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AfterCancer第一課| 健康要有捨我其誰的勇氣和自信
02-02
LifeAfterCancer系列公益課程
自2016年7月第一篇原創文章發布到現在,LAC已經走過了一年的時間,原創文章65篇,累計閱讀量4萬餘次。我們深知所做的仍然不夠。每次看到災後救援的新聞都非常揪心,搜救者不知道哪裡還有待救援者,而待救援者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能來救他。但癌症不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話題,而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學會去面對的時代產物。在一周年之際,LAC團隊以原版國外抗癌科普著作Anti Cancer: A New Way of Life為藍本,結合目前最新科學進展以及精華中醫理念,融合團隊醫生與患者的實際體驗,為大家呈現這一套公益課程,希望能夠從中有所收穫,有所改變。
正文:
逃離統計數字 腫瘤病人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這個病的生存期是多久?大概多久有可能複發轉移?每每被問及這個問題,我會告訴他們目前科學研究數據告訴我們的平均時間是多少,但這只是平均數字,有一半的人可以超過這個時間,甚至遠遠超過,所以要好好治療,好好生活,要有信心!中位生存期,是指所觀察患者中(假如有10位),第5位出現結局事件時的生存時間,是臨床醫生的慣用語言,有時簡稱「生存期」。如果不是對醫學統計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很多人會認為這個數字意味著患者最多可能生存的時間,實際上這不是我們要傳達給患者的信息。
生命不是奇蹟,你才是幾乎每個人都聽到過這樣的案例,被醫生診斷為只有半年生存期的患者,奇蹟般地活下來了。有人會覺得那些只是偶然現象,或者是不是在診斷時就出了錯誤?實際上早在80年代研究者就專門進行了觀察,發現類似這樣的案例真的並不是罕見現象。而且如果深入了解他們,就會發現他們身上的許多共同之處。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3年被診斷為淋巴癌四期,2015年6月兩次複查未見腫瘤複發跡象):「把運動、睡眠、飲食、壓力這四個方面做到70-80分就可以了」。
Stephen Jay Gould(著名哈佛大學古動物學家,被認為是第二個達爾文,40歲時診斷為腹部間皮瘤,醫生宣告生存期8個月,創立健康抗癌法,20年後因其他疾病去世):「態度在抗擊腫瘤過程中起到明確的作用。在患有相同腫瘤,且年齡、階層、健康狀況、社會經濟地位均相似的情況下,那些具有積極態度以及對生活抱有強烈的意願和目的的人們,那些願意與癌症抗擊的人們,那些主動輔助他們自己治療、而不是被動全盤接受醫生所說的人,能夠活得更久」。孫桂蘭(現任北京抗癌樂園園長,1996年乳腺癌骨轉移,醫生宣告只有半年生存期,至今仍然健康抗癌):「我認為能不能活,一靠醫生的治療,二靠自己。把不幸、倒霉的事統統拋去,一切都會隨之而變」。
平凡的小事,重視是智慧,堅持是勇氣
很多人都覺得飲食運動這些事情,醫生不說我也知道啊,網上到處都有信息呀,感覺很容易實現,而且可能其實做不做到也沒什麼大不了吧!我們將在後面的課程中,從多個角度向大家介紹為什麼這件「平凡」的小事值得我們去重視和堅持,也會告訴大家更多科學有效的方法。本文主創編輯:孫凌雲曾在美國研究癌症倖存問題,現回國報效祖國的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博士。每天思考如何把中醫融入癌症倖存體系,又如何把癌症倖存關懷理念帶回給父老鄉親。不想被體制化和權威化束縛、只想做好事不留名的自由主義青年,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的Dr.Sun
知乎主頁:孫凌雲關注我們,了解更多「磨難過後,生活繼續。你想要的健康,你關心的親人,你渴望的愛情,你熱衷的事業,你害怕的未知……你不是一個人,你有我們。一個用生命之火為你取暖的腫瘤醫學人文公眾號。」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JenB0ZFdiRW9EdmZyU0lXOTI4e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公眾號版權歸LifeAfterCancer團隊所有。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lbclbc2016@126.com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華財經微博文章《未來十年中國癌症將現井噴?》?
※2017防癌險測評,哪款好?應該如何挑選?(太平全無憂、平安愛無憂、太平洋愛無憂等)
※為什麼丹麥癌症發病率全世界第一?
※人蔘皂苷能抗癌,直接吃人蔘能防癌抗癌嗎?
※靶向葯對於治療癌症是否有效?多吉美對於治療肝癌到底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