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委曲求全到底啥意思|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二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古本合校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古本注釋

牧:統治。

視:古同「示」。顯示、表現。

章:通「彰」,彰顯。

伐:誇耀自己。

矜:驕傲、自誇。

幾:預兆。

古本釋義

迂曲則全面,彎曲則正直,低洼則盈滿,破舊則更新,缺少則獲得,太多則迷惑。

所以聖人運用全一,來作為天下的統治者。

不自我顯示故能彰顯,不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故能明白,不自我誇耀故能有功,不驕傲自滿故能長久。

大丈夫因為不爭,故沒有誰能與他爭。

古時的所謂「曲則全」這句話,預言啊!確實圓滿將會歸屬於那個人。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道」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本章老子繼續講述這個遠古之道給人們帶來的教誨。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先從六個方面來論述利弊得失的陰陽轉化之理:

曲則全

「曲則全」翻譯過來就是迂迴曲折則會完全。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往往要用迂迴的辦法,經過很多波折,才能圓滿達成。現實情況的確如此,世間之事很少會有一帆風順的,大多是要經歷各種困難和考驗才能有好的結果。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像《西遊記》中唐僧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功德圓滿,亦是此理。

但是「曲則全」往往會被世人理解為「屈從遷就才能保全」,換句話說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或者「不能因小失大」。這樣理解也沒有錯,只是把「曲則全」理解得太狹隘了,屈從遷就只是迂迴曲折的表現形式之一,並不能代表其全部。

有句成語叫作「委曲求全」,是「曲則全」的另一種表述。造成曲解的原因大概就是人們把這個「委曲」與「委屈」給混淆了。「委屈」一般特指受到冤屈,但是「委曲」則是迂迴曲折之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

老子所講的「曲則全」並不僅僅是告訴人們為了求全要忍受委屈,這只是困難與阻礙的一個方面而已。要想成事,可能還得面對更多的波折與坎坷,甚至是挫折和失敗。眾所周知,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反反覆復的失敗,怎能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當然也就難以實現最後的全面勝利了。

一條直線只能涵蓋窄窄的範圍,對直線之外的事物,它不得而知。但當直線變成了曲線,它就可以描繪整個世界了。這就是「曲則全」的深層機理。因此順利並不見得是好事,曲折也並不見得是壞事,只有曲折才能完全。

枉則正

「枉」即彎曲,一件東西變彎之後,將會使其重新歸正。彎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需要的話,總會把它糾正過來。可以說,彎曲只是正直之前的一個階段而已,反之亦然。

窪則盈

低洼之地,大雨過後,必先盈滿。這也是很淺顯的道理,說明地勢低洼並不見得比凸起要差,因為低洼才能盈滿。

敝則新

事物破舊,必將迎來更新。破舊並不可怕,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舊只是更新之前的一個必經的階段,反之亦然。

少則得

當人們發現某些東西短缺的時候,就會想辦法獲取,於是便能夠得到。雖然「少則得」並不是必然的,多也可以得,不過老子主要是想說明缺少並不見得是壞事。缺少總是能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促使人們去獲得想要的東西。

多則惑

擁有太多卻不見得是好事,東西太多了往往會使人眼花繚亂。如果人們總是被複雜紛繁的事物所煩擾,就會感到混亂迷惑、無從選擇。

通過上述六種情況的列舉,老子告訴人們不要執著於全、正、盈、新、多,而排斥曲、枉、窪、舊、少,因為它們都是相反相成的。表面的弊端很可能會轉化為利好,而表面的利好也很可能會轉化為不利。不要只追求好的,也不要排斥壞的,因為那些都是暫時的。

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這個「執一」可不是執於一端之意,這裡的「一」指的是完全、合一。聖人不偏不倚,不執於一端,運用全一之道來作為天下的統治者。如此便不會因盲目追求表面的利好而造成其它的問題,同時也不會因排斥不利因素而失去轉變的良機。比如不能因盲目追求GDP而造成嚴重的產業發展失衡和環境污染,同時也不能因排斥落後產業和環境污染而錯失發展機遇。這就是統治者要權衡的得失與利弊,只有得失適度、利弊兼顧,才能實現國家興盛、天下太平。

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老子用四句排比來進一步論述相反相成之理:

