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類型的「我心無力」與10本相關的書

焦慮、拖延、選擇困難、缺乏成就感、社交恐懼、迷茫與空虛、愛無能、不安全感、恐懼、冷漠,你幾個中招?導致我們糟糕的原因呢?是這個鋼筋水泥的世界?還是這個讓我們忘記了風的呼喚,樹林迴響的時代?

1 焦慮

現代社會口號多、變化快,節奏捉摸不定,造成種種莫名的壓力與焦慮。

推薦:羅洛·梅《焦慮的意義》,《與神對話》三部

《焦慮的意義》是心理學大家羅洛?梅的代表作,本書就是針對焦慮而寫作的。作者檢視了不同的焦慮理論,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了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作者發現了適切的焦慮與人的活力、與創造性成就的內在關聯(有時候,焦慮說明人的自我期許很高),並指出了管理焦慮的方法和途徑。

《與神對話》三部:可以說,這本書是講靈性的。對這本書,有不屑一顧的,有強烈反對的,有極力褒揚的。鳥學者一向比較推重理性,但也許某些讀者在某些時候需要靈性書籍呢。書中說「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抵達任何地方——而在於發現你在那裡,向來在那裡,已經在那裡」,不知道類似的話語能否使你不再焦慮呢?

2 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種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行為,在當代人中,拖延現象很普遍和嚴重。

推薦:《自控力》,《番茄工作法》,《生命的清單》

治療拖延,首先要能從思想和行為上控制自己,因此推薦《自控力》(也有人說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用一個PPT概括)。還要處理好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推薦《番茄工作法》。如果還不行,那就想想生命短暫,想想來世,推薦《生命的清單》。

3 選擇困難

選擇困難可能是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也可能是缺乏決斷力和勇氣。

推薦:《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思考,快與慢》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是薩特的代表作之一。薩特認為,先是有人,然後人通過自由選擇的行動,人才成為了好人或惡人。他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話,又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論和性惡論。薩特一再說,他的存在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主義哲學。

《思考,快與慢》認為,人的大腦有兩套系統,一種產生快思考,一種產生慢思考。他認為,快思考的直覺性作用是做出決策和判斷的幕後主使。作者因為在對策制訂問題上的貢獻,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希望這本書能幫你更好、更快決策。

4 缺乏成就感

缺乏成就感的人,認為自己一事無成,自己的目標沒有實現,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

推薦:《幸福之路》,《喬布斯傳》

在《幸福之路》中,羅素不故作高深,而是分析了人不幸福的集中原因,同時把一些經由他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證實過的意見歸納起來,製作出一張使無數鬱悶的男女能夠憑著適當的努力變得幸福的藥方。(知更辦過《幸福之路》的讀書會,也組織過羅素的講座→小院回顧 | 我讀羅素:精神永遠在戰鬥態,你怎能幸福?)

《喬布斯傳》里說,改變世界不是成就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5 社交恐懼

患有社交恐懼的人,過分地懼怕外界某種事物或情境,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社交恐懼的成因比較複雜,有焦慮(已見前述),也有自卑,還有缺乏缺少合作意識,也許還包括缺乏交流技巧。

推薦:《自卑與超越》,《花果山裝腔指南》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的代表作。阿德勒以自卑的概念為起點,還特彆強調合作意識。相信這兩點對克服社交恐懼都是非常重要的。

《花果山裝腔指南》,前幾年流傳很廣的網路帖子,受到網友熱捧。有幽默,有諷刺,文風犀利,十分好玩。90後禁讀!

6 迷茫空虛

這些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和希望在哪裡。

推薦:《追尋人生的意義》,《申辯篇》

《追尋人生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曾在納粹的集中營中倖存下來,開創了心理學的意義療法。他說:「你不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愛、苦難、生命的短暫、工作,都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生活,更有目標和意義地生活。

《申辯篇》是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記錄的蘇格拉底面臨判決時的陳詞。相信蘇格拉底的慷慨殉道,可以使「頑者警、懦者立」,給人們以強烈的精神震撼。

7 愛無能

這些人把愛看得很淡漠,不相信愛,不願意付出愛,因此也得不到愛。愛也是一種能力。

推薦:《愛的藝術》,《四種愛》,《會飲篇》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弗洛姆的代表作。愛情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健康的愛是給予之愛,而非索求之愛。愛與自由也是聯繫在一起的。要達到真正的自由就要能愛,要有愛的能力就能達到自由的狀態。

《四種愛》的作者路易斯同時也是《納尼亞傳奇》的作者。他區分了情愛(因為血緣或親近引起的感情)、愛情、友愛、仁愛四種感情,把每種感情的性質、優點和缺點分析得特別到位,雖有為基督教宣傳的成分,但是這恰恰增加了他思想的深度。

《會飲篇》是柏拉圖專門討論愛的對話錄,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步討論愛的本質的哲學著作。幾個對話者對愛的本質有著不同的看法,總有你喜歡的一種(柏拉圖式戀愛也是後人從這本書中引申而出的)。該對話文筆優美,非常值得一讀。

8 不安全感

人都有渴望穩定和安全的心理需求。馬斯洛把尋求安全視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沒有安全感的人也必然不幸福。

推薦:《精神分析引論》,《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精神分析引論》:童年的幾個階段,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伴隨,這個沒有辦法。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的獨特指出在於從心理角度分析稀缺,他們發現,貧窮和忙碌不是簡單因為缺乏時間和金錢,而是心態和能力的匱乏。稀缺會影響人的大腦,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斷力。因此,克服稀缺心態是獲得安全感不可缺少的環節。

9 恐懼

推薦:《審判》,《城堡》,《利維坦》

《審判》《城堡》是卡夫卡的兩本小說,你身邊有沒有朋友像K一樣突然就沒有了消息?

《利維坦》是近代政治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霍布斯的代表作,他以《聖經·約伯記》里提到的一種怪獸利維坦來指代國家機器。他認為,在自然狀態下,每個人對任何事物都具有所有權,因此所有人也都不具有所有權,每個人隨時都面臨因爭奪資源而引起的暴死的可能。但在公民社會裡,利維坦壟斷了暴力使用的條件,其實質上也就壟斷了恐懼,因此人們得以生活在一個安穩的環境里。

10 冷漠

許多人貌似缺乏同情心,但真的漠視了他人後,又會有強烈的負罪感。

推薦:《愛彌兒》,《孟子》

在《愛彌兒》中盧梭認為,人在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這個時候,父母要教孩子同理心,就是把他人當成和自己一樣的有喜怒哀樂的人。當「同情心」或「同理心」這些東西成為一個人天性的一部分時,他就沒有了自以為是和居高臨下,沒有了敵視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知更以前辦過《愛彌兒》的讀書會和課程,以後還會繼續開,歡迎關注。)

《孟子》提出了「四端說」,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推己及人」的理論也可以理解為同理心。不像後世的大多數腐儒,孟子為人熱心,有個性,有豪氣,甚至敢於直斥帝王。鳥學者相信,孟子的浩然之氣,可以沖淡冷漠。


推薦閱讀:

大一學生焦慮抑鬱?
美院跟985 211我該如何抉擇?
我渡過了抑鬱症:抑鬱症治癒的筆記分享
當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怎樣讓內心不那麼焦慮?
一線城市二本法學大四在讀,剛剛通過司考,很迷茫,如何規劃未來?

TAG:读书方法 | 阅读 | 焦虑 |