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隨筆(8/24)有恥且格--談儒家文化與台灣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古代東亞文化圈的司法,受到儒家傳統的濃厚影響。強調刑罰只是工具,禮教與道德才能使人民心中有廉恥,回歸良善的境界。在這種濃烈思想影響下,儒家文化也被古人作為衡量蠻夷與開化的標準,台灣的儒家文化在不同政權間,具有不同意義:是文明開化的工具,民間信仰藏身之所,對中華正統的宣稱...。
儒家文化在台灣的萌芽(明鄭1662年-1683年)
儒教在台灣傳播始於明鄭。明永曆19年,諮議參軍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的復國計劃,建議鄭經在承天府興建孔廟除用來祭祀孔子亦作為講學之用。這間孔廟就是現今的台南孔子廟。而當時一些不認同清朝統治的明朝文人也移居台灣講學,如崇禎進士王忠孝,葉亨(在台擔任國子監助教),詩人沈光文等。而明鄭政權也延續明朝的科舉制度,選拔六部都事職缺。在短短22年,雖礙於兵馬倥傯,效果有限,但仍為台灣增添不少文采。
▲西方劃家所繪明鄭時期台灣的生活
儒家文化的成熟(清領時期 1683年-1895年)
入清以後,許多前明舊部被要求返回原籍。取而代之的是東南沿海的移民。然而清廷為了避免台灣再次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設有嚴苛的渡台規定。但是閩南沿海丘陵地型不善耕作,"盛世"孳生的人口只得冒險向海外移民。這時期民風剛烈,械鬥頻繁。不只存在不同祖籍間(閩粵,漳泉等),與原住民關係亦是非常緊張。但清政府處置去極為消極,或拉攏分化各祖籍關係削弱民變的力度,或設界防止原漢衝突。不過儒家文化也隨著漢人的大量移民而茁壯。在各府縣設有孔廟兼為縣學。著名的台南孔廟「全台首學」匾就是在此時掛上。
▲彰化孔子廟
為了因應台灣聞風不盛的問題,滿清政府在閩場台灣考生另編字型大小,保障名額1名。不過直到道光三年,台灣才有第一位進士。因為是台灣入清以來百餘年,更有「開台進士」的美稱。此後日本政府假借琉球漁民在屏東被原住民殺害,清政府卻推卸原住民所居為"化外之地"「(台灣)生番系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出兵屏東,間接導致清廷改變對台灣治理的態度。隨後修築鐵路,現代化砲台,而橫越山脈到達東部的"開化"政策,設有"北路撫民理番同知""中路撫民理番同知"等官,號稱"開山撫番",意圖以選土目、查番戶、定番業、通番言、禁仇殺、設番學、修道路、易冠服等將其納入統治,不過因為清軍戰力太弱,原住民多半能有效對抗外侮,效果不彰。
儒家文化的抑鬱(日據時期 1895-1945)
日本殖民的這50年是台灣儒家的重大浩劫,許多孔廟被迫拆遷。殖民政府對於台灣民間宗教時有壓抑,不重視祭孔大典,但對於孔廟原則上尊重。如新竹孔廟曾做為日軍的營房,但在民眾反抗下恢復祭孔大典,並撤去駐兵。許多孔廟也作為現代教育興辦的臨時處所,延續其教育的功能。有趣的事,後期對日抗戰爆發,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宗教的壓制越烈,有些民間宗教只能假借孔廟作為其暫避之所。
▲澎湖文石書院
儒家文化的現代化(1949-現今)
台灣光復後未久,海峽兩岸即分治,隨政府遷台的還有孔,曾,孟等聖裔。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蔣中正為與之分庭抗禮,以復興中華文化為目標強調融合中西方文明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就此展開。包括整理出版大量古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當時的標語「倫理、民主、科學」甚至在我高中的校門還看的到,亦可見其影響之深。在這種風氣下,政府主導在各地興建孔廟,舉行祭孔大典等。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七周年紀念大會
在解嚴後,去中國化的拉扯影響到高中生的學習。原來必修的儒家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陳水扁時期的變為選修,又在馬英九時期改回必選。我高中時期恰好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必選的第一屆。所謂中華文化課,每周上課一次,教科書分上下冊。上冊為論語選讀,下冊為孟子選讀。因為大考幾乎只考論語,故下冊老師上的就很隨便,時間又被借去考試,頗為可惜。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來源:宏觀電子報)
綿延2000年的孔氏等家族是目前台灣唯一世襲的官「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第七十九代傳人孔垂長是衍聖公孔德成之孫,在外國求學,直到2004年才因孔德成老先生身體不佳,與叔父孔維寧見習,並在2008年襲封,參與每年台北孔廟的秋季祭孔。和日本所謂"萬世一系"相比,絲毫不遜色。
▲孔子後代孔垂長(圖右)28日擔任孔家家祭主祭官,在年度祭孔典禮之前舉行家祭。曾子後代曾慶泓(左上圖)與孟子後代孟令繼(左下圖)28日一同參加祭孔大典。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儒家文化在現代固有其侷限,但教導為學的方法,親師交友,過失與反省。在這浮躁的社會更顯其重要。儒家的現代化讓儒家思想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脈動,追尋古人的足跡,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文化的悠遠綿長,孕育我族在世界上的理想人格。
附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載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48、墮三都之前的孔子:一直沒有出仕的機會
※孔子說:「勇者不懼」,真正的勇者是什麼樣的?怎樣才能夠成為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