不自視故章

不自視,即不自我顯示。不主動表現自己怎麼能彰顯自己呢?老子秉承高人之道,喜歡深藏不露,他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本來就光芒四射的寶貝,何必要刻意拿出來晃呢?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等時機成熟了,自然會有出頭之日(也不排除毛遂自薦),而且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定能彰顯於天下。

不自見故明

不自見,即不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還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也就是不主觀、不片面、多聽多看、兼聽則明,如此便能看得明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東西,有可能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卻被自己忽略掉了。因此,要想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立體地去看,才能窺其全貌。所以說,要懂得換位思考,這也是曲則全的一個重要體現。

當然,完全不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也是有問題的,那就變成沒有主見了。主見不強、耳根太軟的人就容易被他人所操縱,以致失去自我,所以這個「不自見」是要講究分寸的。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伐,即不自我誇耀。做了事,不用急著誇耀自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確是有功之人,其功績自然能得到表彰。當然,這還要看領導的水平如何,如果遇上昏庸之輩,也就別指望建功立業了,轉投明主去吧。

老子主張少說多做、低調務實,這是保證社會良性運轉的重要一環。而現在很多人認為會做的不如會說的,必須靠吹牛、靠忽悠來獲取利益。這種現象多了,很容易出現浮誇風,人們都不把精力放在幹事上,而是專做表面文章,心思都用在怎麼弄虛作假、夸夸其談上了。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將變成空中樓閣,搖搖欲墜。實際上低調務實之人反而能取得更大的功績,這才是人們該走的正道。

弗矜故能長

不驕傲自滿,既不致令人反感,也不會停滯不前,故既能保持地位長久又能獲得自身成長,何樂而不為呢?老子在第二章中寫到「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也是勸告人們不要驕傲自滿。實際上謙虛反而能使人得到的更多。

這四句是由相反相成、陰陽轉化之理得出的推論。既然是全由曲而來、正由枉而來、盈由窪而來、新由敝而來、得由少而來,那麼以此類推,若想弄個明白就不能一味地自己去看,而是要多了解其他人的看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出一個明白的結論。同樣的,若想彰顯自己就不能一味地顯示自己,而是要適當地隱藏實力;若想取得功績就不能一味地誇耀自己,而是要低調務實;若想長久進步就不能一味地自高自大,而是要謙虛謹慎才行。這種以退為進之法,正合陰陽轉化、否極泰來之理,只要拿捏得當,定會有好的結果。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同上,要想沒人跟自己爭,就不能靠爭強好勝來解決問題,那樣只會越爭越激烈,越爭矛盾越多。相反,有些人正是因為不爭,才無人能與他爭,從而達到與世無爭的狀態。

這個「不爭」並不是膽小怯懦、不敢去爭。你不敢爭,別人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並不能達到「莫能與之爭」的效果。其實這個「不爭」就像前面那些以退為進之法一樣,是一種策略,是為了達到無人能及、誰與爭鋒的境界,而故意不爭。

故意不爭與不敢爭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從容不迫、雲淡風輕,後者心驚肉跳、苟且偷生。試問,你會佩服哪一個呢?可見,無心去爭之人就好比《笑傲江湖》里的風清揚,武功蓋世,但江湖只聞其名,想見一面都難,更何談相爭。況且,就算爭也不在一個層面上,如何能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曲則全」這句話看來是自古有之,老子將其稱作預言,也叫作讖語,意思就是這話講得太對了!老子認為當一個人經歷了種種曲折與磨難之後,他一定能得到圓滿的結果。這似乎有點喜劇收尾的意味,不過細細想來現實也確是如此——人類所經受的所有苦難最終都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更加完整的存在,這難道不值得期待嗎?

本章評述

本章以「曲則全」開頭,以「曲則全」結尾,貫穿始終的都是這個即淺顯又深奧的道理——以曲求全、以退為進、以陰化陽。這個道理從遠古一直流傳下來,給予人們珍貴的教誨,直到今天仍然歷久彌新、意義非凡。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論語》中說:「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怎麼理解?
有什麼絕妙的古文讓人為之一震?
怎麼看待對於現在跟邪教似的傳統文化教育?
大學學些系統的國學知識,梁啟超的這份書單現在來看是必須的嗎?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