有六七年了,互聯網屌絲的出路在哪裡?
其他國家的互聯網創新有哪些?
如何評價"朋友印象"這款社交產品?

TAG:互联网创新 | 创新 | 产品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