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手機,我就是個殘廢
此刻你握著的不是手機,是自己的命。
2017年8月10日,你像往常一樣喪喪地刷著手機。工作已經無法給你帶來快樂,想著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又要和那幫同事尬聊,就感到扎心。然而打開朋友圈,看見昨晚發布的貓片又收穫了幾個贊,你覺得寬慰了許多。
突然,你感到頭暈目眩。眼前的貓片旋轉起來,你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吸了進去......
你發現自己的靈魂來到幾十年後的一座公墓,裡面也有你的。碑上除了名字,清一色只有兩個數字:點贊數,評論數。
Brecht Vandenbroucke/ Pinterest
我們的肉身實驗足以證明,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居世界第二。這提高了生活的效率,也引發了一些擔憂,但無可否認的是,手機與我們的身份、習慣和生活早已密切聯繫在了一起。
一些科學實驗的結果也證明了手機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http://Ooma.com的一篇文章用一些調查和實驗數據展示了手機和使用者一些生理心理癥狀之間的關係。
調查顯示,接近75%的受訪者每小時至少會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有11%的受訪者每隔一兩分鐘就按捺不住刷手機的衝動,大多數人(41%)則會一個小時刷幾次,還有20%的受訪者大概一個小時使用一次。一天使用幾次手機的受訪者佔到24%,而一天使用一次手機及以下的受訪者各佔2%。
平均下來,人們每天刷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調查同時顯示,有72%的人習慣於將他們的手機放在自己1.5米範圍之內。當然,必須承認使用手機的目的並不完全是娛樂,同時也包括工作和人際交往等等,考慮到這些因素,人們如此熱衷於使用手機也就不難解釋了。
但這樣的使用也具備了一些成癮性特徵,以至於讓很多人將手機使用與毒品成癮進行比較。一些科學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如果強制將手機從使用者身邊拿走,他們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點擊查看大圖)
10分鐘後
51%的使用者與手機分開之後會感覺到極端焦慮;當不能回應正在響的手機時,人們會產生尖銳的壓力反應,如心率、血壓升高,這一反應與打架或高空飛行時的狀況類似。而在一些不能使用手機的場合如考試或會議之中,使用者可能出現認知水平下降。同時,一些人會因為缺乏社交聯繫,感到被孤立,產生悲傷等一系列消極情緒。高達90%的人則會出現幻聽。想一想,在某個時刻,你是不是以為手機鈴聲在響?
30分鐘後
對重度手機使用者來說,焦慮感會繼續加強,而中度和輕度使用者的焦慮情況則會在高位保持平穩。在這個時段,除了生理和心理本能帶給我們的影響外,不能使用手機的某些功能,也會進一步加劇我們的困擾。比如,長時間不能使用音樂、媒體等APP,人們就會感到無聊;不能使用導航,原本是路痴的人還會迷失方向感。在看到別人玩手機時,人們對手機的渴望也會加重,這種由鏡像神經元導致的現象也常見於煙癮者。
60分鐘後
人們會出現更多生理和心理的戒斷反應癥狀,這也是很多人用「成癮」一詞來描述手機依賴行為的原因。
不能使用某些APP的實用性功能可能是產生依賴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對手機的依賴還體現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我們依賴的不只是作為工具的手機,還是手機連接的世界。人們需要通過手機、網路等工具建構出社會網路,通過網路中的交流才能證明作為社會人的存在,從而獲得安全感。而不能使用手機,也就無法與外界發生互動。
雖然這種獲取信息的需求十分強烈,但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主觀建構。一個感知就是:我們可以刷上半天的微博、朋友圈,但其中大部分信息與我們毫無關係。所以,相對於每隔一兩分鐘就刷一次手機,人們可能更需要思考自己與技術的關係,調節自我對手機的依賴。畢竟,手機對真實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中要小得多。
當然,如果你是新媒體小編,那就當我們什麼也沒說。
撰文|李創碩 設計師|郭曉靜
出品|網易數讀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變形計》這檔節目?
※怎樣避免、降低宿舍噪音或處理宿舍噪音投訴?
※殺死一隻蚊子,需要幾個步驟?
※與網路賣家發生糾紛後如何解決?
※給剛查出來患癌症的朋友送什麼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